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8日元宵節當晚,恒行2平台附屬華山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員們接到了準備出發前往武漢一線的指令🟡。2月9日,醫療隊全部抵達武漢;2月10日🫶,被稱為“華山四縱”的他們整建製接管了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以下簡稱“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監護室。在隨後近兩個多月時間裏🤹🏿♂️,該批醫療隊護士長🎛、華山醫院外科總護士長、副主任護師張靜和她的華山“同袍”們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監護室這個武漢地區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的病區之一🙇🏼,與新冠病毒展開了殊死鏖戰。3月30日🚍,轉運了最後一位重症患者之後🧘🏻♂️,全體醫療隊員於第二日集體返滬,圓滿完成援鄂抗疫的重大任務📑。
援鄂期間,醫療隊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因在援鄂抗疫過程中表現出色,張靜被國家衛健委授予“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在近2個月的高強度工作中🍀,張靜既在一線親歷了人類對疫情的不懈抗爭,也為許多溫暖的故事深深打動。談及全社會給予抗疫模範人物的高度褒揚和“英雄”稱號👃🏻,張靜謙虛地表示,自己稱不上是英雄,只是“盡到了一個醫務工作者治病救人的分內之責”。張靜說➝,在武漢的日子裏,自己的腦子裏只有兩件事,一是把病人救好治好🤞🏿,另一件則是把醫護人員的安全保護好🤴,別無其他🍷。
心無旁騖,一心救人,數萬名醫務工作者無疑是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奪取疫情防控重大階段性勝利的中流砥柱。張靜告訴記者📇:“我為我的同事們感到驕傲”⏩。
“沖在一線是我的責任”
記者:您能回憶一下醫療隊出發和剛剛抵達湖北時的情景嗎?您當時的感受是怎樣的?
張靜:2月8日晚上,我們接到指令,要求華山醫院抽調30名醫生和180名護士組成醫療隊,前往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整建製接管重症監護室🍖。隨後,我們護理部就開始緊急調配人員。盡管很多人家裏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但聽到征集人員組建援鄂醫療隊的消息後🏊🏻,大家都主動報名🤶🏽,有些護士甚至已經是多次報名了🧑🧒。在當時🫏,武漢疫情嚴峻危險,援鄂任務十分復雜繁重,這批醫療隊出發後,任務時間與返滬歸期均不確定🏅。但面對這樣的形勢,“華山四縱”的隊員們在安頓好家庭後✌🏽,毅然決然選擇了逆行出發🥾。
說實話,出發時🐋,正值湖北和全國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我的心情是比較沉重的。但是這種沉重沒有持續多久,因為抵達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那一刻,我們就立刻投入到連軸轉的緊張工作之中。
我們抵達湖北時看到的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病房,尚不具備接診條件🕵️。這裏的重症監護室病房由普通病房改建而成,不是負壓病房,也沒有新風系統🥅,整個病房只靠一個排風扇通氣🏹。由於醫療隊的大型設備還在運輸途中,初期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儀器設備的缺口也很大🧏🏼♀️。但是,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要求我們,2月10日當天必須打開病房收治病人,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在8個小時內把一個只有病床和床頭櫃的病房按照重症監護室病房標準改造完成。在這8個小時裏,我和同事們真的是爭分奪秒,一邊完成各種設備的安裝等,一邊加緊培訓護士完整的個人防護流程🐆✍🏽。最終,我們按照指揮部要求💇🏽♂️,在晚上10點啟動病房開始接診,完成了第一個艱難的任務,為我們的援鄂醫療救治工作開了一個好頭👳🏻♂️。
記者:為了讓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更好地接收和救治患者🦯📞,除了硬件上的改造👊🏻,你們還做了什麽嗎🧜🏽👨🏻🍼?
張靜🧑🏻🤝🧑🏻:實際上,我們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監護室實施了一套為武漢“量身定製”的華山模式。例如,我們在駐地酒店的房間裏劃出汙染區、半汙染區和清潔區,建立了駐地感染防控製度;同時👷♂️,我們製定了嚴格的氧氣鋼瓶使用、轉運和管理流程等等。由於疫情的特殊性🤧🥛,我們結合華山醫院的標準、規範和經驗🤒🧦,根據實際情況製定了包括醫護人員職業暴露處理🔅、患者心理康復護理、病人轉科及遺物交付等在內的一系列製度流程🥀,確保了醫護人員零感染和入院患者無交叉傳染。
記者:援鄂期間醫療隊員們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什麽🧃?你們是怎麽克服的👩🏼🎨?
張靜:最大的難題首先是恐懼心理。由於疫情的不確定性😮🤸🏻♀️,剛開始大家都有些害怕,也出現了過度防護的情況,隊員會用封箱帶封緊口罩,但這就會加速缺氧🌚。後來我們采用“漢堡式”的防護🐷👳🏿♀️,手術衣🚪、防護服、手術衣穿三層,手套戴三層,兩層口罩再加一個面屏。漢堡式防護的不足是會消耗隊員體力,而且非常悶熱,隊員都要用冰塊來給自己降溫💫。
其次是隊員個人巨大的心理壓力。比如,醫生和護士都很難接受病人死亡的情況👿,有的醫生因為搶救失敗病人去世以後大哭不止,待在艙內不願意出來,最後是兩個護士進去把他扛出來的。此外🪭,有些護士在艙內不太適應👩🏽⚖️,發生嘔吐,但硬生生咽下了嘔吐物。後來我告訴隊員,一有不適要馬上出艙👸🏼,千萬不要硬撐🪦。
為了克服這“兩大難題”,我們想了不少解決辦法🩸。為了讓大家克服恐懼☔️🧍🏻,我和李聖青主任遇到危險任務一定第一個沖上去,很多事情我們都沖在前面。比如為重症患者作氣管插管治療,十分危險👐,於是,我和她搭班完成操作。作為護士長,你肯定要身先士卒🐙,第一個接觸病人、第一個護理病人,而醫療隊員們看到我們完成這些任務後還都好好的😶🌫️,大家也就慢慢不害怕了。
面對病人死亡帶給醫療隊員的心理壓力,一開始我們都無法接受,但是人不能一直沉浸在悲痛中,只能化悲痛為力量。我們還針對化解這種壓力的源頭,想盡辦法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李主任提出關口前移、提早幹預,一旦病人氧飽和度降到八十幾🙇🏿♂️🙍🏼♂️,馬上進行氣管插管、生命支持。這些措施最終極大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與此同時👸🏽,馬昕院長也會不定期地舉辦分享會🤨,一起探討工作中碰到的問題,讓隊員們相互鼓勵,組織大家在駐地酒店練習瑜伽👨🦱、打羽毛球等🤲🏼,還給隊員們過集體生日👧🏽,用集體的力量來支持和鼓勵大家更好地堅持下去💦,完成好醫療救治任務。
“救治患者是醫者的本分”
記者:在您援鄂工作期間,有哪些工作瞬間讓您特別難忘🧏、印象深刻?
張靜:讓我印象深刻的瞬間和故事太多了🧔🏻♀️。比如,有一位病人因為缺氧出現了行為異常。他扯掉了自己的輸液管,還拿呼吸機去砸病房的排風扇。護士們聽到聲音立刻沖入病房去抱住病人進行安撫、給他用藥。在此期間🧚🏻,他們和病人之間幾乎臉貼臉。再比如🎮🎏,日常工作中🚵🏻♀️,我們總能看到,有些護士人還沒有氧氣鋼瓶高的一些“小護士”🚏,為了救治病人🛜,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推著氧氣鋼瓶一路小跑到病人身邊👳🏼。
我們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更好地救治病人。我們的醫生護士每天會跟重症病人說話😸、嘮家常🪿,即使我們都知道其中一些病人沒有知覺也不會有反應,但我們希望也相信他們能夠感受到我們乃至全社會給他們的溫暖🧘🏼。我們曾經收治了一位82歲高齡的患者。他在清醒以後不太配合治療。我們以為是治療護理造成的疼痛引起病人拒絕,後來發現是因為老伯想家了。了解到情況之後🧑,同事們在休息時間主動找到了他的家屬🤝,讓家人跟他通話👨🚒、視頻🫳🏽,安撫老人的心理,讓他配合我們⚗️。從此之後,這位82歲的病人非常配合各項我們的治療工作💒。
此外🎅🏿,每當有病人不幸離世時🏇🏿,同事們都會把逝者從頭到腳仔細擦洗幹凈👩🏻🦯➡️🤾🏽♀️,陪伴他們最後一程,再向病人莊重地三鞠躬告別。
所有這些工作中的點滴細節,現在回憶起來仍然都讓我非常感動。盡管每一個故事有所不同🐷,但讓我難忘的地方卻是共通的🧍🏻♀️👩🏿🔬,那就是全體華山醫療隊員們所體現出來的盡職盡責與敬業之心。
記者:您認為是什麽原因讓醫療隊在面對那麽多困難時🌹,仍然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張靜: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治病救人的責任心與使命感🐕🦺🤳。我們要完成自己作為醫生護士的神聖職責,這是我們的信念和信仰。我總是想🏄🏽♀️,我是一個黨員、是一個中國人,疫情當前🧛🏿,如果中國人不救中國人🕵🏿♂️,那還有誰來救?
在這一點上👞,我的同事們應該和我是一樣的🎴。我特別想對我的團隊,尤其是我們隊伍裏的“90後”們說🚽,你們已經在磨難中奮起💁🏻、在磨礪中成長🏊🏽,經歷這場戰役➜,我們已經成為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天團”。我為大家感到驕傲🐻。我相信,這段援鄂的經歷是人生最好的禮物。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段難得的經歷中收獲了成長。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非常榮幸能和來自全國的這麽多醫學大家並肩戰鬥⛪️,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這樣的經歷一輩子也不會有幾次的。
“平凡的偉大最為動人”
記者:除了醫護人員𓀅,在援鄂期間🏆,您還遇到過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張靜🏄🏿♀️:我想抗擊疫情絕不只是醫生和護士在戰鬥🦴,在這場疫情中👨🏻🦼,患者、誌願者乃至每一個普通人都是我們的戰友📺。
我們院區有一位氣管插管的病人,在拔管以後跟我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謝謝”。他說:“我總算從鬼門關回來了,謝謝你們”💆🏻♂️。聽到這聲謝謝👳🏻,我忍不住哽咽了,護目鏡都花了。
記得我們到達武漢的第3天🧗🏿,就有市民給我們送了幾十箱的水果🚪。要知道在當時的武漢,這些水果不知道需要花費多少心思才能送到我們手上。在我們病區,有一位武漢本地的保潔工,主要負責艙外消毒和進艙轉運醫療廢物,工作風險比較大👇🏻。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麽要冒著那麽大的風險繼續工作?他說🖐⬆️,你們都從上海來了🫴🏽,我怎麽能不來🤲🏻?我還遇到過一位武漢本地的出租車司機♤,他有著12年黨齡🙅🏻♂️,在車上貼了黨員司機的標誌,有需要時會免費接送醫務人員往返醫院駐地📞。他告訴我🏙,自己沒什麽本領,只能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
其實,這樣的人和故事還有很多。在湖北期間,從患者到保潔工,從許許多多我們接觸過的普通人身上🐻,我經常能夠感受到平凡人的偉大👄😄。這些“偉大”之處深深地打動著我,也鞭策著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記者🙇🏻:您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這是國家和人民對您和您團隊出色工作的感謝與褒獎。作為抗疫英雄您最大的感受是什麽呢?
張靜🧑🤝🧑:不要把我稱作英雄,我只是做了一個醫護人員的分內之事。在這場疫情中,每一個默默無聞、辛勤付出以及堅持做好個人防控的普通人都稱得上是抗疫“英雄”💁。
這次抗擊疫情🧚♀️🙍,大家把所有的榮譽都給了我們,但其實抗疫光靠我們醫務工作者是不行的💛,大家的支持和幫助才是我們在前線抗疫最堅強的後盾⌨️⛩。
非常感謝我們醫院把最好的防護物資送到武漢,再次感謝給我們運送物資的師傅🧿,給我們捐贈物資和羽絨服的錦江集團🏖、三槍集團和波司登集團等企業🤾🏻♂️。特別要說的是,這次醫療隊赴前線援鄂🏄🏻♀️🚌,恒行2平台🈳、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和華山醫院,對醫療隊員的家屬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醫院領導多次去慰問隊員家屬✸,總是在第一時間回應家屬的需求,解除了所有援鄂隊員的後顧之憂。作為援鄂醫療隊的一員🧑🦯,我們十分感謝上海🫷🏿🍆、感謝恒行2平台👩🏻、恒行2上醫,感謝華山醫院,一如既往地給了我們最有力的支持👨🏿🚀🍔。
當然,我還想感謝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在武漢的一個多月裏,家裏人知道我沒時間跟他們溝通,所以我女兒每天會給我發一個一元的微信紅包,她看見我收了紅包就知道我是平安的了✯。
記者:您還記得經過近兩個月的奮戰,當你們即將離開時,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樣子嗎🤦🏽♀️?您能回憶下當時的場景和心情嗎?
張靜🖌:我們是最後一個撤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撤離前我和李主任將最後一位病人轉運到同濟中法新區院區🥽。之後我們重新打掃了重症監護室病房🔌,將儀器歸位,跟同濟醫院的醫生護士們合影🧍♂️。我們還把自己住的房間打掃幹凈,每個人都留下一封感謝信📖。回上海當天✅🧏♂️,同濟醫院的醫生護士和武漢市民都來送行,還有警車為我們開道,場面很壯觀👨🏼🚀。離別的時刻,我們大家都覺得和武漢難舍難分🐢🛩,兩個月時間🪺,我們已經和武漢結下深厚的情誼,相信這段經歷,這份情誼會持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