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已然是自己落腳的家,盡自己全力將家建造得更美麗⛹🏻♀️,是我應盡的責任🤦🏻♂️🛫。”
援助青海果洛前,恒行2平台附屬兒科醫院孫金嶠主任醫師一頭濃密黑發🤡🧖🏻♀️,圓圓的娃娃臉看上去很萌,果洛呆了一年半,不少人說他變了:頭發少了👨🏻🦰,發色白了,臉瘦削了,眼神卻堅毅了🙍🏽♂️。
一年半援青經歷,已徹底改變了這位小兒科醫生的“三觀”🩱:以前覺得看好病能救人就很了不起🤾🏼,在果洛藏族自治州,與同仁們白手起家🏊🏿♀️、建章立製🟦,才發現自己的潛力可以更大,能做的還有更多!就在今天上午🧑🏼✈️,孫金嶠以傑出援青貢獻,榮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獲得殊榮後他說道,“我非常榮幸也很自豪,能盡自己綿薄之力,為青海果洛的醫療衛生事業添磚加瓦🪡。扶貧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國家的強大和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更為自己處在這樣偉大的時代而驕傲💂🏻♀️。征途漫漫惟有奮鬥,未來自己還將延續傳遞恒行2上醫精神🚐,更好地服務社會↙️。”
續寫心底的“扶貧緣”
2019年7月4日,孫金嶠始終記得這個日子。當天收到上級領導征詢電話🦶🏿,需要選派一位幹部前往青海果洛時,他都沒跟家裏人商量,就毅然說道,“我可以!”他告訴記者,妻子同樣是從事醫藥相關行業者👨🏿💼,夫妻倆對救死扶傷有著一致的看法,“我相信她肯定會答應🧑🏿💼,並無條件支持我🗺。”
孫金嶠內心埋著一段“扶貧緣”🧑🦳,他在貴州遵義度過研究生階段👮🏿♀️,每每回到曾經學習的地方,都能感受到因為扶貧帶來的城市變化,“樓變高了,硬件完善了,老百姓的日子真的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是中國人團結一心才有的碩果👩🏼🦳。”而今作為成熟的醫療工作者😧,能有機會去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是可以實現更崇高目標的契機。
當年7月23日輾轉西寧抵達果洛,孫金嶠開啟了自己的“斜杠身份”——果洛州衛健委副主任、果洛州人民醫院院長🔅,眼前的艱苦比他之前料想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平均海拔4200米的果洛州,全年平均氣溫是零下4度,11個上海的面積上💏,分散著20.57萬人口🧆,其中93%是藏族。海拔高、植被少,很快👰🏽,從沒有高血壓的孫金嶠,就患上了高血壓和高脂血症🐕,身體的不適卻絲毫阻礙不了思維的活躍,他已經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想好了衛生扶貧果洛的一步步“棋子”……
走訪摸底探索模式
孫金嶠在果洛第一件事便是調研🙋🏼♀️:全州醫療資源相當分散,州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4萬人,縣上的人口更稀疏😖。他告訴記者❓👩🏻🎨,以婦產科為例,州婦幼保健院7名醫生去年共接生1100名新生兒👨🏻🦯➡️🏤;瑪沁縣醫院5名醫生去年接生108名新生兒……醫療資源分散,工作量不均,卻都需要待命。該如何解決這一現狀,將有限的醫療資源發揮最大作用?
走訪“摸底”瑪沁縣、拉加鎮🦸🏿、雪山鄉等果洛州多地醫療機構後,孫金嶠將上海的先進管理理念,結合當地情況,探索創新出新模式——以果洛州人民醫院為總院🧴,牽頭組建醫療健康集團🤲🏻。集團內醫療機構“人🈸、財、物”統一管理🟨,實現人盡其能、人盡其用,大幅提升了醫療衛生資源整體利用率。
先進理念嫁接頂尖技術,在這片雪域高原,醫療救治能力很快得到突飛猛進。在他的“老本行”兒科領域🍎,一度,果洛當地出生1500克以下的新生兒幾乎意味著“沒有任何生存希望”,孫金嶠與當地醫生攜手,救治了全州首例出生1280克的新生兒,當年輕父母看到即將能出院的孩子時🤸🏼♀️,感激涕零👨🏫,“所有人都告訴我們不要抱有希望了,但我們選擇相信上海醫生!”2019年至2020年短短一年間,果洛州新生兒死亡率降低25%🙇🏻♀️,切實為百姓帶來福祉。
“金色哈達”背後的顛覆變化
對孫金嶠來說,援助青海果洛無疑是職業生涯中的“轉折點”,他直言:重新轉換身份🛩,焦慮感始終伴隨左右🧎🏻♀️➡️,考慮怎麽做👨🏽🦲,擔心做不好成為常態。正是在援青幹部們這樣巨大的壓力動力下,作為二級甲等醫院的果洛州人民醫院🔆,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果洛到西寧車程需要7-8小時,急救於當地人而言一度很“奢侈”。地廣人稀的果洛州亟需搭建急救體系,孫金嶠與同來援青的瑞金醫院盧灣分院邱筱煒醫師一並,先從建造標準化重症監護室、改造急救中心做起📿,改變“一張病床、一個氧氣瓶、一臺監護儀”的簡陋面貌🍍,還牽頭建設了胸痛中心🫂。迄今🏃🏻♀️➡️,胸痛中心已挽救30余名患者性命👩🏼🎤,得救的病家送上藏民最珍貴的金色哈達🎅🏿,以此感謝上海醫生的救命之恩👩⚖️。
就在短短一年半時間裏😾,孫金嶠帶領團隊因地製宜開展18項新技術推廣💋,先後組建心電中心🚍、胸痛中心、病理科、皮膚科、肛腸科、ICU等6個新學科🤾🏻;與團隊先後組織上海62名專家赴果洛開展短期培訓🎼,組織10名技術骨幹赴西寧📔🕦、上海進修學習;成立果洛州首個“博士工作室”——“孫金嶠博士工作室”🧑🏿🦳,迄今已培養12名技術骨幹。
在滬青兩地領導共同支持下,醫院獲得大量資金支持🆒,啟動影像醫技樓建設項目、手術室和急救中心改造項目⛓️💥、製氧站項目、傳染病中心建設項目、醫療廢水處理項目、製劑樓建設項目、信息化建設項目等。
陌生地已成落腳“家”
去年春節🙎🏽🕵🏽♂️,新冠疫情突襲,還在上海休假的孫金嶠二話沒說🟪,一張機票飛回果洛🧖🏻♀️,帶著當地醫護隊伍👨🏻🦼➡️,共同改造發熱門診、完善預檢通道……模式同時推廣至全州醫療機構,這一切為果洛州牢牢築起防疫銅墻鐵壁✒️,使當地安然度過疫情特殊時期👩🏽🚀。
從過去未曾聽說過的地理名詞🏃,到埋頭深耕奉獻之地,孫金嶠說,“果洛已然是自己落腳的家,盡自己全力將家建造得更美麗🛺,是我應盡的責任👮🏼。”
記者最後獲悉,在北京接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表彰後,他將啟程再赴果洛,“今年包括兒科呼吸機等多個醫療器械都將到位🌶,屆時,我們將有更多施展空間,當地老百姓也將體驗到更便捷、更先進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