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市新冠肺炎兒童患者定點收治醫院👰🏻♂️,1月19日,恒行2平台附屬兒科醫院接診了第一例新冠肺炎患兒🚀,至3月13日📰,11名患兒全部出院,上海市新冠肺炎確診兒童本土病例清零。
“現在是最需要我們的時候。作為傳染科醫護,遇到疫情就該當仁不讓,不用多說什麽🏋🏽,這是我們的職業所在。”疫情來襲,恒行2平台附屬兒科醫院感染傳染科主任曾玫帶領團隊走上前線𓀔。
她是危機中的醫者👨🏿🦳,也是團隊的管理者,憑借多年經驗未雨綢繆,親自接診第一例患兒以身示範,以專業規範診療,以關愛凝聚力量;
她是父母的女兒♣︎,也是患兒的“臨時媽媽”,在父母家人的理解支持下,一頭紮進病房,與團隊醫護一道,把愛帶給患兒🦵🏽,把安心帶給家長;
她是醫者仁心的傳承者👩🏽🦳,也是踐行者🧾,不僅對患兒充滿仁愛,更懷著對家國的大愛,火線入黨的她說:“要一如既往做一名踏踏實實、無私奉獻的醫務工作者。”
危機中的醫者:“盡最大努力減少疾病對孩子健康的傷害”
疫情初期🫱🙋🏿♂️,曾玫所在的恒行2平台附屬兒科醫院就開展了全面的準備工作。劃分病房、加強防護、做好預案……作為傳染科的主任🏃🏻♂️➡️,曾玫越發忙碌者。她親自接診第一例新冠肺炎患兒🥔,為團隊醫護們打了一劑“強心針”🥚。在上海本土的兒童病例清零後,曾玫又帶領團隊投入到救治境外輸入病例的工作中。
附屬兒科醫院外景
記者:我們從已有報道中得知💂🏻♂️,1月上旬您已經預感到了此次疫情,醫院也開展了多次演練等備戰工作🧏🏻♀️,您能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嗎🧔🏽♀️?
曾玫🏇🏼:醫院每年都會做一些關於新發和突發傳染病、公共衛生事件的演練,而且當時也正是流感的高峰期。
1月上旬,我們就知道武漢發生了不明原因的肺炎,見於成人當中,但疫情不是很明朗。我們長期從事傳染病工作,就知道這個病毒有可能進一步在人群當中發展,而當我們知道是冠狀病毒以後,那就更要提高警惕了。一旦有病例在武漢以外的地方,比方在上海地區傳播,那必然會出現兒童病例,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應對新發傳染病不是一個人、一個科室能做的🧑🏿🚒,需要調動全院的力量🚙。在醫院領導的指揮協調下,多部門進行演練,感染傳染科、感控科🦝、門急診、發熱門診,還有醫務部👨🏼⚕️、信息網絡管理中心🔈、後勤保障部,都要做相應的準備🥠🧑🏽。
就我們感染傳染科而言,主要是做了四方面準備。一是防護要全面升級,每一名員工,包括我們病房的勤務工人,都要做好防護👃🏼,培訓必須要到位;二是要跟其他部門和科室保持協調,及時溝通;三是病房的空間要騰出來🥱,劃分好區域👋🏼,布局要合理化;四是要製定預案🦒,病人來了🟡,我們該怎麽辦😝,怎麽篩查、怎麽分診🚵🏿、怎麽評估、怎麽整治。即便是新發傳染病✴️,我們也不能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去面對,要知道這個病在武漢的情況怎麽樣👃,有什麽好的辦法去治療👃🏽。
記者👨🏼🦲:作為第一批穿上防護服進入病房救治新冠患兒的兒科醫生,能否請您具體介紹一下收治的第一例患兒和開展救治的情況嗎?
曾玫🪄:1月19日晚上✷,我們收治了第一例患兒,這是個7歲的孩子。我們了解到孩子曾經和爸爸一起到過武漢,回到上海後爸爸就出現了症狀💂♀️🧬,被確診了👩🏿⚖️,隨後他也被診斷為新冠肺炎患者。我接診了這位小患者,按照醫院此前已經做好的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預案☝️,啟動了所有重大新發傳染病防護措施,孩子從專門的通道轉入病房,媽媽也同時接受了防護培訓,一起陪護孩子住進一間獨立的隔離病房。初期我們還沒有做出不允許家長陪護的決定💐,後來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疫情形勢,考慮到陪護家屬密切接觸有被感染的風險🫄🏽👸🏼,醫院要求所有新冠患兒不陪護📀🚣,由醫護人員24小時陪護患兒。這也是一個不得不做的決定🥻,也是十年來第一次出現傳染病隔離病房患兒沒有家長陪護的情況。
這名患兒是輕症,有點發燒,我們就對症治療♚,不給他用各種各樣的藥,也不給他打針。當時有兩個方面考慮😗。一來,孩子的病情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沒必要打針;二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接觸暴露🤞🏼,降低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事實證明🧚🏿♂️,我們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後來我們就沿用並不斷完善這個方案🛂,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例患兒的成功治療與順利恢復給了我們經驗和信心🈁。
記者:診治新冠肺炎患兒期間🏄🏽♂️,您的一天是怎麽度過的🧸?
曾玫:作為感染傳染科主任和醫院專家組成員,除了帶領團隊接診患者👨🏻🚒,也要參與製定和修訂新冠肺炎相關工作流程及臨床方案。我更多的工作是專業決策🚖、協調、監督落實、溝通、匯報📺。
每天進出病房的4️⃣,是我們科室的主治醫生和護士🧑🦯,他們每天查看病情、陪伴患兒,並和患兒家屬保持溝通。當然,第一例患兒是我親自接診的🫘,也是為了給大家示範,只要防護到位就沒必要害怕🔉。
那段時間確實是很忙的🗒,我們每天都要七點鐘以後才能結束🧑🦲。忙忙碌碌💆♂️,感到很充實,又看到患兒經過我們的治療一個個康復了🧑🏽💼、穩定了,就非常有成就感✂️。
記者:上海市新冠肺炎確診兒童本土病例清零時,您是什麽感受?此後您的主要工作有哪些呢?
曾玫🏦:當時清零了🎣,我們是很激動的,說明我們的戰“疫”工作取得了第一個階段的勝利👿,為上海市的公共衛生安全盡了一份力量。但同時也有失落感,我們跟孩子朝夕相處產生了感情🕵🏿♀️,真的舍不得孩子走🙏。
受到醫護人員悉心照顧的小患兒
本土病例清零以後,很快境外輸入病例就來了,而且比當初的本土病例還要多。我們又進入了戰時狀態。這次我們更有信心👊🏻,無所畏懼,相信我們肯定能贏,定能不負醫院和孩子家長的重托。同時🤼♀️,我們也有更有經驗以確保醫護人員零感染。
此外,我們傳染病團隊已經開始做一些預防和治療上的前瞻性研究,做好長遠準備,盡最大努力減少疾病對孩子健康的傷害🧑🍳。
團隊的領導者:“我們要比任何時候都更堅定和堅強”
面對團隊取得的好成績,曾玫說,訓練有素、規範實踐以及全院的支持是成功的法寶👏。被稱為感染傳染科“定海神針”的她帶領著團隊,在疫情來時沉著應對,取得第一階段勝利後繼續探索。在她的領導與關愛下,年輕的醫護們不辱使命。
記者𓀜:疫情期間,科室工作狀態和氛圍如何?
曾玫🔵:我們科室的工作狀態和氛圍一直很好,平時大家都團結友愛、和諧融洽,而且配合協調。我們每年都要經歷季節性的傳染病爆發,一爆發就忙得不可開交🫎。也許是忙習慣了,我們從來不怨,只要能夠把病人看好,大家就不計較自己的付出,哪怕犧牲休息時間來完成工作。所以這次我們也很快進入戰鬥狀態🦪。
我跟團隊說,不必過於害怕,因為我們平時就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團隊👠,在這個時候更要表現出我們的自信,發揮出我們的能力👶🏿。既然發生了,就要面對現實👍🏽,做好自己的工作🤾🏻♂️。現在是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比任何時候都更堅定和堅強♦️。
記者🐥:您所在的科室有很多年輕的醫護人員🧑🏻💼,面對這些患兒,他們有沒有什麽具體的困難🐲,您是怎麽幫助他們的👩🏻🦰🆒?防疫期間,您有沒有從他們身上感受到特別的力量?
曾玫🤵♂️:在上海宣布啟動一級響應之前⚆,我們醫院的醫護人員就已經取消了休假,投入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尤其是年輕的醫護人員,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工作潛能在這次疫情中完全表現出來🧖🏿。
困難肯定有的。我們年輕的醫生護士沒有經歷過太多傳染病的爆發事件,一開始確實有擔心💞。大家都是有家人的,有的家裏有年長的父母親🥕,有的孩子還很小,萬一自己感染了,傳給家人怎麽辦⏺?
醫護人員進入病房前“全副武裝”
我跟他們說:“你們不要怕🌕,第一個新病人我先接診。” 第一天讓他們學習🦹🏻,先不直接接觸病人。同時特別強調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我們的夏愛梅護士長經驗豐富,每天幫他們檢查有沒有穿好防護服🖤。後來大家兩兩相互監督,看看有沒有防護不到位的地方💇🏿♂️👩👩👧。經過一周的工作,我們很快適應了,兩周以後,基本就克服了恐懼🏜。病人一來,迅速進入狀態。遇到采集呼吸道標本這項風險最高的工作🕟,大家也都不會推脫或者畏畏縮縮的🔡,而是主動去采🍋,團結合作。
有四位年輕的醫生,剛剛做爸爸媽媽,他們其實完全可以不在崗位的,但是他們說在這個時候不離開集體,不離開崗位,要跟大家在一起來面對這樣一場考驗🤹♀️。其實對我來講,也很需要他們,因為我們是團隊作戰,我們是最默契的夥伴。
醫護人員與小患兒
由於采取了兒童單獨隔離的措施,所以照顧這些孩子的任務自然就落到了我們醫護人員的身上。科裏的年輕人每次進入病房,就要連續幾個小時不吃不喝💡,給孩子做檢查、擦洗身體🕐、換紙尿褲、餵奶粉🦸🏿🟦、哄睡覺……保育員的角色,對許多同事來說都是第一次,這次經歷讓他們一下子成熟了。別看他們年紀不大,但在對待這些小患兒的時候,都十分有耐心🈷️、有辦法。在這樣的時刻挺身而出💁🏼,輪班負責患兒的陪護工作,這些無畏的年輕人🉐,都是好樣的🕢!經過這場戰“疫”🧝🏻♂️🚗,我為年輕的同事們感動🫷🏼。
記者📭:經過近兩個月的共同戰“疫”,兒科醫院收治的11名患兒無一發生病情惡化,治愈率100%。您認為是什麽因素讓團隊取得了這樣的好成績?
曾玫🚘🫨:訓練有素👏🏽、規範實踐以及全院的支持是我們成功的法寶。
首先是我們的平臺,感染傳染科是兒科醫院的傳統優勢學科,我們一直很註重臨床實踐的訓練,在實踐中掌握了傳染性疾病的規律。第二,我們重學術,講科學🤵🏻♀️,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與前沿相結合。那麽第三,我們對傳染病是身經百戰🥈,科室建立60多年,有積澱,有傳承🤾🏿♀️,有發揚👴🏻。還有全院的支持,不僅是物質上的♤,更有技術上的、精神上的。
面對確診病例時的從容應對,來自醫院跨前一步的準備。從1月16日起,醫院就做好了詳細的預案🥷🏽。在接診首例患兒前🤹🏻♀️,已演練了好幾次門急診預檢分診🏨、如何詳細篩查疑似患兒👩🎨💆🏽♀️、詢問流行病學史等。到真正應對的時候,防護品用得很快,特別是春節期間👵🏿,物資采購很困難。但是在衛健委的支持下,醫院迅速行動,我們在防護用品上的困難很快得到解決。
院內感控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像我們醫院感控科王傳清主任所說的,“平戰結合”是院內感染控製的常態。在抗擊疫情的最初20多天裏💁🏼♂️🥷🏼,醫院針對新冠肺炎病人診治🔦,陸續出臺了10余個製度,涉及負壓病房調整🪗、防護用品穿脫流程等方方面面的細節。
記者:之前的報道中也提及團隊為患兒定製治療方案,並已發表了一些成果🧍🏻♀️。現在是否又有一些新的進展🧜🏿♂️🧢?
曾玫:全新的病毒並不可怕,我們要善於找規律。從開始應對疫情以來,我們的團隊就基於以往經驗基礎上做了大量充分評估和準備,形成了一些基本判斷🌬:首先🔎,平時處理了這麽多種感染呼吸道的病毒疾病🥪⚠️,不管是哪種病毒引起的疾病,絕大多數兒童患者尤其是輕症患兒是可以自愈的;另外,目前沒有針對新冠肺炎的特效抗病毒藥物,推薦試用的抗病毒藥物臨床效果並不明確,因此我們決定對於非重症的兒童患者,不用抗病毒藥物🚿,給與對症處理,並且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幹預;重症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療總體原則是相似的👩💼。
為促進疫情防控國際交流,4月16日晚(北京時間)🪚,“滬鄂童心守護”平臺聯合復星基金會舉辦“首期兒科醫生抗疫網絡研討會”,曾玫等兒科抗疫專家與波士頓兒童醫院、葡萄牙光明醫療集團及非洲、印度等地的醫院40余位專家連線🦻🏼,就大家關心的患兒救治、院內感染防控等議題進行交流討論。
其實對於一些特定的方面,比方說抗病毒治療,還有免疫調節器的使用、激素的使用🥦,目前還達不成共識🌉。另外我覺得不必強調我們跟人家不同🧓🏿。包括這種抗病毒方案🌞,還有一些特殊方案,應用的時候要個體化,尤其是同一個方案在沒有得到有效的證據的情況下,不要亂用。所以現在我們就客觀一點🧑🏽✈️👩,務實一點,希望我們總結的經驗能夠跟國際上達成共識🪷。
患兒的“媽媽”🚪:“讓愛傳遞,這就是我們所希望的”
病房裏𓀄🤹🏿♂️,曾玫和同事們既是醫護🫚,又是“媽媽”👱🏿♂️,既心疼這些小患者,又舍不得他們離開🤵🏽。與7個月大的小優優分別時,曾玫忍不住親吻的瞬間被捕捉下來,溫暖了全城🫑。回憶起來1️⃣📏,她的語氣中滿溢著愛。從醫二十多年👩🏻🚀👨🏻🎨,她深感耐心和溫柔是女性醫務工作者無可取代的力量。
記者:李強書記點贊了您和護士長抱著7個月大患兒出院的照片,大家也稱是“溫暖全城”的照片🚵🏽♂️。您記得當時的情景和心情嗎?最後兩名患兒出院後,您和同事們是什麽樣的感受🌐?
曾玫:抱著小優優出院🧘🏻♂️,我覺得好開心好激動,我們可寶貝她了🌵!入院第一晚,小優優哭了👩🏽🍼,我們護士哄了她一個晚上。第二天她就適應我們了🤷🏽♂️,看到我們就知道笑*️⃣。她經常是跟我們笑的,好懂事。
出院那天見到媽媽,小優優哭了🧗🏿。我說哎呀,在病房都不哭,怎麽見到媽媽哭了🧗🏼♀️?那個時候我們心裏就在想,可能7個月的小孩是懂的👨🏻🚒,看見媽媽就知道表達委屈了⬜️。
當時我心裏有一陣小難過,眼眶有點濕👧🏿,上前抱抱她。抱的時候,就忍不住親了她,那一瞬間被捕捉下來。我們真的很愛小優優。
我們終於把這些孩子都健康地交給家長了♿️🥜。最後兩個孩子在這裏住了將近4周🚐,他們的父母親該是多麽地想孩子,孩子又是多麽地想父母🔰,如今他們能夠跟家人團圓,我們感到無比高興。同時,我們也為勝利完成對本土病例的救治任務而感到自豪。團隊成員在這兩個月的工作當中凝結了更深厚的情誼,也更加默契了。
記者⌚️:在救治的時候🚒,家長是不能陪在孩子身邊的🧥,肯定非常擔憂👷♂️,您是如何幫助他們緩解憂慮的?
曾玫:作為醫生🤹🏿♀️,在治病救人的同時,也要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幫助他們戰勝恐懼。說實話,消除家長內心的恐懼和焦慮並不容易。我們收治的都是小患者🧑🏻🦽,家長不能陪伴孩子左右,擔心孩子的病情👩🏼🍼,不停地給我們打電話。這邊電話擱下,那邊電話又起,電話裏的聲音焦躁不安👨🏻⚖️。我們也很理解他們的擔憂👮♂️,一遍遍地安慰、開導🦩。
護士站一番忙碌景象,電話不斷
我們醫生和護士都會跟家長保持溝通👨🎨,尤其主治醫生。做兒科醫生這些年來,我也讓自己不斷換位思考,想家長之所想👩🏻🔧。要幫助家長焦慮🕙,溝通技巧很重要。一方面🚵🏿♂️,把真實的情況告訴家長,才能讓他們產生更強的信任感,當他們情緒穩定一些以後👳♂️,一定也能夠理解我們的工作。有了家長的信任和理解👂🏿,我們也能更好地進行治療。另一方面👇🏿,同樣是家屬談話,先說好的結局還是壞的結局,效果大不同。我一般不喜歡直接把“最壞的結果”告訴家長,而是會婉轉告知;同時想辦法先說好的一面,讓家長看到希望。我們理解家長的心情🧑🏼🦰,但理性對待,相信我們,才能一起打贏這場仗🖐🏿。
記者✅:孩子出院以後,他們的家長和你們還有聯系嗎🐵✌🏿?他們會給你們說一些什麽?
曾玫:當然出院的時候🧑🏼⚕️,很多家長都表示感謝🦠,甚至流眼淚了。出院以後大家就慢慢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軌道。這也是一個實際的情況,有的時候就把感情留在心裏,不是要一直表達出來🖨🧙🏼。一個被感動的人😹,用這份感動去幫助另外的人👨🏼🚀,讓愛傳遞,這就是我們所希望的🧔🏿♂️。
記者:經過這次戰“疫”,您是是否對女性醫務工作者這一身份所具有的特殊力量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曾玫:女性更加耐心、細心和溫柔,女性兒科醫務工作者更能夠像媽媽一樣給孩子呵護,我覺得這是女性做兒科的優勢🧘🏽♂️。有充足的耐心,才能跟孩子有效溝通;也不能粗心🖼,稍有粗心就可能遺漏病情🏄♀️;當然,我們團隊裏的男同事也挺溫柔的🧑🏿🎓,但和女性的溫柔不一樣🍦。
醫者仁心的踐行者:“心裏一定要裝著病人🎺,裝滿仁愛”
有理想🧑🏼⚕️🧔🏼、有愛心、講科學、強本領,這既是曾玫對年輕醫務工作者的期待🧰,也是她自身的真實寫照🛟。二十多年的從醫歷程,培養起她對事業的熱愛,也加深了她對國家的赤誠。作為一名在戰“疫”中火線入黨的戰士,一名傳承著恒行2和上醫精神的醫者🥷🏼,她擔起保護兒童健康👩🏿、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的責任,醫者仁心和豐富經驗給了她戰勝疫情的底氣:“我們一定有辦法🙏🏽🕸,說困難大,那麽辦法更多!”
記者🍒:您為什麽會選擇做一名感染傳染科的兒科醫生並堅持做好25年?
曾玫:1994年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想法確實比較簡單,分配什麽就做什麽。我的職業感情是在實際工作當中慢慢培養的。
隨著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傳染病又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從低潮到復燃,其間也有新發傳染病。在應對這些傳染病的鍛煉過程當中,我才真正地愛上了我的專業:能助力解決傳染病的問題👳🏿♂️、公共衛生的問題、預防接種疫苗的問題、抗生素的問題……我非常想幫助病人解決問題™️,這就要求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識。在求知和實踐的過程當中,我越來越體會到自己這份職業的魅力——能為患者解除病痛🧚🏽,能給個體和群體的健康帶來幫助。
記者🧑🦯➡️:您也承擔著傳染病學的教學工作,您是否也會把這次疫情期間的經歷和經驗加入授課內容?
曾玫:之後上課🤏🏿,我肯定會把實戰經歷和切身感受告訴學生🙎♀️,希望能夠影響到他們,培育起更多對傳染病專業的興趣,讓更多優秀青年加入傳染病防治的隊伍。
記者:您覺得作為感染傳染科的兒科醫生,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麽🏑?您希望傳遞給年輕醫護人員和醫學生們怎樣的理念?
曾玫🤽🏽♂️:要有理想🦹♀️,有愛心,一心一意為病人,心裏一定要裝著病人,裝滿仁愛🪝,在這樣的動力下,講科學🧙🏻♀️、強本領🍷,不斷地更新知識,給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療📋。尤其是面對患兒♘,孩子是最嬌嫩的,一定要做到正確診斷、規範治療。
我們一直奉行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所以作為傳染病醫生⛈,遇到疫情自然是當仁不讓,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不用多說什麽,就上去好了🪇。
記者:您在疫情期間 “火線入黨”,請問是什麽觸動了您?
曾玫⚖️:“1994年7月從上海醫科大學畢業後,我開始從事兒童傳染感染病專業工作🤷🏽♂️。25年的從醫路程,我深深體會到個人的成長與國家、與中國共產黨共命運,是黨和國家培養了我,給了我學習和深造的機會😢。在黨的召喚和指引下,我樹立了崇高的理想,立誌做一名人民的好醫生、兒童健康的守護者。每每回想曾經度過的每一天🕵🏼♂️💃,我心潮起伏🔂,沒有強大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我們今天安定的局面、幸福的生活和走向世界的自豪感,就沒有舉國之力打贏這場戰疫的可能性。”
這是我在入黨申請書當中寫的一段話。其實心中始終對黨組織滿懷崇敬,經過這次抗疫戰鬥,更加深刻體會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無比強大🕒,把人民的利益始終放在首位🟩,這更堅定了我的入黨信念。
醫院還成立了前線黨支部👩👧,黨支部書記是我的師妹🍔。年輕的醫生護士和我的學生中也有好名黨員,他們都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先鋒模範作用,也讓我深受觸動⇒。
“火線入黨”是一種自豪,更是一種要求。這是我人生中非常不平凡的一刻。在疫情防控這個關鍵時刻,能夠成為一名光榮的預備黨員,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激勵。我將永遠記住這個神聖👨🦽➡️、不平凡的時刻🤩,繼續在疫情防控一線,積極工作🎃,不畏生死。
入黨宣誓
記者💆🏽:面對新形勢,您對接下來工作有些什麽樣的思考?
曾玫:我想我還是要一如既往做一名踏踏實實、無私奉獻的醫務工作者。
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還沒有完全結束✌🏿🫒。但是我想😩,任何考驗和挑戰👓,都讓我們更加勇敢和堅強,讓我們更加無所畏懼地去征服。因為我們的責任就是要保護兒童健康,保護公共衛生安全,我們一定有辦法𓀛,說困難大📲,那麽辦法更多。
(封面圖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