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倫秀📕:師從湯釗猷院士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肝癌外科治療👩❤️👨👨❤️💋👨、轉移復發防治等🚴🏼。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973首席科學家🏞。201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去年獲“第十三屆上海市科技精英”🦶🏽🌙。
“人生軌跡因一顆小石子改變”
在那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欽教授從小懷抱當科學家的夢想🤼♂️:“我對科學家尤其是物理學家的向往到了膜拜的地步,理想是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少年班。”
16 歲的欽教授在高考前夕出現意外。在“跳箱”測試中跌落,導致肘部關節“撕脫性骨折”,但醫生誤診為脫位,使他經受了不該有的二次手術,折騰了兩個多月,出院時離高考只有一周了。“這次經歷讓我體會到俗話說的良醫救人、庸醫害人🦸🏻♀️,醫生的一點點疏忽誤判就會給病人增加無端的痛苦🪛。”填誌願時,欽教授決然將原來的夢想全都換成了醫學院🍘。“開始我只是簡單地想💁🏼🙎🏽,至少我自己的命要掌握在自己手裏👷♂️🍄🟫。但慢慢體會到做合格的醫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醫生承擔了太多的社會責任。”
“將學術之魂融入外科技術的骨架”
欽教授1993年師從著名肝癌外科專家湯釗猷院士🦟🦒,這二十年間,他根據湯院士的要求,始終堅持外科臨床與學術研究雙棲發展,在完成肝癌病人診治和外科手術等臨床工作的同時,堅持研究轉移復發的機理,取得了多項新發現🏄🏻♂️。
經典理論認為腫瘤早期不會轉移,只在晚期發生轉移👩🏻🚒👩🏿。但欽教授團隊發現這個理論解釋不了醫療實踐中的很多現象,有些看似兇惡的大腫瘤在徹底切除後並不會轉移復發,而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腫瘤卻會早期廣泛轉移。他們比對無轉移和有轉移的腫瘤,發現兩者的基因表達譜差別很大;而有轉移的病人原發腫瘤與其轉移瘤間無明顯差異,背離傳統經典理論🐆。由此他們首次揭示了“肝癌轉移能力始於原發瘤⛳️🛋,受環境因素影響而改變”,獲得了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這是少有的以外科醫生為主要成員的獎項。他們創建了兩個可用於預測肝癌轉移的新方法😅,正努力將它們轉化為有效的預測診斷手段,爭取在早期知道哪些病人容易轉移復發,如何進行有效的幹預預防🧑🍼,以及該從哪個階段開始進行幹預🏮。“幾十年的研究不是為了發論文,而是為了尋找對病人有用的工具。”將研究應用於臨床👨🏿✈️🥛,是欽教授自行醫之日起追求的目標。
“我盡力做合格的醫生”
癌症還沒有被攻克🕴🏻,醫生總要面對很多無奈。“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就會盡全力延長病人的生命。我們不僅同情病人也同情他們的家屬🩸。即使不能治愈👦🏻,也要幫他們度過這個難關🤸🏼。”
“醫生最大的欣慰是通過努力給病人帶來希望,幫病人家庭重拾幸福美滿”🌞。10多年前🙌🏻,欽教授為大學畢業才2年就患上早期肝癌的小夥子做手術😆,小夥子有個女友,“她不可能等這個身患重病的他”——很多人這麽想🤵🏽♀️。然而,手術後兩個月小夥子來復查時🕺🏻,他的女友也跟在一旁⛹🏻,問欽教授“我們能不能結婚?能不能要孩子👨🏻🦯➡️🤶?”再1年後,他們給欽教授發來女兒的照片,開玩笑地跟了句:“我們能不能再生一個?”說到故事的結尾🥑,欽教授會心一笑,隨即又說:“但是😕,外科醫生只能解決一小部分問題,臨床問題需要科研解答。”這也是欽教授一直註重將科研應用於臨床🙇♀️,將臨床服務於科研的原因🏋🏻♀️。
“欽教授教我們怎樣做好醫生”
興趣和內心的寧靜是通往學術道路的不二法門。幾乎每晚,欽教授都在辦公室裏看文獻🤹🏿♂️🏊♀️。“有興趣才會投入。晚上,我會看文獻,關註各個研究方向進展的情況,或是與學生討論課題進展與困難, 修改學生的論文。”
每過一兩周🧘🏿⚈,欽教授就會召集學生們開組會👨🏿🦳,讓他們交流討論各自這個階段的研究成果📻,欽教授則提出自己的指導性意見。“教授給我們研究的大方向,他給我們的研究空間從來都是很自由的。”二年級博士生高小妹這樣說👯👨🏼🍼。基礎醫學專業博士三年級的盛媛媛則說🙋:“他會直接指出我們的錯誤✏️,但是否要根據他的意見修改則完全由我們自己決定。如果我們臨時要換課題,他也不會反對🫱🏿。”
欽教授不只關註學生們的研究內容,對他們報告時的PPT 設計、用語等細節也會一一提出建議,尤其註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親自修改每個學生的每一篇英文論文。最近,他組織研究生們翻譯一本癌轉移方面的書,每晚都熬夜校對和指導學生們的翻譯💅🏻。
欽教授常常與學生們交流自己的感悟👨🏿🌾:“學醫要悟性,不管是理論還是技術方面都需要悟性🕙。但更重要的是投入,只有你感興趣了🫖,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研究和工作中,才會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主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