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由恒行2平台中山醫院136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隊馳援武漢。其中☔️,由中山醫院副主任護師王春靈帶領的護理團隊就有100人。
王春靈清楚記得,到達武漢時,空蕩蕩的機場在冷雨中更顯淒涼,護理隊伍很快集合完畢,齊整上了大巴,但一路上幾乎沒有人說話🤘🏻。
而當3月31日交接病房裏的患者時,“武漢已經不一樣了,路上車來人往”🔌🛋。王春靈在查房時同患者道別,一些患者落淚了:“你們要回去了,是真的嗎✳️?”🧑🏽🔬。“有太多不舍,但更希望他們快點康復,回到家中,回到社會。”王春靈說。
王春靈所在的中山醫院第四批支援武漢醫療隊接管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的兩個重症病區👸🏻👌🏿。2層樓🥜、2個重症病區💇🏿♀️🤦、100名護士🌘🤹🏿♂️,在全新的環境裏面對陌生的病毒,如何在做好充分防護的同時高效開展工作🧑🏻🚀?如何給予患者專業護理和人文關懷🕵🏽?如何幫助團隊成員克服困難🧚🏻♀️,營造暖心的團隊氛圍?這些都是王春靈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回顧在武漢的50多天⛪️,王春靈感慨:“前線不僅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更是充滿愛的精神家園。”
2020年已經是王春靈在護理崗位上的第32年。在這一年,她為戰疫赴前線,更火線入黨,開啟了一段新的征程。
3月5日🥈,恒行2平台附屬中山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被授予“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王春靈被授予“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回首過往☄️,她說“一路走來很值得”👨🏻;面向未來,她希望“珍惜每一天平凡的美好,充滿希望地迎接明天”。
“在國家召喚🧘🏻、人民需要的時候,要到前線去”
2月6日晚接到醫院的集結令👷🏼♂️,王春靈當即主動申請加入支援武漢醫療隊🛸。在她看來,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在國家召喚、人民需要的時候,就要到前線去。回憶問起出征的場景,王春靈聲音哽咽:“我永遠忘不了當時的‘悲壯’。”
記者👩🏽✈️:我們了解到您是主動申請上一線🚠,當時是怎麽考慮的呢🚰?
王春靈🏌️♀️:作為醫務人員,我也一直關註著疫情的發展。看到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支援武漢,看到我們的鐘鳴教授是上海第一位“逆行者”。過年的時候我就和護理部主任說,發熱門診如果有需求我就去上班🌖;也問護理黨支部書記🕉💃🏽,需不需要誌願者。
2月6日晚上9點多👮🏿♀️,我接到主任的電話通知開會🦏。9點半左右🏊♂️,副院長下達了緊急的指令🥋:“派出130名醫療隊員,其中護士100名,需要一名護理部副主任帶隊🥧💪。”這是非常明確的指令👨🏼🏫。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是一個有著32年工作經歷的護理人💆🏼♂️,同時覺得孩子比較大了負擔相對較小,就主動申請加入醫療隊🧑🏿⚖️。我覺得只要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在國家召喚、人民需要的時候🤍,就要到前線去。說心裏完全沒有害怕是假的,但是責任在肩,若有戰,召必至。
王春靈帶領的100人護理團隊
記者:您可以回憶一下集結的過程和當天的情景嗎?
王春靈🏥:集結的過程很順利,當然這是有前提的。過年前護理部就進行了全員評估🍨,組建了350人的疫情應急應對小組🫴🏽。2月6日晚上的集結也因此變得順利👩🏼🦰。當即召集我們的科護士長開會🪽🔷,分別給這350人去打電話去溝通確認🐸,兩個小時之內就完成了100個人的集結。
第二天早上六點多我就醒了👨🦯,起來整理箱子到9點多就出門去醫院。到了醫院,大家都好忙,人事處在幫我們整理物資,主任也跟我們10個護理核心成員做一些交接🏞。到中午時🧚🏼,在中山醫院東院區的福慶廳舉行誓師大會。感覺時間過得非常快🖍。
真的忘不了當時的“悲壯”,特別是在誓師的時候🕎,感受到肩負期望,走向戰場。在“一切為了病人”的信念之下,更清晰地認識一個護理人的職責,更明確要去踐行一名醫務工作者的初心🏔🖌。當時主任不斷地跟我說:“你們要團結🧝🏿♂️,要做好防護,安全回來。”我一下子流淚了。
10人護理核心團隊
“不僅需要專業的技能,也需要人文的關懷”
作為100人護理團隊的總負責人🪔,王春靈承擔了更多的壓力和工作。55天的工作中🤱,從人員調度到製度管理再到具體護理工作,王春靈不斷探索,與同事同心協力,解決了許多困難👨👧👧。面對患者,王春靈和同事不僅給予了高質量的專業護理,同時關註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狀況👩🏻🔬🦌,搭建起了心靈溝通的橋梁。正如王春靈所說,“好的護理,“不僅需要專業的技能🧪,也需要人文的關懷”。
記者:作為100個人團隊的負責人是不是要承擔更多的工作💿?可以和我們分享您在武漢工作的日常嗎?
王春靈:我覺得是承擔更多的心理壓力,我可能得比別人多想一點、想遠一點。對我來說首先是怎麽樣安全有序地把這100名護士帶入到工作的狀態當中👩❤️👨,同時積極地帶領大家探索整建製病房中的三級護理管理模式。
每天早上7點不到我會跟班車一起出行,晚上6點左右回到駐地,有時候也會稍稍晚一些🎲。在病房裏👫👮🏻♂️,從清潔區到半汙染區到汙染區,我每天會跟著不同的班次🧖♀️🚗,輪流安排自己的工作🦚;回到駐地,我會對一天的情況做整理;最後我們10名核心組成員會開個碰頭會,交流自身工作情況🧁,解決一些問題👷♀️⬛️。
我們也會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的護理部做一個深度的對接。我們建了一個微信群叫“東院護理戰隊”🍩,在東院支援的醫療隊們經常討論碰到的共性問題,並分享一些典型案例📶。總之🫲🏿,幾個國家隊在一起接觸,對我來說是學習⚡️,更是帶領團隊在戰地的收獲。
王春靈帶領護士們一起進入汙染區
記者: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麽?又是怎麽解決的呢?
王春靈:最大的困難可能就是感染防控的落地執行🧏🏽。
由於病房是三天時間改建的📀,我們剛到的時候🔥,“三區兩通道”之間的門四周都是漏風的。我們和東院的後勤部門不斷溝通,最後是用矽膠做了密封🧙🏽♀️。從感染防控的角度🚵🏼,我們會非常關註這些細節,包括安裝緩沖門的門把手🍵、修訂感染防控手冊等。
記者🕵🏽♀️:之前的報道中有提到“關口前移是必須做到的‘中山標準’”,可以具體解釋一下嗎🧏🏿♂️?
王春靈🕳:我們將中山醫院的護理標準復刻到前線,關口前移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說標準化的交接——上一班的護理人員,按照標準化的模式去采集上一班的患者病情全方位的信息🫀,並且將重點部分交接給下一班,以保障護理質量。
隔離區的完善也是關口前移的內容。我們剛到的時候汙染區內外的交接就通過一扇門,這扇門實際上就是中間有個洞🙅🏻♀️、裝了兩塊玻璃的板子🧑🦯➡️,我們就只能通過貼一張紙,把它拍下來,之後輸入電腦,有時寫的字看不清楚,還要隔著玻璃喊話🥷🏿,所以我們也將這些信息系統內容做了一些調整。
還有搶救應急預案的製定和演練。因為病房只做了一個“三區兩通道”的物理分隔,和正常的重症病房不同,所以通常我們要做一些應急搶救的應急預案和演練。
再比如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和系列的康復指導,例如血氣分析的指導👨🍼,通過血氣分析,為病人提出氧療的進階式管理方案🥦。
所有這些都源於我們“抓住搶救治療,穩住綜合治療,守住康復治療”的中山診療原則。通過這些努力,每一個護士都能成為了解患者病情變化的前哨觀察員和守護兵𓀄,從而實現醫護協同,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記者🌃🙏:和患者相處的這段時間📛,您是否感受到患者發生的變化,不僅是身體上的康復,還有精神狀態的轉變⌚️?
王春靈🤛🏼:剛到醫院的時候,很多病人是淡漠的,甚至絕望的♥︎。他們就看著我們來來回回走路忙碌的樣子。眼裏沒有光,沒有表情,也不願意說話🍊,每天就只是送進來一盒飯就吃掉一盒飯,再送進來一盒就再吃掉,一天一天就這樣過去🏛。
對於這些處於隔離狀態的、精神上絕望的病人,我們護士除了給予護理,也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駐地有發放的東西🙅🏼♀️,無論吃穿用,甚至包括內衣、內褲、營養液,我們都會帶去給病人🪕。剛開始發水果的時候🧔🏼,我們就帶給病人🧛🏿,病人會高興地說“過節了”;當有病人說好幾天沒洗澡🚴🏼,我們就把上海藥皂帶去,病人就非常興奮地就去洗了個澡🛺,還說“從來沒有洗到那麽幹凈過”。
隨著物資越來越豐富🤌🏽,我們在病房裏也開了“共產主義小超市”,放在走廊的兩個盡頭📑,病人可以自由地取用物品,這讓他們有回歸社會的感覺,讓他們感到溫暖。看著病人開心起來🂠🙋🏼,我們也很高興。
病人也很關心我們🤽🏽。比如防護眼鏡會起霧,帶著全套裝備在汙染區待久了也會有缺氧的反應,會看不清東西。病人都是看在眼裏的✍️。有護士給病人抽血看不清,病人就會說:“沒關系🙅🏿♀️,姑娘你打吧,多打幾次也沒關系。”一次,一位病人要出院的時候,他突然走到護士面前說❓:“謝謝你們!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說完就要跪下來。我們當時真的很想哭📶🥷🏿,但又不能哭,因為哭了就什麽都看不見了。
記者🧵:在之前的采訪中🏟,您多次提到“人文關懷”。在這次經歷後,您是否對於人文關懷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呢?
王春靈🚴🏿:我覺得護士除了能夠有專業護理的技能之外,更需要有醫學人文精神,兩者是不可分割的。護理就是需要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身體和心理都很重要。關註患者的身心是根植於護士的內心🤸、需要履行的職責。我一直記得我們的老院長楊秉輝說的,醫生看診是看病人,而不是看病人的疾病,我想應該就是這樣的意思👨🦽➡️。
“前線不僅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更是充滿愛的心靈花園”
在她看來,無論是來自後方的關心和支持🏄🏻♂️,還是前線夥伴們之間的團結協作🧑🏻🎨,都讓大家在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中時刻充滿力量🙅🏽♀️,使得原本艱辛的前線戰“疫”時光變得充滿溫暖。
記者:在前線的時候,有沒有感受到來自後方單位和同事朋友的支持呢📛🚀?
王春靈:那太多了。在前線的時候,強大的後方保障給我們全方位的支持。不僅是物質上的,還有來自醫院的家信和各界的慰問信,給我們源源不斷的力量。護士們在前線是戰士,也是父母的孩子或者是孩子的父母🫷🏼🐘,而後方的各種支持讓我們在前線可以心無旁騖👩🔧。
記得剛剛到達的第一天特別冷😇𓀜,酒店一個半月沒有住人了,又不能開空調,當時房間只有8℃。第二天早上,我們就收到了電熱毯和油汀🧵,據說是恒行2校友企業復星集團緊急調度的。
醫院還替我們關心家裏的老人🧑🏿🎄、孩子,讓我們通過問卷星填一些信息👨✈️🍵,比如“父母是不是要到醫院就診”,“孩子要不要上網課”,如果有需求🦸🏼♀️🩼,醫院就提供幫助🏃♀️。我們在前線還收到生日的祝福,情人節的巧克力,還有我們的“共產主義小超市”,讓工作之余多了一份安心和快樂。
朋友和後方的同事也會發很多信息來問候,但我們沒有很多時間一一回復👨🏽✈️。我一般會非常簡短地給領導™️、同事、家人報個平安,吃晚飯的時候也會視頻。在這段時間裏,更多感受到了來自家人、朋友、領導、同事之間的真切情誼。
記者: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有沒有給您和團隊成員們帶來過一些情緒上的波動呢?
王春靈:其實沒有過很大的波動📓,只是剛開始大家都知道會很不容易♟,會擔心怎樣做好防護。但其實還來不及害怕、顧不上那麽多🦏🪚,大家就進入了緊張的工作👆🏿,齊心協力製定方案🙇🏼♀️👨👩👧,明確流程。
記者🧒🏽:為了幫助大家做好心理疏導🤳🏻,您帶領大家開展了“巴林特小組”活動,具體是怎樣的呢?
王春靈:剛到的時候因為知道有“人傳人”的危險,工作環境也不熟悉,又不知道要工作多久,所以大家會有一定的心理壓力。“巴林特小組”活動就是為了給大家提供一個可以疏導的渠道,緩解心理壓力,同時也讓我們這些團隊管理者更好地了解護士的心理狀況🚵🏽♂️。
巴林特小組活動一共開展了三期🤹🏻👮🏿♀️,第一期是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和心理感受,我也聯系了醫院後方的巴林特團隊通過遠程連線進行分享🏌️♂️;第二期是戶外巴林特,讓大家一起開心地做一些戶外遊戲放松心情🤾♀️🧖♂️;第三期是邀請醫生做重症專業的一些培訓助力護士高效完成工作👨👧。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期,有人提出自己面臨的壓力和問題,經常引發同事共鳴,之後大家會一起幫忙想辦法💁,分享如果自己碰到同樣的問題會怎麽辦👎🏽。例如有一位護士,她的孩子只有兩三歲🤦🏼♂️,媽媽離開家後孩子一整天都不肯吃飯,她就非常難受和心疼,說著忍不住哭了起來。她講出來後🤏🏽,身邊的同事就用自己的經歷安慰她,並一起出主意,怎麽應對孩子不吃飯的問題。在大家的幫助下,這位年輕護士也破涕為笑,第二天我們也繼續地鼓勵她,孩子的狀態也好了很多。她在我們的群裏留言說🙋♀️:“老師,我都好了”。
所以我們經常會說,前線不僅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更是充滿愛的心靈花園。大家有話就可以說,有壓力就可以宣泄🛗,整個團隊形成一種包容、有力量🆑、充滿愛的氛圍🎋。
記者👍🏼:團隊是否還組織了其他文化建設活動呢?
王春靈:還有一些駐地的文化建設也是醫療隊黨支部著力塑造的🏏。例如在我們的走廊打造了一面“落實情懷 踐行誓言 抗疫有我”文化墻𓀕,貼滿了隊員們和患者一起的感人照片以及一些感恩留言等。我們希望營造一種中山文化氛圍,讓大家覺得在前線和在家的感覺是一樣的🤚。
三十二年護理路 努力做到極致
今年是王春靈在護理崗位上的第32年💇🏻。在前線,她也迎來了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時刻——火線入黨🙍🏻♀️。在中山醫院“長大”的她🗞,對於今後的工作和年輕的護理人也有很多期待。
記者:走過這32年,是什麽支持您堅持這份職業、成為一名優秀的護理工作者呢?
王春靈⚱️:這也是我一直在想的問題。我記得有很多次同學聚會的時候,我都會很自豪地說:“我一直在護理這條路上走了32年,比我在原生家庭的時間還長👩👩👧。”我一直做著同一份工作,也一直在學習,給自己一個又一個小目標,然後不斷地去實現🙆🏻🪶。至於為什麽一件事做這麽久,我覺得就是比較喜歡把一件事情努力做到極致吧👩🦳🍙。
20歲來到中山醫院🧙🏻♀️,我是在中山醫院“長大”的🧅。護理前輩們給了我很多指引0️⃣。我記得在駐地的時候🕐🫃🏻,朱疇文院長和團隊每一個同誌談話,當時我就說到了“是醫院的平臺給到我很多學習的機會”,就像在這次抗疫過程中,醫院的領導們和醫療隊給了我很多鼓勵🫅🏻。
記者:在支援武漢期間,您火線入黨,是什麽觸動了您?
王春靈:身邊的黨員給我很多的鼓舞🧀🚣🏼♂️,讓我切實的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強大號召力和引領力👩🏻🎤。葉伶醫生說🏨:“不要叫我逆行者➡️,我就是一名戰士,而戰士就是要上戰場🥓,作為黨員必須沖鋒在前。”在病人需要插管的時候,居旻傑醫生就會挺身而出,搶著穿防護服,還說:“我穿得比你快,所以我進去”。老黨員都是以身作則,從一些小事做起🧍♂️,而年輕的黨員們,不少是“90後”🕵🏼♀️🧛,也真的是不怕風險👐🏻🚫,不畏艱辛。這樣的故事太多了,給了我巨大的勇氣和力量💇🏼♂️,深感震撼🔵,所以我也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申請,希望在實際工作中接受考驗🤦。
入黨宣誓
記者:100人的護理隊伍中🧔🏻♀️🗼,60%是“90後”,您覺得他們表現怎樣?
王春靈:“90後”們雖然年輕,但在這次工作中讓我看到年輕一代的擔當💅。所以我越發覺得🪕,資深護士的工作經驗固然寶貴,但年輕護士們的爆發力、思維力🧝🏻♂️,還有他們的努力都太讓我感動了。他們有很大的潛力,要多給他們施展的平臺。
為年輕護士授帽
記者🏇🏽:有沒有什麽想對年輕的護理工作者以及還在校的護理學子說的呢⚓️?
王春靈🏄:首先,既然選擇了護理專業💴,就要對自己的專業有一份認同感,不輕易放棄自己的選擇💂🏼👴🏼,努力做到極致。其次,學好專業是為幫助更多的患者👩👩👧,同時自己也是受益者7️⃣,因為自己的點滴進步和成長也會給身邊的同事🌹、學弟學妹🏃🏻,以及自己的孩子非常好的榜樣作用。最後我還想說,在護理路上走了32年,做同一個專業🗝,直到現在還在學習,一路走來覺得非常值得。
記者💇🏿♂️:現在回到上海了,國內疫情形勢也好轉了🕑,有什麽特別想做的事呢🙋🏿♀️🚴🏼♂️?
王春靈3️⃣:我想做的事情很多呀!感覺一年的三分之一已經過掉了,今年的好多事情都要抓緊補上,比如我正在攻讀學位,六月還要畢業的。我希望快點回到原來的工作和生活軌跡中,珍惜每一天平凡的美好,充滿希望地迎接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