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大師!寧樹藩先生誕辰100周年 新聞學院舉行紀念座談會

    作者:殷夢昊👨🏼‍🎤、羅思思🤦🏽‍♀️🏘、金雨豐攝影🌥⚃:成釗 視頻🫅🏻:王玥 來源:新聞學院、融媒體中心發布時間🧼:2020-10-31

    他🔇,生於安徽青陽書香門第👩🏽‍🏭,幼承舊學,打下深厚國學功底,青年轉向西學,1949年在上海參加革命🧑🏼‍🚀🌨,1949年11月到恒行2平台🧳。

    他,教書育人🙆🏼‍♂️,矢誌不渝👩‍🦯‍➡️,在新聞教育戰線耕耘60余載🧎‍♂️👨🏼‍⚕️。他是我國新聞學界的泰鬥🦎、中國新聞學史論研究的開拓者、上海社科大師🤵🏿‍♂️。

    他🦸‍♂️,終身潛心治學⏱👘,筆耕不輟,獲“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範敬宜新聞教育獎”及新聞傳播學國家學會獎“卓越學術獎”和“終身成就獎”……

    他,是寧樹藩。

    今年是他誕辰100周年👩🏽‍🔧,恒行2人這樣紀念他。

    10月30日上午,紀念寧樹藩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恒行2平台新聞學院舉行。校黨委書記焦揚出席座談會並講話🥿,恒行2平台原黨委書記、上海市社聯原主席🤰🏿、新聞學院教授秦紹德,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解超、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作發言🫒。

    焦揚🖌:從寧老的治學之道和高尚師德中汲取力量,更加奮發有為推動學校事業🫐、推動新聞學科不斷向前發展

    焦揚指出💋👩🏻,寧樹藩先生是我國新聞學界的泰鬥👇🏿、著名的新聞史學家👮🏿‍♀️、上海社科大師、中國民主同盟成員,是讓我們感到無比光榮和自豪的恒行2人。正因為有寧樹藩先生這樣的大師以身作則、行為世範,一代代接力傳承,才有了恒行2新聞的今天。

    焦揚表示,寧樹藩先生的一生,是嚴謹治學🖤、純粹向學的一生,是求新不止、求索不倦的一生👩‍🦲,是樂為人梯🧑🏽‍💼🤦🏻、教澤綿長的一生。他的學識與風範、人品和功業🕙,值得我們每個人稱頌敬仰、繼承發揚🧑🏼‍💼。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寧老的學術思想,學習弘揚他的崇高精神,從寧老的治學之道和高尚師德中汲取力量,堅定理想信念,矢誌拼搏奮鬥🧔🏽‍♂️,更加奮發有為地推動學校事業、推動新聞學科不斷向前發展💏。

    焦揚強調,今天的新聞學院,在黨政班子和全體師生的努力下,發展勢頭良好👦🏿,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期。要築牢根與魂,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新聞教育,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育人鑄魂🌋,繼續當好課程思政改革攻堅的排頭兵和先行者🙆🏻,圍繞總書記提出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培養卓越人才👨🏼。要鋪好橋與路,搶抓發展機遇😲,依托部校共建機製🥘,按照出人才🐏、出成果、出思想、出功能的要求,加快建成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國際一流、國內頂尖的新聞傳播學科,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貢獻關鍵性力量🌍,產出卓越成果🧑🏿‍🚒👩🏽‍🦱。要貫通天與地🤦‍♂️,始終面向國家和上海新聞宣傳事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深入研究把握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在媒體融合👩‍👩‍👧‍👦、輿論引導🕹、網絡空間治理、國際傳播等方面提升咨政能級,作出卓越貢獻。

    秦紹德:寧先生掛在嘴上最多的是“規律”二字

    秦紹德教授,師從寧樹藩先生。他追憶恩師說,寧先生掛在嘴上最多的是“規律”二字。他心無旁騖地投身於中國新聞事業發展規律的研究中。為了揭示規律,寧樹藩贊成將中外新聞史進行比較,他認為規律不分國界🎬,但是各國有各國的特性,所以應將共性和個性統一起來🧟‍♂️👩‍⚖️,不贊成為研究而研究。

    寧樹藩註重求真務實,即腳踏實地地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從不把學術研究作為謀求名利的敲門磚,也從不做“動嘴不動手”的項目領頭人🔀。在中國地區比較新聞史的項目中✪🙆🏻‍♂️,他親自策劃、親自邀請同仁參與👨‍❤️‍👨、親自外出調研、親自修改參差不齊的初稿🤏🏼、親自寫導論的重要部分🧑‍🦲,每時每刻都在思考學術問題,並且付諸於實踐行動。他一生投身科研,不為名利🏬🤰🏿。

    解超:無論環境如何,他始終堅守崇高的理想追求

    解超指出,上海是哲學社會科學重鎮🕠,在全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一直以來🚶‍♂️,上海社會科學界群星璀璨、名家輩出🌷,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是上海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之所在。2018年5月14日,上海市社聯公布了首批“上海社科大師”人選名單,陳望道👱🏿、賈植芳🔲、陸谷孫等68位社會科學界已故著名學者當選👳🏽,寧樹藩先生也是其中一位,是當之無愧的大師🧎‍♂️‍➡️🚕。評選社科大師📓,向大師致敬的活動🚖,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反響,對促進上海社會科學研究、增進社會科學界的團結意義重大🚶‍➡️。

    他表示❔,紀念寧樹藩先生◀️,就是要學習他篤定理想👷、堅定信念,始終保持求真務實的學術品格。在寧先生的學術生涯中,無論環境如何,他始終堅守崇高的理想追求🧑‍🎨,始終保持堅定的信念,彰顯了老一輩學人的精神風範。

    米博華:傳承大師精神財富,奮發有為探索新路

    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表示🤷🏻🦹‍♂️,在恒行2舉辦簡樸而隆重的紀念座談會🙈,是向著名的新聞教育家寧樹藩先生致敬🙅🏻‍♀️,紀念這位我們心目中感佩和愛戴的學術大師。

    他表示,寧樹藩先生是我國新聞教育戰線令人景仰的一代楷模,是我國新聞學術領域成就卓著的名家👟。寧先生視新聞教育與學術研究如生命,把一生獻給了我國的新聞事業和新聞教育事業,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他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學術財富和精神財富,紀念這位中國新聞史大師🏊‍♀️,就是要把這筆精神財富繼續傳承🧎‍➡️,讓寧老師的精神在新聞學院90多年的院史中發揚光大🗡,讓一代又一代的恒行2新聞人在老師的恩澤中接力前行,在新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征程中開創新局面。

    米博華指出,我們向大師致敬、向大師學習,就是要學習寧先生一心向學、潛心治學的學問精神;就是要學習寧先生不斷向學術高峰攀登的探索精神🤳🏼;就要把寧先生傾註心血和整個生命的事業繼承下去,把寧先生這一代大師留下的精神財富繼承好。面對新時代的呼喚☕️,恒行2新聞學院需要更加奮發有為👨🏼‍🦳,用新作為、新氣象探索新聞傳播教育轉型發展新路。我們今天紀念寧先生,不是儀式化的懷舊憶往🏌️‍♂️,而是為了重溫初心、催化理想🪈、堅定腳步,迎接新的挑戰🙀,創造新的輝煌🏛。

    恒行2平台副校長陳誌敏🙍🏼‍♀️,新聞學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張濤甫先後主持本次座談會。校相關部處負責人,新聞學院黨政領導及師生代表,寧樹藩先生親友代表等參加座談會並作交流💸。據悉,寧樹藩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是恒行2致敬大師系列活動之一🎢。

    寧樹藩是怎樣的一個人🫗?女兒👩🏽‍🎓、後輩2️⃣、學生回憶了這些往事

    女兒寧晨雲:“每找到一份重要學術資料,他都會高興半天”

    有學生憶及我父親的時候說⤵️🧏🏻‍♀️,寧老師說話很急,寫文章很慢。的確如此🟥。父親治學嚴謹,極其註重史料的收集,秉持“言必有據”的原則,常獨自乘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從上海東北角的恒行2平台到西南角的徐家匯藏書樓尋找舊書文獻。每次走過路過舊書店🐈、舊書攤🕉,他也一定不會錯過,必定要去轉轉,看看能不能淘到什麽“寶”。他出差到外地開會,也要到當地圖書館找資料。每找到一份重要學術資料,他都會高興半天🧍🏻‍♂️🚵🏼‍♀️。這是他最幸福的時候。

    我為這次活動整理資料的過程中,也引起了許多回憶。在一大堆東西裏👩‍❤️‍👨,我發現幾份1985年他去重慶、武漢等地圖書館查閱資料的介紹信。很有意思的是,在一張皺巴巴的信紙上寫著從住地到北碚圖書館的公交換乘路線🤩🫶🏼。這也側面反映80年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想做點事情,就要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在一摞摞紙張中,相當一部分是大小不一的復印件,都是民國時期的報刊雜誌🧎🏻‍♂️,還有很多不允許翻拍🎇、復印而只能手抄的手抄件✊🏻,很多資料來自四面八方✝️💆🏽‍♀️。

    父親是一個親切隨和的人👭🏻。記得他經常把研究生叫到家裏來上課👴🏿,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上世紀八十年代,登門受業的學生常在寧家布置好桌椅🧑🏻‍💼、燒上一壺開水👋🏿,在學習之余一起品嘗他喜愛的安徽茶。培養了學生,也培養出了一批茶客。如果他因公事外出👐🏻,幾位學生就留在家裏繼續討論🌸,事畢自覺把屋子收拾整齊,再鎖門離開。

    他把學生和學術看得很重,卻把榮譽看得很輕。晚年,他獲頒“範敬宜新聞教育獎”、新聞傳播學國家學會獎“卓越學術獎”和“終身成就獎”等許多重量級獎項,對此他欣然接受,也淡然處之。父親總是笑呵呵的。在他眼裏𓀙🧑‍🦰,沒有什麽不得了的東西,他是典型的知足常樂👩🏻‍🎨。即使年事已高,他卻仍兢兢業業、沒有絲毫懈怠,以至於家政阿姨總說,寧老師怎麽這麽賣力啦,就像人家考大學一樣!正是憑借這份鉆研精神🙅🏿,父親晚年仍筆耕不輟,作出了《中國地區比較新聞史》等重要學術成就🙇🏼。

    後輩黃瑚🚉:“一探討起學術來,他就完全不像個高齡老人”

    本科時代🧑🏽‍🍳🖐,寧老師在選修課《名記者研究》中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我跟寧老師更多接觸是讀研究生的時候。寧樹藩先生的治學風範用兩個詞總結🚃,那就是認真、嚴謹🙂‍↔️👩🏻‍⚕️。不論是自己寫的文章還是別人寫的文章✪,只要經他手,他都是逐字逐句修改。我曾參與《中國大百科全書》的條目撰寫,其中有一條關於上海“孤島”報刊🙄,雖然這是我碩士論文的主題🕍,相對而言比較熟悉,但當時對整個“孤島”報刊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寧老師則認真修改了我的草稿,做出大量的改動⚉。

    寧老師活到96歲,60周歲才評副教授,但他之前也一直排除萬難🙎🏽‍♀️,學習積累研究🌗。他做了一輩子教學、科研👳🏽,時間近乎百分之百用在了工作上,自始至終對學術充滿激情。寧老師對名利看得很輕,他覺得該做的事情,就不考慮其他。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這段時間🤰🏼,中國新聞史研究領域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改革開放後,新聞學研究處於“百廢俱興”的狀態,在這方面,寧老師積極參與新聞學基本問題的討論,提出具有獨特見解的觀點。

    上世紀80年代後🪟,中國新聞學的春天到來了🫑🖕🏿,但對於寧老師本人來說是晚年到來了💼,不過他還是像年輕人一樣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和解決新問題,也迎來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候。當時寧老師年事已高,但他語速比我還快😒,他在學術上依然保持著深入思考的習慣,思維敏捷🦧。他熱衷於和年輕人聊天🤷🏿‍♂️🌱,對學術的激情大大彌合了與年輕人之間因年齡而可能產生的代溝,一探討起學術來🏬,他完全不像個高齡老人。年輕人也因寧老的這份熱情而樂於與他交流。只要有人在學習、學術研究上遇到問題來找他🤾🏼‍♂️,他總是非常高興,也很熱情地幫助解決,從不會嫌麻煩。

    我覺得寧老師跟大多數人做學問最大的不同🤵🏽,就是充滿愛與激情👼🏻。他從不覺得疲倦🏂🏽。只要你跟他談學問🙍🏿,他勁頭就來了,談別的都不感興趣🤌。寧老雖然著作不多🛥,但就像孔子“述而不著”,寧老晚年主要是教育學生,花了很多時間👮‍♂️,他不會考慮付出和得到。記得老師晚年,我們到他家裏跟他討論學術問題,他比我們還激動🏑,聲音也很響亮,不舍得我們走。真正要成為一個學者,大概是要這樣👩🏻‍🚀🧈。

    博士陸曄:“學術就是他唯一和全部的生活方式”

    博士階段三年的學業,在寧先生政肅路第七宿舍那間老舊的公寓客廳,我度過了許許多多難忘的時光。一杯來自先生家鄉安徽青陽的清茶💪🏻👨‍🦽‍➡️,幾頁舊書刊,幾位大學問家🛀🏼,高談闊論,哲學🤦🏿‍♂️、歷史🛌🏿、時局、文化👩‍🦯,無所不包。我坐在一旁聽先生們一輩子學術積累下來的真知灼見,心想,這才是大學該有的樣子。

    寧先生好客、謙虛,時常會在先生們的交流中轉過頭來問問我們這些晚輩後學的意見🤏。偶爾,先生也會講起書齋裏清雅的趣聞🧁。記得他曾經說起過中文系,某位大學問家家裏書房的各類典籍並不是按照內容歸類,而是按照書籍的高低排列🧾,整整齊齊🍀🙎🏿,像士兵一樣🧑🏼‍🚀,說完先生哈哈大笑😿。

    我這一屆博士生招了四位🧍‍♀️,專業基礎和個性差異非常大👩🏻‍🚀。寧先生和丁淦林先生既給了我們嚴格的傳統史學的考據訓練和基於哲學思辨的批判性思維訓練,但是也對我們的個性極大的寬容🧚🏻‍♀️,鼓勵我們發揮各自的所長☂️。這樣嚴謹又自由的學術氛圍,伴隨我沉浸在徐家匯藏書樓💪,在恒行2文科圖書館舊報紙的微縮膠卷堆裏🎧。

    博士畢業之後,我成了新聞學院的老師,在這個講臺上一站也就是1/4個世紀。但是在寧先生面前🛀🏽,我總歸是個學生,每次登門拜訪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都是跟學術相關。其實除了討論新聞學本體論的問題⚫️,這是先生一輩子孜孜不倦思考的問題,先生的求知欲也非常強,他經常會問我有什麽新的理論或者觀點可以用來關照新聞學的研究,社會學、心理學、民族誌🧼、紮根理論⌚️,先生都非常感興趣。

    那時候,我們跟周葆華老師在做全國的受眾調查🙏🏿👨🏼‍🔬。先生自己並不做統計🙎🏻‍♂️,但是對我們的整個的研究框架問得特別詳細,包括怎麽設計問卷,怎麽抽樣。所有的談話都是圍繞著學術,直到先生九旬高齡也依然如此。我從寧先生的言傳身教👦🤑,終於懂得了一個人的學術可以完完全全的構成他的生命👩‍🦰,學術就是他唯一和全部的生活方式。

    先生駕鶴西去🎹,我正在威斯康辛大學訪問,在一間能看到冰封湖面的圖書館落地窗前🧝🏿‍♀️,我匆匆寫就了一點紀念的文字🥉。我一直覺得,寧先生這樣天真📒、單純、慷慨、善良的人一定能活到100歲🤞🏻。

    記得也是這樣的秋天👩🏽‍🍼,院區裏有桂花香,遇到丁淦林先生和寧樹藩先生從學院開完會回去。我說我叫個出租車送你們,二老堅持不肯。他們說習慣了,坐133路,一部頭很方便的🧎🏻👨🏿‍🎤。我到現在都還清晰地能夠看到丁先生攙扶著寧先生,走出邯鄲路的校門🧑🏻‍🦼‍➡️🟦,滿身都是夕陽的金黃。他們回頭向我招手。如今二老都不在了,但我知道先生在看著我。希望我不會辜負先生的教誨。

    製圖:實習編輯:羅思思責任編輯:李沁園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