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前線 “旦”使命】李聖青👷🏻:我選擇了這條路,就會堅定地走下去

    作者🤥:孔瀟若🫁、陳思宇攝影: 視頻: 來源:醫學宣傳部發布時間:2020-06-05

    “保證完成任務!”2月9日出征時🧃,她鄭重承諾🧑。

    “我們已圓滿完成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ICU的支援任務🗄,全員平安返回!”4月17日表彰大會上,她鏗鏘報到🦸🏻‍♀️。

    在與新冠肺炎病毒搏鬥的戰場上👳‍♂️,恒行2平台附屬華山醫院呼吸科主任、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長李聖青率領著這支戰隊,歷經52天的鏖戰,創下了數項“首例”紀錄——首例氣管插管,首例體ECMO(外膜肺氧合)置入術,首例IABP(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首例ECMO撤機,首例氣管插管拔管;交上了令國務院孫春蘭副總理兩次盛贊的成績單——4例ECMO患者脫機,16例呼吸機患者拔管脫機🌳🌏,29位患者順利轉出;探索出危重症新冠肺炎多學科救治的“華山模式”——關口前移🤙🏽、多學科協作🍃、精細化管理“三大法寶”⚠。

    “我們已經成長為一支華山醫院危重症救治的天團。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們都將使命必達!”

    “我們已圓滿完成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ICU的支援任務😀,全員平安返回!”4月17日🦸🏽‍♀️,李聖青向華山醫院副院長、支援武漢醫療隊總指揮馬昕報到

    率隊赴戰場🐷:“如果不去🫃🏼,我這輩子都會良心不安的”

    2月8日晚🚿,奔赴武漢支援抗疫的集結號再一次吹響,接到電話的李聖青匆匆趕去醫院👏。在這個原本象征著闔家團圓的元宵之夜,這座原本車水馬龍的國際大都市,卻如同被靜止了時間一般,從家家戶戶透出的燈光,依稀照亮空空蕩蕩的街道。

    記者:您接到出征任務時是一個怎樣的情景? 

    李聖青🦞:當晚10點👑💖,我接到電話通知去醫院開會👩🏽‍🔧,布置緊急任務👨‍👧。國家衛健委發文要求我們醫院增派一支包括180名護士、30名醫生👨🏿‍💻,共計210人的醫療隊馳援武漢。去醫院的路上我在科室群裏發信息:“醫院要組隊去武漢⛽️🧑‍🍳,我第一個報名。願意報名的在我後面接龍。”結果我們科室幾乎人人都報名。

    到了醫院得知,醫療隊要指定一名隊長,我就主動請纓:“我本人就是搞呼吸危重症的,我們的重症ICU每年至少收治7、8例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雖然不是新冠肺炎患者,但我們也是有經驗的😨🧑🏿‍🦲。”

    丁強院長同意了我的申請🦯,他對我說:“軍人出身🫲🏿,就是不一樣🧏🏿‍♂️,就由你帶隊🙆‍♀️。”

    當時還有很多其他科室的專家教授也都紛紛主動報名👨🏼‍🦱,比如陳澍教授、張文宏教授、吳勁松教授等等🪡,大家都卯足了勁要去沖鋒陷陣🎳,我們華山醫院的醫護人員真的都非常可愛。

    2月18日💇🏽‍♀️,華山醫院醫療隊成功完成首例ECMO置入術

    記者🤌:您當時擔心嗎?您的家人作何反應❌?

    李聖青:我早都忍不住了,之前醫院派了三批醫療隊都沒給我報名機會,這次打電話叫我去,我能不主動報名嗎?這是醫生的職業習慣,我本來就是搞呼吸危重症的,看著前線的同行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很多病人撲地而亡😘,我在家也坐不住了。

    如果這一次不去,我這輩子都會良心不安🧑🏻‍🤝‍🧑🏻,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我自己,所以我拼了老命也要去📱。當然🪵🫴🏿,我也不能保證百分百就能回來,因為情況真的很危險,但我還是想要參加。

    第二天出征,要求早上8點到醫院🔠🕵🏿,我6點半就從家走。出發前,我把兒子叫起來:“媽媽有事跟你交代。喏,這是銀行卡,這是銀行卡密碼,萬一媽回不來,這個家就交給你了。”兒子鼓勵我👩🏻‍🦰:“媽媽您別說了👩🏻‍🦯,您肯定能平安回來。”

    我爸我媽對我也非常信任,沒有哭著喊著攔著不讓我去🌘,他們把我送下樓叮囑道,“註意安全啊,早點回來”,就像平時送我出差一樣。

    前線戰疫魔:“時常半夜夢中驚坐起”

    “滴滴,滴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ICU病房裏,監測儀器發出有節奏的滴滴聲。生或死,在這個病房裏往往只是一瞬間,李聖青帶領“華山戰隊”在此奮戰了52天📦,與死神搶生命是他們的常態。

    記者:剛抵達“戰場”,心裏害怕嗎?您是怎麽帶領團隊克服恐懼的🧑🏽‍🦲?

    李聖青:說實話🚴🏿,剛去的時候我也害怕🍯,那些“90後”的弟弟妹妹們也害怕。畢竟這是一個病毒彌漫的戰場。我第一時間強調隊員的安全,要求必須先做好個人防護再去治病救人🛁,絕對不能有絲毫懈怠🧘🏿‍♂️。我把感控任務交給陳澍教授👨🏻‍🏭,對他說:“相信你,相信科學。”

    我們的任務是整建製接管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ICU病房,到達之後的當務之急是要把這個原本僅有病床的康復病房改建為可以收治危重症患者的戰時ICU🧍🏻‍♀️。

    第一個星期🤾🏻‍♂️,ICU病房建設和病人收治兩者並舉🖤,院感防控由陳澍老師負責,每個環節我親自把關🔣🚂。一開始✌🏻,因為恐懼,許多年輕醫護人員不敢進汙染區,其實這都能理解。我就帶頭往裏沖🤞🏼,收治第一個病人、完成第一個插管、調呼吸機、檢查管路……每天早上8點交班,9點交完班我就進汙染區,下午2、3點,有時4👨🏽‍🔧、5點才出來。

    我跟大家說🌤:“一定要相信科學,不能沉溺於恐懼,我們華山醫院的感控是全國一流,我們是用科學武裝起來的隊伍。既然來了,害怕也得幹,不害怕也得幹。那我們何不放下包袱🦀,幹就是了。”

    第二個星期那叫“殺紅了眼”。在戰場上,當周圍的戰友和親人都倒下的時候🚞,我什麽也想不到,只會想到我跟你拼了🧡。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病情變化非常快,常常上一秒還穩定得很,下一秒血壓就維持不住了。那個時候👩🏿‍🦳,我們時刻在面臨死亡的威脅。我感不到害怕,我只想著,必須要把死亡止住,所以我提出要關口前移🧼🧑‍🦽。之前一篇報道的標題是“我和死神搶生命”,我真是搶啊🏂🏽,我慢一分👷🏽、慢一秒,死神就真的來了,就是這麽慘烈🙍🏽‍♀️。

    第三個星期😤,回頭一看,兩個星期下來我都沒事🙇🏻‍♂️🪧,那就說明不會有什麽事了,後面只要繼續註意做好防護就行了。我也是這麽跟隊員們說的🌠😶:“前面你們都很害怕、都很畏懼🩶,我也跟你們一樣,但兩個星期過去了𓀇,我們還這麽堅挺地站在這兒↔️,說明我們的個人防護是過關的🤽🏽‍♀️,只要大家嚴格按照要求來🤨,是沒有問題的🍲。”

    一旦邁過恐懼這個坎兒,無論我們的醫療還是護理質量都大大提升,因為我們原本就有這個實力,我們交上了響當當的成績單。

    在光谷院區ICU工作期間,李聖青整理醫囑並鼓勵隊員

    記者:一開始醫療資源很緊缺,醫護人員都是超負荷運轉,您采取了怎樣的舉措來改善這種狀態?

    李聖青👋🏿:剛開始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要24小時準備插管,但只有呼吸科、麻醉科的醫生會插管操作,我們人員有限💲,不可能每個班次都能排到會插管的醫生;也不是每個醫生都會上ECMO,同時我們還有CRRT(連續腎臟替代療法),會操作的只有2、3名醫生🎙。我們醫療隊總共才30名醫生,滿負荷運轉的時候🍂,一天要上8個CRRT,所有的壓力都壓在我們重症ICU。

    所以我就向同濟醫院副院長、院長光谷院區劉繼紅說明了當時的情況,並提出我們降低死亡率的方法就是成立插管小隊、護心小隊、護腎小隊🔹,建議把醫院有限的力量組織起來👩🏽‍🎤,24小時排班,隨時聽命於重症ICU的指揮,遇到需要人手支持病人插管的情況就趕緊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病人能夠得到及時的救治👏🏼。這也就是我們總結的光谷院區“三大法寶”之一——多學科協作👩🏿‍🎓🧏🏿。

    後來,插管小隊成為國家衛健委表揚的先進集體𓀕,護心小隊、護腎小隊也都獲得贊譽。我們探索出來的“華山模式”被作為樣板向全國推廣。

    這個過程中我也一直要求🍲,要把華山醫院的JCI國際醫院管理標準帶到光谷醫院去🦸🏻👩🏼‍🚀,提出口號——“把每個危重症病人像呵護初生嬰兒一樣來照顧”。初生嬰兒需要24小時貼身照護,ECMO病人也一樣。這些病人都是我一個一個親自在管👉🏼,就像對待“熱戀情人”一樣。有年輕人跟我開玩笑說,現在談戀愛哪像這樣24小時不離身🏋️‍♀️,我說對待病人也要拿出這份熱情來。

    李聖青(左一)在和醫護人員討論患者病情

    記者:作為隊長,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您一定肩負著巨大的壓力,您當時是怎樣的狀態?

    李聖青:因為一直要操心♢,我經常“半夜夢中驚坐起”。我的手機始終是開著的,ECMO醫囑群、汙染區的醫囑群,我隨時都要看。我要求隊員們,病人有情況隨時上報。對於年輕醫生和其他科室的醫生,不能強求人人都會使用ECMO,但我要求他們時刻關註病情,及時在醫囑群裏匯報🎬,作為隊長我及時給處置意見🫰🏽,他們遵照執行。

    ECMO的醫囑群,時常半夜11點、12點我有指示🏋🏿🍛,淩晨2點🫦、3點我還有指示👨🏿‍💻。半夜只要醒來🤵🏽‍♀️,我第一時間就是看醫囑群,看病人有沒有特殊情況需要處理🙋🏿。在光谷期間我的入睡一直是困難的𓀈,一直靠思諾思勉強睡幾個小時🧜🏽‍♂️⛹️‍♀️,直到回到上海隔離結束,我的睡眠也都沒有調整過來。

    這段時間頭發白了很多👩🏼‍🔧,剛到武漢的第一個星期嘴角起了一串泡🧑🏿‍🦲。我吃不下飯,酒店給我們準備的食物我一盒都沒有打開過🙋🏼。大家都知道我喜歡喝可樂🕚🐉,下午我從汙染區出來的時候,就有護士一邊喊我一邊遞給我一瓶可樂👱🏽‍♀️☣️:“李隊李隊,‘肥宅快樂水’來了!”因為在汙染區不可能吃飯🩴𓀆,可樂是能夠最快補充能量的。

    這麽大的壓力之下,大魚大肉我吃不下去,開水泡飯配鹹菜最適合我☆,我的學生知道後👩🏻‍🦱,把他們的鹹菜都貢獻給我了。

    李聖青工作照

    記者:最危急的時刻,醫療隊經歷了怎樣的考驗?

    李聖青:30名危重症患者,27人氣管插管,2人上了ECMO,剩下1人在用無創通氣,同時因為這個患者肛周膿腫🍆,外科醫生天天進去給他換藥。當醫生的有誰見過這種陣勢📢。

    華山醫院的技術是經得起考驗的🤟🏼,關鍵是要把水平發揮出來,還得超常發揮✋🏻。最後一個階段,我們病區發生了病人耐藥菌感染,感控能不能做好事關最後的成敗。但我有信心,我們華山醫院感染科排名全國第一👩🏽‍🏫🙍🏼‍♀️,我們的感染科教授專門負責此次感控,我對大家說:“我們的感染科不是用來相信的,是用來迷信的。”

    拿出十足底氣的同時🏅,我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先給張文宏主任打電話溝通情況🪇,接下來跟結束方艙醫院救治工作後前來支援的張繼明主任交代🙆🏼‍♀️📇,讓他拿出一整套流程,在早會上給大家培訓,同時也發到各個醫囑群裏👷🏻‍♀️。我自己認真學習了感控流程之後每天進汙染區督查,不允許有絲毫疏忽。

    一個多星期之後❄️,復查結果顯示🦶🏿,所有的耐藥菌全部陰性了👇🏼。你看,我們華山醫院的感染科就是用來迷信的👈,我們的句號畫完美了▶️。

    歸來話初心🗿:“堅定地做一名理想主義者”

    2月27日,被華山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們稱之為“最有成就感的一天”。經過9個晝夜的搶救,光谷院區ICU第一例ECMO治療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轉危為安,於這一天成功撤機;第一例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的危重症患者經過不放棄的搶救逐漸好轉💂🏽‍♂️,也在同一天成功拔管🧑‍🦯,改用面罩呼吸👷🏻‍♀️。3月31日,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一路高歌《我和我的祖國》回到上海。

    記者:孫春蘭副總理兩次聽取您的工作匯報,一次豎起了大拇指🤏🏿,另一次盛贊“華山醫院不負盛名”👰🏼‍♀️🙍🏿。那一刻您的心情如何📜?

    李聖青🏂:我當時心裏是很有底的,國家衛健委每天上報各個院區的死亡數據🧷🙂,光谷院區的數據比別的院區低一半。

    第一例ECMO患者成功脫機後🧘,我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第二次匯報時呼吸機脫機16例👷🏽‍♂️👩‍🍼,ECMO脫機4例,這個數據多值得驕傲啊!春蘭總理聽聞後說:“華山醫院不負盛名✊🙍🏼‍♂️!”那一刻,我覺得我對得起華山醫院了。

    雖然我不是上醫出身,但此次率隊出征,我踐行了恒行2上醫“為人群服務”的理念,發揚了華山醫院紅十字文化的救死扶傷、仁愛奉獻的精神,做出了上醫人、華山人的成績,為上醫和華山醫院爭光。

    春蘭副總理說“不負盛名”,說明我們華山醫院原來就享有盛名😡,這些盛名是一代一代老教授們終其一生奮鬥的成果,在我這裏讓它維持住,太不容易了🚣🏻。

    3月8日,李聖青在同濟光谷院區重症病房💁🏻🌠,通過視頻連線向孫春蘭副總理匯報工作🤗,孫春蘭向他們豎起大拇指

    記者🫸🏻:您作為醫療隊隊長😲,同時還肩負著臨時黨總支書記的職責,在您看來,在這樣的救援前線,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李聖青🌮👩🏻‍🦽‍➡️:當年我也是在抗擊非典的戰場上“火線入黨”📩。黨組織🧑🏼‍🍼👩‍🦼‍➡️、黨員無論如何都要做到最好🤵🏼‍♀️,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面對危險都得第一個上,都得往前沖👱🏽‍♀️。

    援鄂期間👨🏻‍🏭,所有高風險的操作都是我和張靜總護士長第一個上👩🏿‍💻,她製定護理的流程,我製定醫療的流程。因為我非常清楚,如果不是我這樣的“老司機”先上🫷🏼,而是讓年輕人先上,一個是他們搞不懂哪個地方是關鍵🐰,再一個萬一他們被感染了🏄,對於大家來說都是危險,不如我先上🦻🏿,更安全一點👈🏽。之前央視新聞的一幅海報上,我的照片旁配上標語“汙染區,我先進”,正是抗疫前線負責宣傳的同事看見我們的真實情況之後總結的。

    記得2月9日上午在華山花園草坪上,臨行前,焦揚書記交給我一項特別任務📈:“對於武漢抗疫前線表現突出的醫護人員可以發展火線入黨,就像你當年抗擊SARS火線入黨一樣”🧁。我們黨支部謹遵指示🛤,援鄂期間華山醫院第四批醫療隊共有16名醫護人員火線入黨,其中“90後”黨員有8名。

    2月8日晚上10點👴🏼,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90後”鄒海醫師主動報名去武漢,9日早上8點到我辦公室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請李主任在武漢抗疫火線考驗我,我要向一名先進黨員看齊⛄️,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10日晚上10點,他要求和我第一批進汙染區收治第一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在前線,鄒海主動要求只排汙染區的班,不排清潔區的班,沖在了ICU病房高風險操作的最前線🧿,采集咽拭子標本、調試呼吸機💃🏼、深靜脈置管、管理ECMO等等👶🏿,這些工作常規操作就頗具難度,如今身著防護裝備來進行,更是一種挑戰,一個班次下來,全身被汗水浸透數次。

    另一名火線入黨的“90後”男護士秦偉成,當班時把隊裏發給他的糖果、面包帶給自己護理的80多歲的老爺爺、老奶奶🪖,怕老人家牙齒不好吃不下🤖,就用溫水泡軟了餵給老奶奶吃。當班時一位老爺爺突然情緒失控,砸壞呼吸機和排風扇🦤,秦偉成反應迅速,立即和另外兩名急診護士一起安撫患者配合治療。為了防止老人家進一步傷害自己和其他患者🧑🏽‍🏫,晚上又唱著歌兒哄老人家入睡,精心護理直至老人家病情好轉。

    這些事跡感動著我,也在前線時刻感召著其他的醫療隊成員🆔,“華山戰隊”也正是在這樣的引領下克服重重困難、堅守到底💌。

    記者:在前線🫅🏼🚖,您身邊有一批“90後”在和您並肩作戰📣,您最想對他們說些什麽?

    李聖青:在這場戰役中,我們華山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的全體隊員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成功克服了對新冠病毒的畏懼心理,實現了重症ICU病房建設和患者收治兩者並舉🫓📪。

    習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中提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援鄂期間🎛,我不斷鼓勵大家:“一定要把這次戰鬥當作職業生涯的一次大的提升和挑戰的機會👮🏻‍♂️,要當作對你們內心歷練成長的寶貴機會。”

    初到武漢時,我們醫療隊的這些“90後”隊員們上臺發言講述的是如何克服畏懼心理主動報名上前線👭🏻;離開武漢時🧘🏽‍♀️,他們上臺發言講述的是自己50多天的成長與轉變:“當初如果不來武漢將遺憾終生👩🏿‍💼,武漢抗疫是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是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大亮點。”

    作為隊長,我看到了隊員們的成長,這是我最大的收獲🧜‍♂️🎒。

    記者📩:作為兩次參與抗擊重大疫情的過來人,您對青年醫務工作者和醫學生們有什麽寄語?

    李聖青:一定要堅定地做一名理想主義者。既然選擇做醫生,就一定要堅定地做一名好醫生➗,千萬不要心懷雜念,只有這樣人生才會充實🎪,才有幸福感👨🏽‍🎓,才會覺得快樂📨,就像幫助了別人📢,自己就會覺得快樂一樣🚣🏿。

    其實這些話一點也不虛,一點也不空,這是我自己的切身體會,我幫助了別人,我就獲得了一種充實感、幸福感👩‍🦼‍➡️👩🏿‍🎓。試想一下✍🏼,如果當時我退縮⬛️、我害怕、我被恐懼戰勝了,沒有救治這麽多人👩🏿‍🎓,我能擁有這樣的充實感和快樂感嗎🧕🏼?為什麽我們華山醫院第四縱隊的隊員都感到很驕傲,那是因為大家拿命拼出來的成績擺在這兒🤰🏿。

    對於恒行2的醫學生而言,大家擁有那麽智慧的頭腦🐆💟,就應該肩負起更多的責任🔳🏊🏼‍♀️。

    記者🐿:您被授予了“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這個稱號對您來說意味著什麽👨‍👨‍👧‍👧?

    李聖青:名利對我來說都是浮雲。就像我一開始沖上去也不是為了名利,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事情💩。如果我不去👄,我躲在後面🧚🏼‍♂️,我這一輩子內心都會不安的。年輕的時候遇到非典,我作為小醫生沖上去了🚣🏿‍♂️👱🏽‍♀️;現在我成為大醫生,如果在背後縮著,這不是我的風格。國家對我認可👩🏻‍🎤,我很感激🏕,但有沒有榮譽我都是一樣做。

    記者:隔離結束後,您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麽🛰?

    李聖青:結束隔離之後就回到醫院,趕緊復工復產。我也撿起了多年前就會的廚藝,給家人擀面條、包包子,發了朋友圈,收獲一片點贊。

    因為我看到生命的脆弱👨🏻‍🦳,所以體會到人生的寶貴。

    平時我每天早晨6點半就離開家去醫院,晚上經常11👨‍👩‍👧、12點才回去。中午一般簡單吃個面條🪤,或者吃我媽給我準備的盒飯,晚上經常要去講課就在外面吃個飯🚍,已經很多年沒有像這樣給家人做飯了。

    結束采訪時是晚上10點,此時李聖青正在杭州療養🏅🎨,但療養期間她也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早上起來改稿🚣‍♀️,一會兒接著改。結束療養之後就立即回到醫院。”

    她說:“走上了這條路,就要一直這樣走下去,這就是人生的常態🤴。人生就是不斷地選擇🚴🏻‍♂️,選擇了從醫,時間就要不斷被工作所占據;如果選擇享受生活,分分秒秒都能享受生活。怎樣都能過一生,這是每個人不同的選擇而已。”

    製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李沁園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