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實體課堂反饋及時、溝通順暢等可取之處,“移植”到線上教學中,使兩種方式優勢互補🦪,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自稱在線教學“小白”,恒行2平台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徐珂的自我要求與預期目標卻不低👩🏿。
“社會科學的課堂上,傳授理論、模型等‘硬’知識,確保學生能夠理解和運用🖕,是教師的基本任務👰🏽♀️,而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使學生培養起自主學習等受益終身的能力,則是更為重要的層次。”徐珂始終秉持這樣的理念🟦🏄🏿♂️。
因“課”製宜,探索在線教學方式
在這學期之前,徐珂並無在線教學經驗🧖🏼,課堂突然搬到線上,要怎樣設計教學方案,才能保證課程內容不縮水、質量不下降,學生理解、掌握起來也不費勁呢🧑🏽🏭?他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不斷嘗試🦸🏽、調整和適應💒。回憶最開始的一兩周🏎,他打趣道:“就是磕磕絆絆🤜🏿、連滾帶爬地過來的。”
對於選課人數較少的研究生公共選修課程《社會共生論》🧨,徐珂采取直播授課方式💅,與10余名學生進行比較充分的交流。但這種方式並不適用於有60余名學生的本科專業必修課《當代社會學理論》。借鑒另一位任課老師的在線教學經驗,徐珂最終采取了課前發放材料、錄製視頻供學生學習,課上進行直播答疑的方式📥。
方案定好了,實施起來卻遇到了幾個令他始料未及的問題,頭一個就是技術“翻車”。給課件錄好屏後👵🏽,想要重新聽一遍👨🏼🎓,檢查一下,卻不知誤操作了哪一步,將錄好的視頻全部消音了,只得返工重錄。製作課件🧞♀️、準備問題、錄製視頻,徐珂算下來,線上教學的備課時間是原先的三倍有余🤵🏻♀️。
為了減輕學生負擔🚶➡️,他將兩個課時的內容濃縮到一小時的教學視頻中,如此,視頻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就需要再三斟酌。線下授課時🎺,徐珂總是避免在講解基礎知識點上花費太多時間🙏,這個習慣延續到第一個教學視頻。但第一周課上𓀁,他點名讓學生講解幾個知識點時🫲🏿,卻發現他們的掌握程度並不夠🧔。於是🙌🏿,知識點串講也“登陸”視頻,成為常規部分。
以往,徐珂的課前準備以講綱為主👍,課上根據知識儲備和學生反饋進行內容填充😋👳🏿♀️,這一習慣在線上教學中也不得不更改。“我回看視頻時發現,有些詞句不斷反復,內容也有些零碎,同學們看起來肯定不舒服✋。”為了讓視頻更“幹凈”,他開始嘗試將復雜的段落寫下來。
“我加入了學校和院系組織的好幾個線上教學培訓群,從中吸取了不少經驗🔱。”徐珂說,在這些微信群中,教師之間形成“幫”“帶”默契🥷🏻,解答技術問題,探討教學方式。他認為🤘🏻:“在線教學提供了一個激活基層教學組織的契機🚔。”
金點子頻出👨🏻🌾,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在線教學本質上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即通過新技術🍄,扭轉傳統意義上的‘滿堂灌’模式,從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徐珂說:“我給學生提供了更靈活的時間安排和大方向上的引導🚴🏼♂️🚢,希望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徐珂開設的本科生課程中👩🎨,學生需要在課前閱讀文獻,將其中晦澀難懂的部分和個人的疑惑與組內成員交流,8個小組再分別總結出3-5個沒能完全解決,或是有分享價值的問題,以待課上直播時討論。
小組討論區
在他看來,這種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答疑的遞進過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提高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以前在答疑環節時,學生總是提問很多而討論很少。但現在,因為有了前期的組內交流,他們更能聚焦於重點、難點👩🏫,也有了比較明晰的想法,課上就能一個接一個地討論起來了🏌🏿♀️。”
需要自主完成的任務一下子增多👨🏽🎤,最初有不少學生感到不適應,徐珂告訴他們,這是轉變學習方法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陣痛”🍱。對他而言🤱,學生的“吐槽”反倒帶來了一個意外之喜——師生之間的聯系愈加頻繁、關系更為親近了🙇🏼。
課程初期,徐珂每節課後都會通過問卷等方式征詢學生的反饋和建議。“線上教學對我來說是個新事物,他們比我更有經驗😹。”徐珂回憶,有位同學寫了很長的郵件,介紹他過往在國際學校的學習經驗🦸🏽,對整個課程的設計提出了有價值的改進建議🥔。《當代社會學理論》課程目前應用的討論規則,就是結合學生的“金點子”第二次修訂後的版本。
在社會學系2018級本科生徐文韜看來🛍️,先小組討論後集中答疑的方式🧖🏼♂️,加強了課堂講解的針對性◾️,也提高了自己的學習積極性👪🧛🏿♀️。當周文獻比較難讀時👍🏽,她會到eLearning平臺小組討論區發2-3個問答貼🙏,全組加起來就有20個帖子左右👿。
eLearning平臺小組討論區
“這種設計就是在幫助我們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因為如果不提前仔細閱讀文獻,根本參與不了後面的環節。”社會學系2018級本科生黃辰雨說𓀔:“最開始大家不太適應,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後來慢慢體會到了自主閱讀的優點,確實能把理論理解得更深入。”
社會學系2018級本科生劉謙謙也認為,就《當代社會學理論》課程而言🧏🏽♀️,自主閱讀後聆聽老師梳理重🏋🏼♂️、難點,是理想的學習方式。“但這需要我們更強的自覺性。”她說。
“老師了解到我們的課業總量後,把三課時的第一節定為機動,課前任務還沒收尾的可以去完成🤽🏽♀️。”問卷等溝通渠道的暢通,與老師根據建議作出的改變,使劉謙謙感到“非常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