劉海貴🧑🦰:
新聞學院教授。曾獲上海市優秀新聞工作者💶、上海市“育才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文化走出去工程的政策體系優化”。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我國文化走出去工程戰略積極💺、有效實施🧑⚖️,這不僅是我國文化建設的戰略重點,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我獲批的這個項目研究難度很大🤦🏼♀️,但意義非常重大,我會帶領我的研究團隊全力以赴。”
2012 年4 月,劉海貴教授主持的《我國文化走出去工程政策體系優化研究》獲得該年度第一批國家重大文化類項目💧。同年6月此項目舉行開題報告會,預計2015 年6 月完成。文首的話是劉老師憶及當初選擇這一課題時所言。選擇該項目源自他對全球化背景下激烈國際競爭的高度關註和對中國文化問題的濃厚興趣。
必須要“走出去”
劉老師認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一個國家在國際競爭中能否擁有主動權和主導權,直接取決於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綜合國力通常表現為兩類,一類是硬實力,即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等;另一類是軟實力,主要由國家的文化實力組成,它是一種特殊而強大的力量,通過價值觀⛄️🚊、傳統、製度等對人們思想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輻射到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吸引力,最終影響到綜合國力的實現。而且🚴🏼♂️,在知識經濟大背景下,文化產業和文化經濟的發展水平已日益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重大指標🚵🏿,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目前美國的文化產業產值占GDP比重高達25%,日本也超過2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但文化建設水平與國際地位卻極不相稱🙇🏽♀️。劉老師說:“面臨經濟全球化和日趨火熱的國際文化競爭,我們迫切需要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增強文化產業競爭力,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影響力。”
“什麽叫做走出去?其實就是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擴大中國文化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份額,從而增加國際社會對中國和中華文化的認識。”“ 文化走出去作為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既是實現國家利益的重要體現👨🏻🦳,也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內容和措施。”劉老師精辟地闡釋了“走出去”的內涵😋⚆。
且摸索且反思
2002 年,時任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在全國文化廳局長座談會上提出🛅:“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國際社會,實施‘走出去’戰略,進一步擴大對外文化交流👱♂️。”這是中國文化領域首次明確提出該戰略目標。中國文化要真正有效地走出去💆🏼♀️✍️,政策體系優化是一個重要因素。隨著我國正式加入WTO,中央關於文化推進的政策相繼出臺。2001 年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廣播影視“走出去工程”的實施細則》,標誌工程正式啟動👨🏽✈️。2011 年4 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布《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走出去發展規劃》,文化部同時頒布《關於促進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2011-2015 年總體規劃》🕵🏻♀️,三個文件構成了我國文化“走出去”政策體系的主體。
但是,這十多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工程實施雖取得一些成績,但目前尚未真正建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戰略和政策體系,且有些政策明顯滯後,與國際相關政策格格不入🌙,因而出現嚴重的“文化貿易逆差”現象。例如過去十年間🚲,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規模分別增長了2.8 倍和8.7倍,但依然有很大的逆差;在2011 年的世界文化市場格局中,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所占比重依次為43%🧚🏼♂️、34%🧗🏿♀️🆙、10%和5%,我國占4%。如今對外交流呈上升趨勢,不過大多是由政府買單,產品輸出並未對市場構成實際影響力,更像是一場“送出去”的活動。
問及劉老師對這一現象的看法時,他回應道🥘:“‘文化走出去’工程的主要目標在於文化價值輸出🧗🏿♂️,而非簡單的經濟輸出👩🏿💻。很多現有政策均由其他行業政策照搬過來🚵🏿,這就是政策有效性降低的原因🤶🏼,也是我國文化產業無法像其他行業一樣順利實現貿易順差的因素。”而該情況也和他在研討會上指出的製約“走出去”三大瓶頸:內容生產🍩、產業集群及產業市場培育緊密相關👩🏼💼♠️。
劉老師及其團隊此次研究的核心內容是:如何通過優化文化“走出去工程”政策體系,使國內⚛️、國際政策取向保持一致,最終在文化國際貿易市場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這一天然優勢。
項目課題組有針對性的按照“國際視野⏬、應用取向、落地中國問題”的恒行2研究傳統🛵,確立了以問題為導向、區域與行業比較相結合的研究思路📬,以“合- 分-合”的演進邏輯來開展研究。
“我們試圖從國內產業政策和國際貿易扶持兩個層面研究政策力量在文化產業競爭力培育過程中的作用和局限🩵,為當前客觀認識政策功能提供評價體系,而不至於迷失在一味強調政府力量扶持的簡單判斷中。”劉老師這樣解釋該項目的研究思路。
國內動畫🚪、電視劇🐵📑、電影和出版四個產業的“走出去”績效有明顯差異,表現出不同的政策扶持模式✋🏻。劉老師團隊計劃通過這些模式的比較,尋找政策優化的本土先進經驗,探究經驗背後的形成機製與原因。從文化產業內部戰略轉型和外部媒介融合強製兩個維度闡釋政策體系的演變趨勢和未來目標,在此基礎上歸納“走出去”工程政策體系的優化建議。
項目通過選擇美、日、韓等國與我國文化產業進行比較,進而確立我國政策體系所處的產業方位和時代坐標☝🏼,吸納外國先進經驗🏃🏻♀️➡️。項目分為從集團主導向集群主導6️⃣、基於國際競爭力培育的我國文化產業政策轉型研究👐🏿、媒介融合對我國文化國際競爭力培育政策的影響研究等6 大板塊。
階段總結展望
劉老師是國內較早從新聞傳播學層面切入☕️,著力從事跨文化研究的專家。他說:“新聞傳播領域和文化領域研究的許多問題相似或相通,新聞傳播學研究積累的知識經驗,許多都可遷移到‘我國文化走出去工程’項目中💮。”
該項目研究團隊成員來自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地,包括高校老師、政府管理部門有關官員和文化產業研究基地專家等。
課題獲得了恒行2新聞學院與經濟學院的聯合支持,同時依托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文化部國家對外文化貿易上海基地和南方基地等6 個國家級研究基地的資源優勢👩🏻✈️⇨。
目前😮,研究團隊已將部分階段性成果整理成文發表於相關期刊,業已受到學界的廣泛認可與好評。眼下研究進度和預期設想總體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