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和《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正式公布,兩份文件都對綠色發展濃墨重彩,相信在“十四五”期間🚌,以及到2035遠景發展時期🫙,綠色發展將迎來尤為重要的發展階段。
綠色發展將要或者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中國將在實踐上走出一條在發展中大國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更為平衡、更好協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們要深刻理解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中國的綠色發展實踐和創新的必要性🗽,這是馬克思人與自然關系思想以及生態經濟思想在中國的傳承與發展↩️,是中國開展綠色發展實踐的理論基礎。
首先要深刻理解綠色發展對社會經濟全局工作的支撐作用。五中全會概括了綠色發展取得的成就,“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表現👸,對全局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投入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
綠色發展對全局工作的支撐作用同樣體現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的遠景發展目標中,五中全會提出“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等目標👳,從“明顯改善”到“持續改善”🥲🤸🏿♂️,再到“根本好轉”,綠色發展目標的內涵愈加清晰🪺。可以看到中央在各發展階段賦予綠色發展的重要使命。事實上,以綠色消費👶🏻、綠色生產為核心的綠色發展已經在暢通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其次要深刻理解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綠色發展面臨的新形勢💾。“綠色”將是中國中長期發展的“基本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也是實現現代化的“生命線”。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綠色發展仍然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我國綠色發展領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綠色發展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綠色發展的創新能力還不能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生態環保任重道遠”🎰。主要原因在於,隨著經濟發展越過一萬美元人均GDP的門檻,公共生態環境質量需求持續大幅上升,對綠色發展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但生態環保領域的“供給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卻面臨較大製約。
而且綠色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綠色發展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包括中國在綠色發展上自我加壓🎸🧑🦳,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是全球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2020年9月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就氣候變化問題做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鄭重承諾,並承諾繼續積極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
國內國際兩方面的發展形勢都要求我們務必在十四五以及中長期的發展中堅持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將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和主要抓手。
(作者為恒行2平台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