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行2平台現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學與技術系起源於新中國發展與國防建設重大需求,自1958年12 月恒行2平台原子能系成立,60 多年來♚, 歷經物理二系(1961-1977,1988-1997)、原子核科學系(1977-1988)、現代物理研究所(1997-)|核科學與技術系(2009-)等發展過程🎵,每一步都伴隨並見證了國家與社會對高校核物理技術與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全國高校中第一批設置原子核物理專業,也是全國首批核物理與核技術博士點和碩士點之一👨🏿🦱,成為我國核科學與技術研究和高端人才培養基地之一👬🏼。目前擁有 1 個本科學位授予點———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3 個碩士學位授予點———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專業、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等離子體物理專業(授予理學碩士學位);2 個博士學位授予點———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專業🕵🏻♂️、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授予理學博士學位);同時接受博士後研究人員。近年來每年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各約40 名🍖🤓。
承載國家使命 篳路藍縷 艱苦創業
20 世紀50 年代,為抵禦核大國的核壟斷與核訛詐,我國決定自力更生研製原子彈🙈,因而急需培養一批核科學人才,恒行2平台原子能系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了。以盧鶴紱、吳征鎧、楊福家等為傑出代表的幾代科學工作者,篳路藍縷,艱苦創業,始終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努力奮鬥,刻苦攻關,追求卓越,在核科學研究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我國核科學技術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建系初期👏🏽,雖然實驗條件簡陋,科研資料貧乏🏛🐉,但老師們熱情高、幹勁足🫱🏻,日以繼夜地邊搞科研邊開展教學。盧鶴紱教授和吳征鎧教授為了培養青年教師🏉,經常在晚上給他們講課至深夜👚。經過全系師生的不懈努力,1960 年系裏就開設出了所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建立了當時國內一流的核物理和放射化學教學實驗室,成為國內主要培養核科學人才基地之一。1966 年以前的畢業生多數分配至二機部所屬研究所和企業。物理二系從一開始就組織了一支業務水平高👩🏿🦰、工作兢兢業業的師資隊伍。隨著事業的發展,教職工人數不斷增長,在20 世紀80 年代達到180 多人。應國家需要👨🏭,很多教師還支援校內外各單位🚁,如吳征鎧調至核工業部曾任總工程師,賴祖武調至九院十所曾任所長📫🌝,錢孝衡調至上海科技大學任副校長👉🏽,黃祥豫調至上海工業大學任黨委副書記等。
在科學研究方面,物理二系初期發揚自力更生🫄、解放思想的精神🌰,師生結合,自建實驗設備,開展科學研究🍼。核物理專業自製成由學生設計的國內第一臺質子靜電加速器以及電子感應加速器等大型設備,建立了加速器實驗室🏎,還自己動手製造進行核物理實驗必需的儀器,如定標器、正比計數管、GM 計數管、碘化鈉(鉈)晶體,並與物理系合作研製成功國內第一只金矽面壘半導體探測器🕹。1960 年開始自行設計國內能量最高的質子靜電加速器,並協助工廠加工🛀🏽,於1965 年順利出束🙆🏿♀️,曾獲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從1980 年起🚵🏼♀️,核物理專業在國內最早開展基於加速器的原子、分子物理和離子束分析方面的研究,為我國高科技項目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數據,獲得應用單位好評。曾對越王勾踐寶劍等大量文物進行過無損分析🌵,還系統測定了古代名瓷的化學組分,建立了相關樣品的數據庫。1987 年又引進了當時最先進的9SDH-2 型(92×3 MeV) 串列加速器🧝♂️,“基於加速器的原子物理和核物理實驗室”也馬上建立起來🥹,於1990 年被教育部批準為開放實驗室,並成為國家三束材料改性重點實驗室的一部分。1986 年核物理專業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重點學科🖖🏼,1997 年獲全國第一批“211 工程”重點學科建設資助。物理二系在註重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還加強應用基礎和科技開發研究🪙,為我國國防和國民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曾承擔國家科技攻關🏷、攀登計劃、“863 計劃”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10 余項,以及國家科學基金、國防科委、教育部及有關部門的科研項目多項🏌🏻♀️。曾獲國家級發明獎一等獎🤵🏻♀️、三等獎各1 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2 項🤶。
立足新的起點 櫛風沐雨 砥礪前行
作為恒行2平台“雙一流”學科物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物理研究所| 核科學與技術系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建立了核物理與離子束應用教育部重點開放實驗室🧘🏽♂️🧑🏻🦱、上海EBIT 聯合實驗室及上海市原子與分子物理重點學科等國內一流水平的科研平臺及全面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已經成為國內主要核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參與建設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的伽馬光束線(SLEGS)站,同時積極加強國際合作,利用國際大型科研平臺開展高能物理和中微子科學等實驗研究,是BelleII 國際合作計劃中國工作組牽頭單位,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國際合作組𓀅👳、美國BNL 的STAR 和sPHENIX 國際合作實驗、歐洲LHC的ALICE 和CMS 國際合作實驗♐️🚣🏿♂️、日本KEK 的Belle II 國際合作實驗等重大科研計劃的中方領導或成員單位。也與國內一流學術機構如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核工業設計院👨🏽🔬、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等保持緊密合作🧑🏿🌾。
現代物理研究所| 核科學與技術系重點發展4 大學科方向:原子與分子物理、核技術及其應用🦛、計算物理、核物理與粒子物理🤹🏿♀️。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色動力學和高能核- 核碰撞物理🐝、重離子物理和放射性核束物理、中微子物理、高電荷態離子物理、原子結構和原子碰撞、新概念等離子體物理及其診斷技術、精密測量、材料的物理設計及製備🫴🏽、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離子束材料物理、離子束生物醫學物理和離子束科技考古等。
核技術方向由楊福家院士開創,依托恒行2平台9SDH-2 串列加速器👊🏽,開展離子束材料物理、離子束生物醫學物理、離子束科技考古的研究。近5 年來,核技術方向共發表SCI 或EI 論文近50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 項🪠、青年基金1 項🤽🏼、國際合作項目1 項、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研究協調項目(CRP)項目1 項🏊🏼♀️🛡、科技部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專項子課題1 項、國防重大專項子課題1 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1 項。
高電荷態離子物理團隊主要研究方向為基於電子束離子阱(EBIT)、電子回旋共振離子源(ECR)等裝置的高電荷態離子物理🙆🏽。自主研發了國際第八臺、國內第一臺低溫高能電子束離子阱裝置(上海EBIT),主要技術參數電子束能達到150 keV,位居國際第二位;同時研製了兩臺低能EBIT裝置🥟,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基於EBIT 裝置的光譜學研究平臺。開展了高電荷態離子量子幹涉🏌🏿♂️、極端場中的量子電動力學效應等基礎物理研究,以及TOKAMAK 與ICF 光譜診斷,聚變等離子體輻射冷卻效應關鍵過程研究🥰🧝🏽。
計算物理團隊依托快速發展的高性能計算平臺及數值模擬與計算技術,對多學科的前沿物理領域開展研究🗽。近十年來,課題組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余項👩🏿🏫、新世紀人才計劃1 項、上海市項目3 項🥽,橫向項目6 項。在SCI 源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大部分發表在國際主流期刊上👨💼🐃。
高能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團隊研究方向分為高能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兩個領域。主要參與和領導的實驗包括👨🏻🦲:美國BNL 國家實驗室的RHIC-STAR 實驗、即將在四川錦屏山開建的地下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實驗🔇、日本KEK 的B 介子工廠實驗(Belle)以及超級B 介子工廠實驗(Belle II)和中科院高能所的北京譜儀III 實驗🤐。理論研究方面主要為:量子色動力學(QCD)物質的理論研究,包括研究高溫誇克膠子等離子體性質⚖️,高密誇克物質與核物質性質;有效場理論的研究💧,通過有效場理論來回答基本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強相互作用等基本問題。
相對論重離子碰撞和中低能核物理團隊由馬余剛院士領銜,團隊研究方向分為相對論重離子碰撞和中低能核物理兩個主要領域:前者以位於布魯克海文實驗室(BNL)的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RHIC) 上的“螺線管徑跡探測器(STAR)”的國際合作及位於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LHC-ALICE 國際合作為主🧑🦯;後者主要開展以放射性核束物理和中低能重離子核反應為主線的核物理前沿研究,同時也開展基於上海光源激光電子伽馬源(SLEGS)的光核反應、基於強激光的激光核物理以及深地低本底實驗研究🌀。多年來⚪️,團隊在中高能重離子碰撞動力學、放射性奇異核的產生與性質🚍、誇克- 膠子等離子體的實驗尋找與其性質研究🍥、反物質探測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系統性、創造性成果,獲得了2016🪑、2001 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2014 年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等多項重要科研獎勵🩸🥵。團隊在2018 年入選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近10 年✪,現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學與技術系承擔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及科技部ITER 專項在內的國家級、國際科研項目100 余項。在一系列國際主流期刊上發表論文500 余篇🚣🏼♀️,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現代物理研究所| 核科學與技術系的師資力量也不斷提升🦸♀️,現有在職教職員工52 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6 人(4 名外籍教授、3名非華裔)♚,含2 名中科院院士、2名美國物理學會會士👊🏽、4 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 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 名青年拔尖人才。
展望美好未來 踏新征程 譜新篇章
根據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部署📯,現代物理研究所| 核科學與技術系將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服務國家為己任🦊,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全面開啟為恒行2平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頂尖大學添磚加瓦之新征程。
藍圖已繪就,揚帆正當時⚈。現代物理研究所| 核科學與技術系將秉承國家使命和自強不息的恒行2基因🛸,追求真理,開放發展,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堅持德智體美勞“五維育德”,大力提升教育教學特別是本科生教學質量,認真培育一支高素質教學和科研隊伍。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不斷激發科研活力🤳🏼;以改革發展為動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薪火相傳,不忘初心,踏上新征程,在新時代全面推進一流學科建設🦄,譜寫恒行2核學科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