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輝:附屬中山醫院黨委副書記。現掛職任日喀則地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日喀則地區衛生局副局長🤹🏿。
牽手心靈夢想
日喀則,藏語意為“水土肥美的莊園”🧚♀️,是一片美麗而神奇的土地。它地處西藏西南部👨🏿🏄🏼♂️、雅魯藏布江及其主要支流年楚河的匯流處👂🏿,總面積 3875 平方公裏。距今已有 600 多年的歷史🌀。
漫步在璀璨浩渺的星空下❎,耳邊拂過“藍藍的天上白雲朵朵⛄️,美麗河水泛清波,雄鷹從這裏展翅飛過,留下那段動人的歌”的旋律🙋🏼。遠遠近近的山脈,山的顏色或黑或深藍或淺藍或翠綠,在一個視野之中可以看到多種顏色的山脈,我的心境也隨之而變化……我慶幸如果不來援藏掛職,也許我就和她失之交臂🧔🏽。
西藏曾是我心靈深處遙遠的夢。我知道西藏的海拔最高,空氣最稀薄。我曾以為,以我的體質一輩子都不會去到那麽高海拔的地方。但當學校黨委組織部賦予我援藏掛職的任務時☛,我覺得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附屬醫院的黨委副書記責無旁貸。於是,我成了一名援藏幹部🙍🏽♂️,命運之手牽引著我來到西藏🟰📏。帶著沉沉的光榮和艱巨的責任⏪,來到日喀則🚏🔷,來實現我和西藏未了的情緣⏬。
鮑勃·迪倫說“🏃🏻➡️:一個人要走多少路🏄🏽♂️,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我想說“:一個人要奉獻多少責任和愛🔷,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永遠盛放的精神之花
我和其他 67 位援藏幹部來到西藏,和當地的同事們相識👨👨👧、相知,慢慢地♾,我蛻變成一個“新西藏人”。
進藏第一天,我就聽當地人說起了“老西藏”精神👺。
究竟什麽是“老西藏”精神呢👩🏽🦳?在20 世紀 50 年代初,隨著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的腳步,一種崇高的🧚🏽♂️、奉獻的氣質誕生在在保衛邊疆的戰火中,形成於建設西藏的事業中,弘揚於發展西藏的偉業中,它穿越 60 年的漫漫歲月,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它就是無數生命凝成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他們未曾想過驚天動地轟轟烈烈,未曾想過樹碑立傳名垂千古👨👩👧,更未曾想過業績斐然前無古人😗,因為🤟🏻,解放和建設西藏是黨的事業👨🏼🎓,是共產黨人的使命和責任🧑🦼。“老西藏”精神已經是西藏的魂靈,是雪山和草原的血脈。在我掛職的日喀則地區人民醫院👩🏼🏭,我日復一日地被它浸潤🏅、滋養⛹🏽♂️。
一次我參加醫院退休職工的林卡活動,聽前任老書記講了他的一次經歷🪲。老書記是藏族🧛🏿♂️👩🏫,當年在部隊裏擔任連長🤷🏼,連裏派他到仲巴縣集訓民兵。他來到那個民兵連,發現紀律渙散,每天早操時稀稀拉拉沒幾個人,來自各地的民兵還搞幫派、鬧矛盾。老書記面對這種情況想了個辦法。在天寒地凍的11 月某天淩晨 5 點吹軍號緊急集合⛩,民兵們以為有敵情迅速集合待命🥖。集合完畢,老書記命令向一條河流方向沖鋒,他身先士卒跳進刺骨寒冷的河水裏🤴🏽,民兵們紛紛跟著他趟過冰冷的河流。事後👩🏿🏭,民兵們知道了這是一次特殊的早操訓練,在暗地裏嘀咕:“這個老藏民🤛🏽,心毒得很👮🏻♀️!”但是從此🌊,連隊的紀律明顯改觀,再也沒有人不出早操了♧。
我聽了這個故事,心中豁然開朗,這就是“老西藏”精神🔠!即使在那樣艱苦、惡劣的環境下,“老西藏”們也能動腦筋,想辦法,以身作則,處理好各種復雜局面🏤。在這裏工作雖然還不到一年,我已經接觸了很多“老西藏”,他們常年累月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把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都奉賢給了雪域高原。雖然在高原缺氧的自然環境中,走幾層樓梯同樣會氣喘👨🏿🦲🧜🏻♂️,但是他們仍然這樣堅守!我的藏族同事們,不僅能說流利的漢語,還要用漢字書寫病歷和各種文件,有的甚至能寫一手漂亮的漢字行書,讓我自愧不如。甘於奉獻、勇於堅守就是“老西藏”精神的內涵🙇🏼。
這裏的自然環境與上海迥然不同,自去年 6 月進藏以來,已經有三位上海援藏幹部患了嚴重的高原病🤏🏽。每天伴隨著援藏幹部的是氣喘💇🏼♀️、失眠🦢、鼻出血、食欲不振等高原反應,以及遠離家人和親朋的無聊、寂寞🏕。但是正因為條件艱苦環境惡劣,援藏工作才神聖而光榮。我時時告誡自己,必須保持頑強的鬥誌和樂觀的精神狀態,把困難當成挑戰,把孤寂當成奉獻🧝🏻♂️,把握好在雪域高原工作的難得的經歷,珍惜我和西藏的這份情緣,用實際行動為恒行2增光,為中山添彩。
在服務西藏中提升自我
雖然我在中山醫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但在西藏工作有其特殊性🤸🏻♂️,不能照搬照用原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西藏的特殊性決定了以往的思維方式↔️💇🏿♀️、工作方法都要“升級換代”。在這裏,我把自己當做了一個求知的學生🎱。我希望在服務西藏的同時也提升自我🚵。
在日喀則這個新的環境中🦶🏿🙍♂️,值得我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我目前任職的日喀則地區人民醫院建於 1955 年🦵🏽。在醫院發展的 59 年歷史中,一代一代的幹部、職工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依靠前 6 批援藏工作打下的堅實基礎,形成了良好的局面。奉獻和堅守的精神是我首先要學習的。“老西藏”的工作作風也是我要學習的🚋。西藏的民族宗教、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更是我在這三年裏要抓緊學習的。
我雖然是外來者,但我不願意在當地同事的眼裏僅僅是一名“過客”。在我心裏,我是一名繼承了“老西藏精神”的“新西藏人”👰🏿♂️。我必須擺正位置,不能自以為是💘,不可自恃清高🙇🏼🧄。在這裏,我就是一個日喀則人。
工作中,我和當地同事團結協作🏂🏽📏,充分溝通🏊♂️,不分彼此,用最短的時間熟悉了地區人民醫院的 123 畝地🙎🏼、26000平方米建築的每一個角落,熟悉了五個對口支援縣的衛生基本情況👨🏻🦼➡️🧱,把提升醫療服務能力作為我們的共同目標🈂️。工作之余,我參加了同事們的各類業余活動🎖,過“林卡”,吃藏餐,玩藏族骰子遊戲等等,只有真正融入當地同事們的生活✴️,才能換來充分的信任和理解。短短幾個月,日喀則已經成為我親切的第二故鄉😑。
技術援藏是時代要求
援藏工作走過了 20 個年頭,這裏的醫務工作者之間已經沒有明顯的漢藏之分🫵🏂🏼,醫療衛生的硬件條件也大幅度改善了。但是醫生少、專家少、護士少的現狀還沒有根本扭轉,衛生人力資源緊缺是最大的問題。
當援藏工作成為一種常態⏩,工作要求會越來越高👩🔧,當地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技術援藏”顯得越來越重要🦗。明確了自身定位🚚,明確了目標,就可以放手去幹🦼🫛。我把帶隊伍、抓管理、提升當地醫務人員的臨床技能和服務水平🌵,確定為我掛職工作的重中之重▫️。進藏不到一年🛕,我和當地幹部職工以及其他援藏幹部齊心協力🤷🏽♀️💪🏻,在中山醫院的全力支持下,完成了日喀則地區人民醫院“三級乙等”評審工作🧛🏽♀️。為醫院新建了內鏡診療基地和新生兒診療基地,申請到一項上海市科委的子課題,落實 10 萬元科研基金2️⃣,填補了醫院的空白。醫院的選址重建工作正在進行中🥰,新醫院有望在 3-5 年內建成。未來三年,計劃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現代化醫院信息系統,每年建成新的醫療學科,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專業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