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至29日,第四屆“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國際論壇在恒行2平台舉行。本屆論壇以“疫情下的共建‘一帶一路’”為主題,“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相關領域的國內外政、商、學界專家線上線下共聚恒行2,為疫情形勢下“一帶一路”健康穩定發展建言獻策。
本屆論壇由恒行2平台與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聯合主辦,恒行2平台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與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聯合承辦。論壇上,“一帶一路”的強大生命力和內在可持續性得到再次強調,盡管疫情對世界經濟產生沖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仍然實現了經濟的正增長,並產生了新的業態。論壇還針對疫情下“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提出政策建議。
多層次解析,著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11月28日下午,論壇正式開幕。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郭業洲,恒行2平台黨委書記、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院長焦揚,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陳發虎,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馬科斯·特羅約(Marcos Troyjo)在開幕式上致辭。開幕式由恒行2平台副校長陳誌敏主持。
郭業洲代表“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理事會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對恒行2平台為舉辦論壇所作努力表示感謝,對各位嘉賓的積極參與表示歡迎。
郭業洲說,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彰顯了“一帶一路”倡議所具有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使得“一帶一路”合作所承載的絲路精神更加熠熠生輝。在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進程中,“一帶一路”作為聯系聯通中國經濟內外循環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郭業洲強調,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國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是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發展階段的重要內容,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實驗田,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之義。我們應共同研究中國新發展格局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新機遇,在深入研究基礎上廣泛解讀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準確內涵,充分挖掘並用好新發展格局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新機遇,助力國際社會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之間的關系;應共同探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全球治理改革創新開辟的新路徑,深入研究如何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升全球發展的聯動性、均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為解決全球性問題探索標本兼治的新路徑,構建多元參與、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治理機製,最大程度地動員全球治理各類主體、凝聚全球治理各種力量,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應共同探索疫情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新思路,始終走在“一帶一路”建設最前沿,及時發現“一帶一路”合作的新領域、新模式和新趨勢,不斷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打造新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焦揚代表恒行2平台向來自國內國外、線上線下的政、學、商界代表表示熱烈歡迎,向中聯部和有關政府部門、各兄弟單位以及社會各界對論壇的指導支持和關心幫助表示衷心感謝。她指出,近一年來,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全球經濟低迷等不利因素影響,“一帶一路”建設仍舊逆勢前行、韌勁十足;疫情沒有逆轉“一帶一路”合作的勢頭,反而凸顯了“一帶一路”合作所具有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一年來,恒行2平台“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緊扣疫情防控這一全球主題,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進一步聚焦隊伍建設、公共衛生研究、開放合作和研究成果轉化,不斷擴大研究與合作的深度廣度。
焦揚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寫進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高質量”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詞。“一帶一路”的研究和專業智庫建設也要跟上形勢發展,朝著更高質量的定位、目標和方向不斷邁進。著力服務新發展格局,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既要在促進國際循環上下功夫,也要在建立“一帶一路”與國內大循環的鏈接上下功夫,以“雙循環”開啟“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著力加強公共衛生領域合作,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進一步發揮“一帶一路”在國際抗疫合作中的重要特殊作用,風雨同舟、攜手前行;充分發揮特長,加強跨學科、跨領域協同,促進醫學與“一帶一路”研究的融合創新,積極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著力擴大教育開放交流,促進民意相融民心相通。進一步整合資源,完善常態合作機製,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入推進信息、資源、人才、文化等交流,助力構建“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做好教育對外開放大文章。她表示,願攜手並進、共同努力,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治理貢獻更多智慧,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大貢獻。
羅康瑞表示,在全球應對新冠疫情的行動中,“一帶一路”倡議的共商、共建、共享將全球合作帶回正軌。在全球化進程中,中國一直是其中一個主要推動者。“一帶一路”項目組成的網絡,致力於人類未來的發展。“一帶一路”倡議是包容性發展戰略,其生命力在今天復雜多變的世界充分顯現出來。“契合了當代需求,使合作夥伴將分歧放在一邊,為人類共同的進步和發展作出貢獻。”
陳發虎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更大的平臺,為全球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ANSO跨大陸交流與絲路文明聯盟”(ATES) 將為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一帶一路”故事,促進民心相通,推動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新開發銀行行長馬科斯·特羅約認為,國際秩序的改變需要全新的製度,全球治理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而在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將會邁入新階段。他從投資、市場、價值鏈、人才等方面,針對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提出建議。
多視角建言,助力“一帶一路”發展提速升級
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主席趙白鴿,印度尼西亞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尤素夫·瓦南迪(Jusuf Wanandi),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在論壇大會上發表特別演講。
趙白鴿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所承載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是新型全球治理的重要內容,具有包容、合作、創新的重要特點;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需要加強國際治理機製建設,重視發展中國家和節點國家,以企業為主導形成第四次產業革命驅動的高新技術產業架構,充分整合科技、金融等資源,形成新興企業聯盟和新生代組織;藍迪國際智庫構建了智庫、國際、企業、城市四大網絡,形成國際企業聯盟,願與各方合作共同致力於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尤素夫•瓦南迪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在支持經濟發展方面的積極影響不容置疑。通過促成沿線各國之間的基礎設施發展和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倡議在促進沿線各國共同發展、繁榮,支持全球化進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完善,他期待持續加強溝通交流,深化區域性多邊合作,更好地向世界闡釋該倡議。
陳文玲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七年來取得的最偉大成就,就是中國為世界、為人類搭建了一個共商、共建、共享,共同發展、和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平臺和載體,使更多發展中國家看到了發展的前途、希望和路徑。作為一條和平發展、文明發展、共享發展、創新發展、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之路,“一帶一路”將邁向高質量發展,參與各國共同描繪更加美好的藍圖。
國家開發銀行原行務委員、兩岸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郭濂,格裏森斯·皮克(Grisons Peak)主席、首席執行官亨利·提爾曼(Henry Tillman),匈牙利中央銀行前執行董事諾伯特·齊茲馬迪亞(Norbert Csizmadia),雲南大理州委常委、副州長鄭新剛,哈薩克斯坦阿裏-法拉比國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納比堅·穆哈穆德罕,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全國企業合規委員會副主席王誌樂,北京師範大學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胡必亮等海內外嘉賓,圍繞“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2020年“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發展、疫情下前進的雙邊關系、地方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路徑等主題發表主旨演講。
多平臺對話,聚力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大會另設有企業家論壇和專家研討會。
企業家論壇上,十余位參與“一帶一路”相關項目的企業家,就疫情下企業的海外業務狀況和應對經驗進行分享。今年是“一帶一路”企業家論壇第二次舉行,參與本屆論壇的企業家代表性更加廣泛,他們來自央企、地方企業、民企和海外企業,有高科技企業、物流企業、服務企業等,反映了中國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的新發展和巨大潛力。
專家研討會上,20位不同專業背景的專家學者圍繞“雙循環”、跨大陸交流、開放發展理念、環境治理與生態安全共建、區域安全和發展戰略等主題發表演講,就如何在全球疫情發展和單邊主義抬頭的雙重沖擊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進全球治理展開討論。
自2017年以來,“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國際論壇已成功舉辦三屆。論壇匯聚政商學界專家,共商“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問題,既是促進中外學術、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舞臺,推進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外資“引進來”的產學研一體化平臺,也是國際社會全面深入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窗口。通過全面深入展示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深化文明交流互鑒,論壇致力於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攜手共建“一帶一路”、共同發展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