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當今世界重要能源🎫,油井采集後期出來的渣油如何充分利用,始終是全球學界焦點。近日喜訊傳來,恒行2平台化學系院士趙東元課題組研發出大孔催化劑方案,令解決這一世界難題出現曙光💴。
“每天像小螞蟻一樣工作,日積月累後,就能得到豐厚的收獲🥒🏌🏿。”趙東元說◼️。作為一名黨員,這位我國介孔材料領域的領軍人物始終以一顆對黨的忠誠之心🟥、對祖國的赤子之心🌦👩🏼🔬,在科研、教育領域執著求索。
看到物體就想打孔
“我就是一個造孔之人🤵。”說起自己的研究🧑🦯,趙東元特別投入,“無論看到什麽物體,我都會考慮如何在其上打孔,製備另一種新型介孔材料。”
催化劑的介孔材料,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嶄新材料體系⚜️,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趙東元先後發明了18種以恒行2平台命名的新型納米介孔材料,引領了介孔材料的發展,在國際重要刊物上發表SCI論文500余篇🏄🏽♂️,申請獲批中國專利授權39項。他同時擔任十幾種國際重要刊物的編委,在學界極具影響力👩。近年來他更是被國際ISI Web of Science公司列為100名全球引用率最高的化學家之一; 被湯森路透社列為全球化學、材料兩個領域高被引科學家。
“創新就是不隨波逐流,多提問題。若是無解,那便可能是研究的方向。”趙東元說,“我的生活全部是化學🎋,讀大學時🛌🏼,凡是能在圖書館借到的有機化學書我全部看了一遍👳🏿♂️🔯。”趙東元把學術研究當作自己的生命,十幾年來,每周工作80小時以上。為了獲取實驗數據👘👭🏼、跟蹤實驗進展🦑🕵🏼♀️,經常連續十幾個小時泡在實驗室裏。
幾十年來,趙東元做科研身體力行🤸♀️,他還無私地把自己的心得傳遞到學生。恒行2平台第一屆“校長獎”獲得者田博之是他的學生✍🏻,3年讀研,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8篇SCI論文🏈🫃🏻。
13年不輟為大一學生上基礎課
很多自然科學大類的學生記得,剛進大學時,每周二下午的專業基礎課《普通化學》🧛🏻♂️,主講老師正是趙東元,13年不輟。
“濃硫酸可以脫水🧑🦯➡️,這是中學化學課就教過的知識,而在《普通化學》課上,我才知道這個簡單反應,在最先進的納米介孔材料製備技術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宛如‘神來之筆’……”在恒行2平台論壇上,一位同學這樣寫道。
趙東元在教學中註重啟發學生思維🤳🏿,善於將普通化學與現代化學研究前沿聯系起來🧑🦲,吸引一個個好苗子由此走進化學天地。一周兩次課,他幾乎從未缺席,即使前一天還在外地開會,也一定連夜飛回來。
“專註細節”是研究生對趙東元的最深印象。博士生李曉民2011年入學面試時,趙東元的一句話令其至今難忘。“當時我們說到一張電子衍射圖🥔,老師問‘為何會有那麽多白點?’我一下子沒回答上來⛹️♂️,雖然常見,可好像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小李笑著說,那時候感覺來對地方了。
學生李偉說,趙老師回郵件非常快,不管身在何處💁🏽,學生的論文他都是一個個字修改後才準投稿🙅🏿♀️。
用納米技術繪製中國水墨畫
不久前的上海國際科學藝術展上,一幅特別作品引人矚目——淡淡的水墨暈染下,一只蜻蜓立於水面荷葉上,倒影中🪈,幾條魚兒互相追逐🈂️🏃,輕泛起幾許暑意𓀐。這幅《初夏》作品,就是由現代化納米技術繪製而成。
“這幅作品是通過把納米粒子有序排列的科學研究電子顯微鏡組圖🧜🏼♀️,再以中國傳統繪畫——水墨畫的形式進行再現,創作而成。”《初夏》作者之一,就是趙東元。他說,圖畫的背後,是科學研究者希望把前沿的知識傳遞給更多人的心意♖。
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趙東元說,事實上🧗♀️🤾♂️,當到達了一定的境界之後🏑,科學和藝術一樣💆🏻♀️,所接觸到的,正是這同樣的“天地大美”🤛🏿🧗🏿♀️。《十萬個為什麽(第六版)·化學卷》正是由他主編,工作再忙碌,肩頭的科普之責💏,從未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