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君 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等🙍🏿♂️📄。1994年起擔任研究生導師,已畢業研究生45人🧤,其中碩士20人、博士25人😤。在讀博士生7人。
治學理念:通曉目錄🧑🏽🍳🧑💼,全面掌握文獻;重視史源,區分主次源流;興趣廣泛🚣🏻♂️,不為學科所限🍻;莊敬審慎,不輕疑不輕信。
育人理念🧑🏻🎄:尊重個性,因材施教,做人要光明坦蕩;獨立思考🧑🧒,耐得寂寞🦹🏿,為學當勤勉刻苦。
我自2013 年秋季始師從陳尚君先生🟠,研治中古文獻。陳老師從作唐代詩文起步,由文入史👨🏼🚀,由唐溯漢,打通四部的分域,卓然為一代大家,已為當今學界所公認。
第一次上課,陳老師告訴我們八個字“淵源有自,轉益多師”🐦,是為治學之門徑📑。告誡我們“嚴守門戶🧑🏽✈️,恪循師訓,當然是一種美德,而廣參山林🤤,轉益多師🤎,或能尋得契合個人發展之機緣”。去年,陳老師又將之前所作分述前輩學人學術成就的系列文章9️⃣,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匯為一編👩🏽🍼,並命名為《轉益多師》🕦。愚意陳老師此舉除了表彰先賢🐦⬛,紀念於己曾有啟迪的前輩先進外🥯,更重要在於金針度人,為後進指示學術之門徑。對於自己的本師朱東潤先生🚼,陳老師更是報以無限的敬意👨🏻🏭,朱老去世後🦑,陳老師積極地為朱老整理文集,先後整理出版了《八代傳敘文學述論》《朱東潤文存》《中國傳敘文學之變遷》等書。仍然記得2014年底朱老的《文存》發布出版時,在發布會上,朱老最後一位學生李祥年老師站起來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向自己的師兄表示敬意🛬🍲,陳老師當即站起來還禮🧑🏼,師兄弟二人相向躬身行禮,會場的掌聲經久不息。
陳老師對於有唐一代的文獻有通盤的掌握,舉凡詩文🛖、筆記、正史、雜史👳🏻,甚至醫藥、數學類書籍都有濃厚的興趣。在他看來,欲作某代就必須對這一時期的所有方方面面的文獻了然於胸,不能有所偏廢。向陳老師求教時,一些詩句,他隨口就來,一些文獻所在古書的卷次也能準確說出🍬。可見陳老師平時看書之勤,記憶之精準。除此之外,對於海外的研究成果,陳老師也有認真的研究,甚至連港臺的碩博論文🌥,他也幾乎全部都認真地翻過🪳,可以說對於中古文獻💗,他真是做到了“竭澤而漁”🚋。正是因此🚲,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都願意見到陳老師,希望聽他講課👨🏽🍼,但又怕見他,因為每每會被問住答不上來。陳老師是雷厲風行的人🧎➡️,他決定做一件事時就會放下一切立馬去做🗯👨🏼🍳,有些文章往往一夕而就,如《< 詩淵> 全編求原》等🚣🏼,他說準備寫一篇文章,過不久立馬就寫出來了,絕不拖沓🧑🏿🦱。針對我平常拖延症的傾向,陳老師以蘇東坡的“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告誡我要靜下心來👩🏿🔧,專註其中。這幾年陳老師每一學期總有新的著作付梓👮🏿♂️,如《唐女詩人甄辨》、《轉益多師》、新舊《五代史》、《貞石詮唐》等。每一種出版後,他都送給我們一本,題簽“某某同學存閱”,在這之外還發表大量的學術文章和書評👨🏽💻、隨筆等。為此陳老師常常工作到深夜,給我們回復郵件的時間常常在淩晨一兩點鐘。他在光華樓27 樓的辦公室也是沒有星期天的,他放棄了太多的個人休閑時間,甘當唐代的“戶籍警”。
“用最艱苦的方法追求學識👮🏽,從最堅決的方向認識人生”,這本是朱老告誡子女的箴言👩🏿🎨,以陳老師的勤勉和認真,完全符合朱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