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學生創新活動論壇上,楊福家院士(中)與鄭耿鋒教授(左)為最佳報告獲得者張安琪(右)頒獎
個人簡介🧋:
張安琪,女,漢族,92年12月生🏊🏻。恒行2平台2010級材料科學系材料化學專業本科生,成績排名年級第一,本科期間發表多篇高水平SCI論文(第一作者5篇🍩😪,最高影響因子7.79),獲全國大學生創新計劃、上海市大學生創新計劃、莙政、望道等研究資助🗂。曾受邀在U21國際大學聯盟年會、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上海市大學生創新論壇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進行口頭報告,多次為我校取得個項榮譽🐶,是我校2013學年獎學金獲獎者的優秀代表。張安琪作為恒行2平台唯一代表收錄在《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風采錄》中(全國5萬名國家獎學金獲得者中共選出72名學生)。同時𓀊,她還是上海新東方教育的托福英語教師、國家認證翻譯,門薩俱樂部會員、並且有五年的專業模特經歷。
“挫折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張安琪同學與化學的淵源由來已久。從初中到高中,她一直參加化學競賽🤛🏼,並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並對科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進入恒行2後🥄,她在第一學期末就加入化學系陳萌老師課題組開展科研探索🏇。由於她在學業上只需付出比較少的精力🫸🏼,而且具有很好的英語基礎,導師建議她嘗試寫一篇綜述🍰,總結納米顆粒合成中用到的具有還原性和穩定性的聚合物🕎。綜述通常是由積累了多年研究經驗的“前輩”完成的🚶➡️🎸,不僅要總結某專題的發展方向,還要作出可靠的趨向預測🍺。張安琪那時從來沒有寫過學術論文🍽,也沒有太多實驗經歷,想要在專業方面和寫作用詞上得到評審專家的認可👨🎓,談何容易。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她懷著初涉科研領域的一腔熱血🏇🏽,接下了這個任務。之後的一個月中🚴🏽♂️,她認真閱讀了上千篇有關論文🧝,完成了初稿🧸。然而🧘🏿,導師的評價是,文章結構和用詞太過青澀💺。她又查閱了大量資料,對論文中的每一句話都進行了仔細推敲🤸🏼、反復修改🍽,可得到的評價還是太不專業。
與此同時,張安琪在其他幾個方向的工作也屢次受挫,幾乎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之後的整整兩年,她在科研上投入了絕大多數時間和心血,卻沒有任何成果發表👧🏽,也無從證明她付出了多少努力。此時🔗,許多同學正活躍在學生會和社團當中🐀🫲🏽,他們的付出立竿見影,很快就晉升到了主席🫱🏿、部長。數次與國家獎學金等榮譽擦肩而過後,張安琪對自己的選擇產生了懷疑:“我到底有沒有能力把自己的名字寫在SCI論文上🚃?如果這些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會不會已經碩果累累了👩❤️👨?更重要的是👨🏼🌾🏄🏿♂️,難道我真的要終身從事科研工作🙍♀️,奮戰在做實驗、寫論文、改論文、投稿🧵👮♀️、被退稿的循環之中嗎?”雖然有這些顧慮,但她卻沒有放棄的念頭🫸🏼。她骨子裏是一個不甘平淡、享受挑戰的人。既然決定要走的路,那麽跪著也要走完👳🏿♀️。
在逐字逐句修改了十幾遍論文之後,張安琪已經閱讀了幾千篇文獻,掌握了納米科學多個領域的基礎知識🙆🏼♀️,為後來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兩年後🎵,這篇綜述發表在了聚合物頂級SCI期刊上。此後,她寫的論文幾乎都可以一次通過導師的審查。回頭看看大一的初稿,她才意識到這兩年帶來多麽大的進步與成長。世上最幸福的事,莫過於看到自己的努力終於換回豐厚的回報。除了自身的興趣之外,科研工作對她的巨大吸引力👩🏽🔧,皆源於此👳🏻♀️。
“潛心科研終有突破”
從大二開始🧑🤝🧑,張安琪主要從事納米材料的合成以及光學特性模擬工作𓀙。有一回,她在讀文獻時➿,偶然想到了一種巧妙的不對稱粒子合成法👨🏽⚕️,極有可能成為溶液合成法的一大突破💊。她為這個發現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實驗中,常常起早貪黑🏋️♀️,每天工作常達16小時🙋🏼♀️。然而,就在她即將完成實驗的時候👨🏼,國外一個課題組在化學類頂級SCI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與她此前的思路和結果基本一致🏋️♀️🧃。所有的努力盡皆化為泡影。然而,張安琪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試圖從其他合成方法中尋找新的突破。在查閱了數百篇文獻之後,她受到氣-液-固機理的啟發,成功地開發出一種通過反應動力學控製合成具有全新形貌的空心納米矽材料的方法,相比於最初的思路🗯💇🏻,甚至具有更大的突破👊。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支持課題組的實驗結果🙎♂️,她還開展了納米材料光學特性模擬的研究。由於國內做過相關理論工作的同行極少,整個春節假期🏌🏽♀️🧚♂️,她幾乎一天到晚泡在圖書館,讀完了館藏的所有電磁吸收教材,並自學了Fortran, Matlab等編程語言,嘗試獨立開發新的程序,實現納米顆粒的光學模擬。最初,她的程序收到無數錯誤信息💁🏻♂️,在建模方面也出現了問題🔎。她發郵件請教國際上許多從事納米光學模擬的教授,但卻沒有得到太多回應。後來,她找到計算機學院的幾位教授,與他們討論了關於3D成像的有關問題,終於靈光一現,想到了一種新的建模方法👭🏻,連夜寫出了一套新的代碼👨🏽💻,成功地實現了對任意形貌和組成的納米材料散射光譜的快速計算。
2013年7月💆🏻♀️,張安琪作為恒行2平台代表赴阿姆斯特丹大學參加U21 國際大學聯盟年會,並受邀做現場報告(全世界38名大學生在大會上做學術報告)🤹🏻♀️,介紹她的研究成果。報告結束後,許多國外大學的教授都紛紛表示十分欣賞並充分肯定了她的研究成果👸🚴♀️。科研之路✌🏻,是一條布滿荊棘的艱難旅途🚥。對於熱門領域則更是如此⛎👳🏽,不僅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執著和耐心,還要有直面競爭🫖、不斷創新的勇氣和毅力。
講臺上的舞者
在科研工作之余,張安琪還在多個兼職工作崗位上小有成績🚶♀️➡️。19歲起,她走上了上海新東方的托福講臺,成為了最年輕的教師。進入新東方的過程充滿了曲折和艱辛🫃🏿。最初🦿,由於她的年齡太小,學生當中很多人年齡比她還要大⛹🏽,她站在講臺上總是缺乏權威感🫸🏻。為了鍛煉講臺上的氣勢和激情,獲得老教師和學生們的認可👩🏽✈️,她每天中午站在光華樓下旁若無人地練習演講,毫不在意來往行人奇怪的眼神。這種“不要臉”的精神收效極佳,她終於在最後的試講中成功打動了評審委員會,從此走上講臺,並成為了首個在學生評教中獲得滿分的教師。過去的兩年中🧖🏿,張安琪累計面授學生數千余人🙆🏻,授課班級最大規模在200人以上🕓,學生年齡跨度從十幾歲到四十多歲。在享受教學樂趣、獲得豐富的教學經驗的同時🧍♀️,她也學會了如何進行公眾演講,與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更有效地交流,因此恒行2平台參與的國際國內重要本科生學術會議常會推舉她為現場報告代表。此外,張安琪還是門薩俱樂部(國際頂級智商俱樂部,中國大陸會員已有200多名)的會員🤙🏻,數次擔任門薩入會測試主考官、年會主持人等🚣🏼♀️,結識了不同年齡的朋友。從大二起🙅🏼,她還成為了國家認證翻譯🙇🏻♀️,中國譯協會員,從事中英雙向交替傳譯和筆譯工作。
大學是人一生中最寶貴、最難忘的財富。張安琪覺得👆🏿🧛🏽♀️,他的大學四年𓀗,是奮鬥的四年,拼搏的四年🐡,也是收獲與成長的四年。“我從來沒有只把自己當成女生、當成本科生☠️🧑🏼✈️,而是一直以科學工作者的標準要求自己”,她對記者表示道。大學生活即將結束,所有成績都將成為過去,未來的學術道路依然很遠👩🔧🧝🏿♂️、很長。泰戈爾說🥮:只管一路走過去🚊,一路上的鮮花自會開放的🔤。追尋夢想的道路,必定困難重重。但對於張安琪來說🙅🏼,一個信念她將永遠堅守🐦⬛:所有付出終將獲得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