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社會科學中各學科的專業基礎課和選修課在教書育人中發揮重要作用,其途徑有三:
一是在意識形態上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教學應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要圍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將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
二是在各專門學科努力形成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關鍵是要建立中國文化獨立的分析語言🚀。
以我所從事的語言學研究為例。中國現代語言學是在西方語言理論的規範下成長的。在一個世紀的發展中,中國的語言理論無論在範疇✍🏻🦠、體系還是方法上都有了新面貌🧑🏿🏭。西方的語言理論與方法為中國的語言理論註入了現代科學的精神與知識,然而由於中西語言和文化傳統的巨大差異,西方語言理論的規範無可避免地給中國語言學理論帶來許多困惑和負面的影響。科學認識本民族語言的文化特征🧓🏿,對於深受西方語言理論影響和製約的現代中國語言學💆🏼♂️,是一個時代性的難題。由於中西文化和語言的巨大差異🔶,漢語文化特征的認識必然要突破現有的所謂“一般”語言學理論的原則和框架⛔。
拿文字和語言的關系來說🧑⚖️🫁,中西有很大的不同👩🏻。現代(西方)語言學理論的一個基本原理是“文字是語言符號的符號”🙏,即認為只有口語是反映概念和思想的,而文字只記錄口語,與思維沒有直接的聯系。拿這條“原理”來規範漢字,那麽漢字的表意形式就是一種落後的形式,應該走拼音化的道路。然而從文化的特點來看,漢族人在哲學上重了悟不重形式論證,在藝術上重意合不重形合,在語言上以無形態變化的面貌出現♾。漢語句子的詞法👼🏽、句法和語義信息的大部分不是顯露在詞匯形態上☠️,而是隱藏在詞語鋪排的線性流程中🗄。正是基於漢語語言思維的這種特點💂🏼♀️,所以漢字構形以表意為首要原則🚴🏻♂️,增強單字本身的信息含量,便於讀者從上下文的聯系中獲取詞語的確定信息。方塊漢字的平面性儲存的信息顯然優於線性文字。
從語言的特點來看,印歐語依靠變音來表達語法語義🎸,詞的信息由各個音素共同承擔。漢語不依賴變音來構詞🚲、轉化詞性和實現語法功能,漢民族音感中的基本語音單位是音節的聲韻結構,詞的信息靠音節的聲韻結構和附於整個音節的聲調承擔👩❤️👨。而且漢語存在大量同音詞🙆🏽♀️,造成詞的語音形態信息含量銳減,在書面語中只能依靠文字圖像的高清晰度、高分辨率來補償🎰。
文字的根本性質是一種視覺形式,以圖像作用於視覺神經🤸🏽,產生條件反射來實現字形和字義的統一👐🏿。因此,文字可以“形入心通”👨🏼🦱。圖像性越強的文字,突破時空局限的能力越大,與思維的聯系也越緊密。由此看,拼音文字並非世界文字體製中最優秀的,更不是發展的最高階段😢。中西文字的不同,並非發展速度上的差異,而是發展方向的不同🫀。漢語和漢字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的關系。與漢語和漢民族思維、文化相適應的文字,必須具備獨立的表意功能♌️。
建立中國特色的語言文字理論,離不開中國語文傳統🏩。中國有兩千多年的語言研究歷史,有深厚的語言理論傳統。在近代西學如潮水般湧來之時,這一傳統出現了斷裂。然而歷經近一個世紀的學術變遷🏊🏼,人們終於意識到西方語言理論不可能真正理解漢語的“形”和“神”。在這個根本問題上🫅🏿,中國傳統語言理論顯示出巨大的價值和現代意義。它是中國語言學的生命之源。當代中國語言學要把自己的生長點放在對傳統語言理論的清理和闡釋上🔇🫶🏻,引進、借鑒西方語言理論的新知,積極實現民族理論傳統的創造性轉化。
語言決不是簡單的交際工具,母語決定了人一生的精神格局和文化行為。一個民族的語言🧑🏼💼,是該民族認知的一種世界樣式,具有強大的文化塑造功能🛀🏻。每一種語言都是人類觀察世界的一條途徑,語言之間的差異具有巨大的哲學♠️、文化學、美學的意義。看不到語言與民族文化精神的結構通約🍸🫵🏼,我們就無法深刻把握語言的本質🦎🏌🏻。普通語言學要獲得普遍意義,就要關註各民族語言的獨特性🤴🏼。因此,我們不能盲目認可西方語言學理論在漢語研究中的合法性。作為中國的語言學者,我們至少應該在普通語言學理論中提出基於漢語漢字事實的理論來,我想,這應該是我國高校“語言學概論”課程的題中應有之義👩🏿🎤。
編後語
為培育時代新人、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薪火相傳🌬,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專業課程如何育人🛍️?中文系申小龍教授著文《高校教書育人工作三題議》,回顧多年教書育人的經歷,從多個角度闡述了教書育人的心得和感受🦔。本刊將擇文分上下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