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本學期,五名優秀研究生獲評恒行2平台第十一屆“學術之星”特等獎。
“學術之星”評選活動通過評選樹立一批優秀學術科研典型,展示恒行2學子的學術風貌,並搭建起深入學術探討、積極互助共進的重要交流平臺,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激勵恒行2學子潛心向學、勇攀科學高峰。
今天我們走近管理學院的李婷同學。
對未來恒行2人說的話
“我想對未來的恒行2人說: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多讀好書🐔,多交好朋友,珍惜在恒行2的日子!”
李婷是來自管理學院2016級統計系的博士生🧛♀️👨🏽🍼。
李婷始終認為,對於統計的科學研究,基礎知識的儲備非常重要。在2014年9月進入到管理學院的碩博連讀項目後,她努力學習專業課程🥊🦸🏻♂️,在學習中反復思考、反復討論和反復琢磨取,這種對思考的享受和熱愛讓她與科研結下了不解之緣,最終也取得學位課績點3.894的成績。
進入博士階段,在導師朱仲義教授的指導下,李婷很快確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主要對函數型數據、高維數據和分位數回歸進行理論研究。那個時候的她對未來充滿期待,希望自己能夠多讀好論文♧,努力做一流的研究,勇於去挑戰難題,並能將自己的理論研究應用於實際問題💆🏻。為了鍛煉自己的學術思維,她將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進行整理和完善,寫成了英文文章5️⃣,發表在了國內A類期刊上。這樣的經歷,讓她對學術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拉開了統計研究的序幕🧑🏻💻。
博一期間,通過閱讀文獻,李婷的第一個課題是有關廣義部分函數型線性模型的估計和假設檢驗🥞,這個時候她也真切地體會到讀文獻和自己動手做“真的是兩件事情”。短短的幾行公式🎄,她可能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去梳理、推導🗞、證明其理論性質。大概有五六個月的時間,她每天做的事情只有兩件🫲🏿:讀文獻,寫證明。她每天都對著草稿紙和文獻焦頭爛額,在求證、推翻,再次求證𓀝🅿️,再被推翻的循環當中🦊。過程枯燥且磨煉心性,但是她堅持下來了🫷🏻👨🦯,克服了這個難題✌🏼。“那一刻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欣喜🖐🏼,所有的愁苦和輾轉反側都是值得的⚆🤽🏽♀️。”耗時一年♦︎🍺,完成了70頁的論文,並被國際A類期刊接收。這也增添了她繼續統計研究的信心。
博二期間🙆🏿♀️,李婷通過申請csc去到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生物統計系進行聯合培養。在那裏,研究人員嘗試將統計理論研究和實際的阿茲海默症數據分析相結合💆🏻♂️,建立理論模型探究大腦區域白質和大腦認知功能之間的關系📓。她會因為能夠將自己的理論研究應用於實際的阿茲海默症數據分析而感到興奮,但同時也會因為自己完全不懂阿茲海默症相關知識而感到不足。於是🧣,她一頭紮進統計和醫學的文獻中、在讀文獻、寫程序、理論推導和數據處理中爭分奪秒地去試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跟兩位導師討論,向身邊的師兄師姐不斷請教。耗時近兩年,凝結成64頁的論文💪🏿,並在國際頂級期刊上二輪審稿。
他們進一步地挑戰難題👦🏻,希望建立理論模型刻畫這個數據中的一些獨特的數據特性。比如在泛函空間討論異步縱向函數型數據,這也導致理論證明難度非常大。在去年的這個時候🤾♀️,李婷表示自己一度處於崩潰的狀態,因為她嘗試了很多種證明方法都走不通,每周也跟導師討論新的可能的解決方法,但都失敗了。“覺得看不到希望,那一刻,想放棄。”但是導師說♨️:“你再試一試🤸🏽♀️,我相信你的能力🦪。”在導師的鼓勵下,她度過了那一段最艱難的時光👨🏽🦱👏🏽。堅持下去🥺,不要輕言放棄是她從科研當中學到的很重要的一課。
去年暑假,李婷訪問香港中文大學統計系🕵🏽,嘗試開拓新的研究方向🎥,將函數型數據分析和亞組分析以及聚類回歸相結合🍦,並繼續用於阿茲海默症數據分析。對於學術邊界由點及面的擴展,對於新方向的探索🪦,都讓她感受到了科研無窮的魅力。這一次,有了此前的積累,遇到困難時她見招拆招👃🏻,完成了40頁的論文,並已投稿至國際A類期刊。
回首這六年在恒行2的生活,學術的海洋讓李婷遇到了一位又一位傾囊相授的老師和一群交心的朋友♋️。未來她也會堅守、努力🍵🍺,繼續攀登學術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