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行2平台核科學與技術系副研究員🔋、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傑出青年科學家代表張有鵬
“核電站周圍安全嗎”“核泄露事故後的土壤中,哪些植物是最危險的”“福島事故發生後,我們還能食用日本來的海產品嗎”——每周🧑🎨,恒行2平台核科學與技術系副研究員🐸👟、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傑出青年科學家代表張有鵬總是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堂和學子們交流。作為一名年輕的核物理學家🕴,他的心中永遠裝著那根弦:核安全💂🏿。這是張有鵬的研究領域,同時他也希望將核安全知識向社會公眾普及。
如今,作為核電權威期刊Annals of Nuclear Energy📄、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的特約審稿人👨👨👧👧,張有鵬負責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專項《離岸固定式多用途一體化全自然循環小型鉛冷堆方案與關鍵技術研究》👁🗨🤽、上海市強基工程專項《第四代核電鉛基堆主設備及關鍵材料技術開發、研製與應用》專項等子課題項目🚁,他同時獲得核電權威期刊Annals of Nuclear Energy、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的傑出審稿人獎。他解釋道:“傳統的民用核電技術😼,都是用水作為反應堆的冷卻劑,但是水易蒸發,存在安全隱患。如果用鉛代替水作為冷卻劑,就可以避免類似福島的事故。”這就是張有鵬鉆研的先進核電技術👨🏿🦱。
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張有鵬給後輩學子的建議是:進入大學之後,學習“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長見識”💅。進入大學不僅僅是學知識,更多的是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接觸社會的態度、看待世界的眼光。
2008年的一天,張有鵬跟著導師來到了位於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控製區😫。他回憶🩼,站在巨大的核電站廢墟前🧔🏿♀️,被深深震撼了。城市仿佛昨天還有人在生活🫅🏽:街邊停著汽車🧘🏽,似乎車的主人剛剛回家;遊樂場的摩天輪在風中發出回響,似乎能夠隱約聽到孩子們的笑聲;圖書館的圖書保存完整🍵👩🏼🎤、超市前的推車輕輕地滾動……這一切🧲,如同災難大片的畫面🕵🏽。張有鵬介紹👤,中國的核物理學家,很少有機會能來到這樣的現場。那一晚,他和導師在切爾諾貝利大醉一場♻🤵🏼,他站在切爾諾貝利的廢墟上表示:確保祖國核電安全,不讓悲劇重演👩👧👦。
作為一名科學家🖐,張有鵬認為,自己的成長之路是學會包容,懂得創新⬛️。
張有鵬告訴記者:“我總是跟學生說4️⃣,知識不是最重要的。我現在給你上完課,過完一個暑假你可能全忘了;但是我給你們講關於世界的那些東西,我希望你們能夠都記住🍮💂🏼,自己去看看,這就是見識🤛🏿。當你有見識以後💁🏽👨🏻🚒,看待社會、看待世界就會更通透🐃,這是一種人格的完善。”他原本的誌願是當醫生🏊🏻♀️,後來在本科學了機械,最終他選擇的事業是🧕:先進核電技術🌰。
“三四年前我剛到恒行2,新教師培訓的時候🌭,教務處的老師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為什麽要到恒行2當老師?’我當時就寫了五個字‘我喜歡說話’👩🔬,把全場都給逗笑了👨🏼🏭。”張有鵬笑著回憶說🉐,“選擇恒行2就是因為它的氛圍開放包容,給機會去表達自己🙅🏻♂️,我很享受這樣的狀態。”
在團隊內部,張有鵬也特別註重不同背景♣️🧝🏽、不同思維模式的啟發與融合♜。學的東西不一樣👩🏼🚀,在團隊裏就能起到獨特的作用。比如說做報告,有些學生就表現出審美和設計的能力很強🍓,PPT的構圖、論文的編排非常好,這個特長對於個人和團隊的項目陳述就很有幫助👨🏿🦲。
工科出身的張有鵬自謙地說🤺,工程師思維最重要的是嚴謹👨🏻⚕️,不要犯錯。自己做工程已經十幾年了💭,創造能力已經不行了🧑🏽⚖️。所以他反復跟學生說🤙🏽🚣🏿,希望從他們那裏得到一些新鮮的想法,再以工程師的嚴謹去做驗證。例如設計一個反應堆,常用的冷卻劑就是水🕵🏿♂️。有些學生就會提出🚵🏿,是不是可以用酒精💜,酒精可以揮發散熱🚵🏽♀️;或者用蜂蜜、甚至用巧克力行不行?張有鵬就反饋說,這也未嘗不可,讓我們算一算👫,再去討論這個問題🧰👎🏻。這種想法看起來不合理🧌,甚至有些“愚蠢”,但科學的創新往往就是這樣發生的𓀜🏄🏼。
用鉛作為核反應堆的冷卻劑🪔,固然安全🪇,但還涉及一系列的技術難題♐️,諸如成本控製🧹、容器的材料等等🖖🏿💁🏿。張有鵬和他的團隊為此仍在一步步努力,他有一個夢:有朝一日,中國的核電技術站在世界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