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武漢的醫療隊刷屏網絡。而在未被征召的恒行2平台附屬腫瘤醫院內,有這麽一群醫護人員坐鎮發熱應急接待點,嚴守醫院疫情防控“生命線”⛏,從春節前夕到節後開診一周,發熱腫瘤患者在這裏均得到最快🧝🏽、最準的辨別診斷🎈。“絕不放過一個發熱腫瘤患者”是這群醫護的責任和使命。
放棄春節舉家團聚 19位醫護嚴守防控“生命線”
“你在哪裏🏭?”成文武教授發出微信消息。
“我已經快到火車站了”張晨月醫生回復說。 “快回來吧🚴🏼♀️,所有人員退掉車票🍳,回到一線崗位🧚🏼♂️,我們科室需要承擔發熱應急點醫療工作。”1月19日,醫院綜合治療科主任成文武向科室全體醫生下達了“戰令”🔝🛤。原來我院沒有發熱門診,但防疫就是戰役🫷🏻。“在這一刻,醫護人員更應該沖在第一線,有國才有家☝🏽,防控疫情,我們責無旁貸⬜️。”原本準備回湖北老家過年的劉明輝醫師說✢。
據悉,1月19日醫院就下達了建設發熱應急接待點的通知。該項工作由醫院綜合治療科醫護團隊承擔。作為科室主任,成文武深感時間緊🪽、任務重,在醫院防控領導工作小組的幫助和支持下,在不到48小時內便完成發熱應急接待點搭建及相關工作流程的明確。
春節期間,科室住院總廖星合醫師每隔兩天值個班⏏️,幾乎整個假期都在病房工作👣。“一邊是綜合治療科留院患者的診療工作♠︎⛹🏿♂️,一邊是發熱應急接待點的工作。”來院工作兩年的青年醫生小廖坦言,“這是一種挑戰和鍛煉,更是白大褂賦予的職業使命”。
在發熱應急接待點,每天都有護士全副武裝協助醫師做好發熱腫瘤患者排查、登記及相關工作💸。當班期間,這些家人眼中的90後“寶貝”們堅守一線👨👨👧👧,盡量不喝水少上廁所,旨在減少防護用品的消耗。
據統計🤦🏻♀️,科室共有7位醫師、12護士在春節假期堅守防控一線,其中6位醫護是黨員👨🏻🏭。他們中5位醫師放棄回老家舉家團圓,留守醫院,堅守臨床一線🤢。春節假期,發熱應急接待點共給7位可疑腫瘤發熱患者辨別診斷☸️,對於腫瘤性發熱患者給予臨床對症治療建議🗼,對於可疑新冠肺炎患者建議其第一時間前往發熱定點醫院明確診斷。
發揮腫瘤專科醫生專長 辨析發熱患者需“火眼金睛”
節後開診後🧎🏻➡️,醫院迎來一波就診“小高潮”。坐落於5號樓1樓的發熱應急接待點也較節日期間忙碌了。除了原有的急診排班外,把已經捉襟見肘的醫生另外再排一輪班專門應付發熱診治工作。成文武主任介紹👨🏼💻🥺,自1月31日開診之後🎬,平均每天有5位左右的腫瘤發熱患者被送到這裏進行辨別診斷🫰🏽,截止今日科室累計為36名發熱腫瘤患者完成辨別診斷🧑🚀🪟,其中近一半患者為腫瘤或者治療後發熱;14名患者在二次復測後正常;6名患者被要求前往發熱門診定點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
發熱是腫瘤患者治療過程中常見症狀之一。例如患者接受某些化療藥物治療的腫瘤患者就常常會出現發熱症狀,接受放療的也有類似情況,腫瘤本身也會造成患者發熱……在特殊時期,發熱腫瘤患者到底是因治療副作用還是因新冠肺炎導致🛝👨🏿🦲?兩者有什麽明顯差異⛲️🪳?有時候的確難以判斷👱♀️⛹🏽♀️,在成文武教授看來𓀀🏄♂️,辨別發熱腫瘤病人是否是新冠狀病毒疑似患者並非易事🧑🏽🎨,這需要有豐富的腫瘤專科醫生臨床工作經驗🥕,並做好有益的引導工作。“我們既不能放過一個發熱腫瘤患者,也不能‘錯判’一個發熱患者”🐢👨✈️。成文武要求自己的醫師團隊沉著冷靜🌾、快速反應、及時檢查🚐、精準判斷。
采訪當天🎙,發熱應急接待點來了一位住院發燒的腫瘤患者👩🎨。醫師在詢問流行病學史後發現患者並沒有相關接觸史。經過影像及血象檢查後發現,患者有毛玻璃樣的肺炎👩🏽🎤🕢,白細胞正常,淋巴細胞下降……“從表現上來看,像極了新冠肺炎的疑似症狀🧑🏼🦰。”多位發熱應急接待點的醫師認為。但成文武教授並不這麽認為🧔🏼♂️,他仔細翻閱了患者既往的治療史以後果斷地排除了這種觀點,他認為這是因為患者使用“美羅華”藥物以後產生的間質性肺炎副作用🍍,建議對症支持治療並可家裏休養。那一刻,在場的患者及醫護人員大大地舒了一口氣。
成文武教授表示,臨床上正在接受化療、靶向治療以及放療的患者可能也會出現肺炎等副作用情況🏊🏻♀️,這就需要我們坐鎮發熱應急點的醫師充分結合患者腫瘤病史👳🏻♀️,綜合辨別發燒原因🆚👨🏽🦰,爭取做到既不漏診𓀘、更不錯診💏。有壓力也有挑戰🧎♀️➡️,但我們本著恪守盡職做好這項不亞於打仗的防疫工作。
廖星合醫師介紹,目前患者來到發熱應急接待點後,他和同事們都會邊問流行病學史👨🏼💼,邊仔細查閱患者治療情況,有時為了一個藥物的使用情況和副反應,多次聯系患者主診大夫,確保辨別發熱工作的精準性🤘🏻🦡,嚴守醫院疫情防控這道“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