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恒行2人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

作者:攝影⛹🏻‍♀️: 視頻👶🏻: 來源:校工會🧜🏽‍♀️⛵️、醫學宣傳部、生命科學學院發布時間♠︎:2021-02-27

在“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全國婦聯日前公布了2020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紅旗手(集體)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聞玉梅🙏🏼🧙🏽‍♀️,恒行2平台附屬婦產科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婦產科醫院黨委書記華克勤獲評全國三八紅旗手🧣。

恒行2平台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胡薇📸,恒行2平台附屬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主任章真獲評全國巾幗建功標兵。 

全國三八紅旗手

聞玉梅 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聞玉梅

聞玉梅院士,我國著名微生物學家。

躬身科研,義無反顧🛸,為醫學事業忘我奉獻💆🏻。她長期從事醫學微生物學教學與科研工作💗,是世界公認的治療性乙肝疫苗開拓者之一🙄。從創辦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戰乙肝,抗非典,到指導建立P3實驗室,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她始終堅持把國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竭盡心力培養醫學人才。聞玉梅投身教育幾十年🐄,一直將教書育人作為第一任務;在全國率先給學生開設《醫學與人文》課程,培養醫學生的人文情懷。2019年獲教育部傑出教學獎💂🏿‍♂️。

科普賦能,硬核攻堅,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奮勇助力🥞。新冠疫情期間🐣,作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專家委員會主任👩🏻‍🍳,聞玉梅指導新冠肺炎的病原、疫苗和抗體等科研工作,為政府決策積極建言獻策🛫,帶頭開展科普工作✹,榮獲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先進個人。

不忘初心👩‍🦼,家國情懷,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宗旨。80歲高齡的聞院士老驥伏櫪🧱,帶領團隊申請並承擔中國工程院重點咨詢項目“長三角地區健康老齡化發展的戰略研究”,提出“醫老”與養老並重的策略,向國家領導提出建議,為國分憂,為民解難。

聞玉梅於199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91年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稱號、2003年獲抗擊非典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稱號。

華克勤 恒行2平台附屬婦產科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婦產科醫院黨委書記

作為中國婦科微創技術的領跑者,30多年來✭,華克勤一路探索創新🧜🏽‍♀️,在婦科腫瘤、生殖道畸形等方面位居國內、外領先水平👨🏻‍🍼。從“完成國際首例孕期合並宮頸癌患者保留宮體及胎兒的廣泛腹腔鏡下宮頸切除術”到“國際首次采用生物網片陰道成型術為先天性無陰道患者解決難言之隱”……華克勤以創新回應臨床難題💵🫱,在保證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將“不可能”變成“可能”,不僅著力於解決病人的病痛,更盡可能地為她們保留生殖器官、保全生育需求🎆、保持生理功能🤹🏽,以維護女性尊嚴🚷。尤其在保留生育功能的妊娠宮頸癌診療中始終走在國際前列🤥,近20年妊娠期宮頸癌患者五年生存率達94%,新生兒存活率達100%。

科研工作中,華克勤善於結合臨床進行科學研究,在長鏈非編碼RNA、遺傳性致病基因探索等方面均實現了零的突破。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17.8)發表論文,提出並證明了“GEN1+WNT9B”雙基因突變的協同疊加效應是導致女性苗勒管發育不良的重要原因。近年來,獲得國家級及省部級課題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223篇,其中SCI論文112篇。獲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4項。臨床科研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相關技術已轉化為成果🈲,在北上廣等三甲醫院推廣應用𓀏。主編專著《實用婦產科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崛起,她又跨界進行科研合作📏,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運用於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全流程平臺管理💅🏿,設計面向醫生的AI工具集,該平臺目前已進入驗證及推廣階段,成效顯著,未來將切實解決基層缺少宮頸疾病專科醫生及病理醫生,無法進行宮頸癌初篩的現狀。同時,她還將觸角延伸至腫瘤擴大根治🧖🏻‍♂️、器官組織替代、微創器械創新,在多學科交叉、產學研結合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

身兼全國及上海多項學術領域重要任職的華克勤作為上海婦科質控中心的領頭羊👨🏿‍🍳,也全面建立起全市婦科質控三級管理網絡,牽頭製定14個婦科單病種質控標準規範化手冊,打造了婦科質控的上海品牌。2019年起,她又聯合長三角婦科質控中心製定並發布了《長三角婦科單病種質控標準》,以期在更大區域內施行婦科同質化管理,全面質控,惠及患者。

她不僅在國內積極推廣婦科微創技術,還多次應邀帶領團隊參加美國(AAGL)及歐洲(ESGE)婦科內鏡協會組織的國際婦產科會議,團隊成員大會發言、手術視頻演示占中國投稿發言者的半數以上,在世界婦產科領域發出了“中國聲音”,對中國婦科微創技術的國際化推廣做出突出貢獻。

作為黨委書記🔮𓀕,華克勤始終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需求,服務醫改大局🙆🏿,充分發揮“國家隊”作用,利用醫院創建的四級網絡(全國省會城市婦幼聯盟、長三角婦產科協作網、恒行2婦產科醫聯體、社區全專聯合體)的協同作用,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為二三線城市、西部貧困地區🚴🏼‍♂️、亞非經濟合作體以及一帶一路國家提供技術支持,以提升當地婦產科醫療服務能力🅱️,實現造福女性生殖健康的精準技術扶貧👮‍♂️。

全國巾幗建功標兵

胡薇 恒行2平台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一、援建內蒙古大學,為脫貧攻堅做貢獻

胡薇掛任內蒙古大學生科院院長後,積極推進以恒行2平台生科院為主的校內資源與內蒙古大學生科院之間的對接。通過論壇⛺️、座談🤚🏽、參觀⛓、考察等多種形式促進雙方在教學改革、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學科建設等方面互動交流👺✊🏼,參與交流的內大同誌表示學習到很多先進經驗和做法🍊,對內大生命學科建設有了新的思路。

科研合作與平臺建設方面,胡薇教授組織恒行2專家參與承擔內蒙古大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雙方在類器官、生殖細胞發育、細胞發育分子調控機製以及重要人獸共患病原學等領域開展合作研究🧖🏻‍♀️。在部區合建一流學科建設中,就實驗動物房、組學平臺🔆、公共儀器平臺等的設計提出專業建議,參與建設的“草原家畜種質創新與繁育基地”基礎研究大設施項目👨🏽‍🌾⛺️,已通過自治區主管部門論證立項🧼💩,一期建設經費9200萬元🦸🏻‍♂️,並已通過農業部篩選報送國家發改委。

胡薇組織團隊,對內大生科院2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書的撰寫工作進行指導,2020年度👨‍🦼🕵🏻,內大生科院取得了國自然基金獲批17項的好成績。邀請學校教授參與內大生命學科本科生教學培養方案的修訂😩,幫助引進我校生科院8門課程進入內大生科院新一輪本科生培養方案🧚🏿👨🏻‍🍳。認真做好內蒙古大學-恒行2平台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邀請林鑫華院長親自到內蒙古大學就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進行宣講😁。

二、潛心研究🧑🏽‍✈️,血吸蟲病防治取得技術突破

血吸蟲病是世界上第二嚴重的人體寄生蟲病,流行於非洲、南美洲和東南亞的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我國曾經是日本血吸蟲病流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由於血吸蟲復雜的生活史和獨特的傳播特點🩺,在診斷、疫苗和藥物研究方面一直難以取得重大突破⛩,成了困擾血防工作取得徹底勝利的巨大障礙。

為了突破這些技術瓶頸,胡薇從1997年起👫,以承擔WHO/TDR日本血吸蟲基因發現計劃為契機🧑🏿‍🔧,作為主要完成人💆🏿‍♂️,系統解析了日本血吸蟲不同性別和生活周期的基因表達和蛋白質組特征🫚,從全基因組層面闡明日本血吸蟲寄生🙋🏿、致病、感染和免疫逃避等生物學特性的分子基礎,成果發表於Nature Genetics 、PLoS Pathogens👱🏼‍♂️、Nature等。《柳葉刀》(Lancet)發表述評指出🙅🏼‍♂️:對不同發育階段日本血吸蟲表達譜的解析“能被立即用於尋找候選疫苗和藥物靶點👩🏽‍💼,如此非凡的進展最終將使2億受血吸蟲感染的人們受益”。以上系列研究推動了我國血吸蟲研究進入基因組和後基因組時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遺傳信息資源。成果獲得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2)。

三、聚焦遺傳機製,收獲血吸蟲病防治學術成果

近5年👝,胡薇進一步聚焦“血吸蟲的遺傳變異規律、侵染宿主及性成熟產卵的分子機製”,取得如下學術成績🍳:

系統解析了日本血吸蟲群體遺傳結構和不同地域株的系統分化歷史😨,揭示了日本血吸蟲隨終宿主遷徙擴散的規律,提出了血吸蟲與宿主的共進化以及日本血吸蟲病傳播與稻作農業發展密切相關的遺傳學證據,為中國血吸蟲病防控的成功經驗提供了理論依據。發現不同流行區血吸蟲群體遺傳多態性與血吸蟲病流行程度密切相關✋🏿,高強度防治可明顯降低同一地點的群體遺傳多態性,為血吸蟲病的溯源🧛🏿‍♂️、監測及精準幹預提供依據。

解析了日本血吸蟲感染終宿主的分子機製,鑒定到25種蛋白酶在尾蚴穿皮後丟失,可能參與尾蚴入侵過程(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2015,通訊作者),該研究對於針對性地開發尾蚴入侵相關的蛋白酶抑製劑✡︎,從而阻斷血吸蟲病感染具有重要價值🏄🏼‍♀️。此外,她系統繪製了日本血吸蟲合抱後至產卵的動態表達譜,發掘了一批與合抱和生殖發育相關的重要分子,提出了血吸蟲雌蟲生殖發育采用類昆蟲“激素調節模式”假說🌔,為深入解析血吸蟲感染和生殖發育的分子機理提供了重要基礎🤾🏼‍♂️,為發展抗血吸蟲藥物和疫苗提供靶點提供新的靶標(Nature Communications,2017)。

胡薇研究團隊進一步將前期基礎研究的成果與血吸蟲病防控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建立了基於多組學,並整合多種技術的血吸蟲診斷、疫苗候選抗原篩選技術體系💿,和藥靶/活性化合物篩選體系。利用以上篩選體系獲得的候選靶標✏️,開發了可用於現場大規模篩查的快速檢測試紙條➙,目前作為唯一在現場推廣試用的重組蛋白類產品已完成轉化(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5項,授權3項)。建立的血吸蟲診斷候選抗原篩選體系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遴選和資助🙎🏼‍♀️🙏🏽,正在非洲推廣。此外,她還帶領團隊在江西現場試驗了具有阻斷傳播效力的牛用疫苗👩🏻‍🏫,獲授權專利一項;建立了一套“基因組-藥靶預測-結構模建或解析-小分子化合物虛擬篩選-殺蟲活性驗證”的藥靶發掘/活性化合物篩選體系,克服了經典藥物篩選體系耗時及昂貴的缺點,開辟了抗血吸蟲藥物研發的新途徑🖕🏿,已篩選獲得5個具有新型化學結構和殺蟲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發表SCI文章3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項)。這些研究和實踐🦡,不僅發展了新型防控技術,獲得了系列專利,研發了相關產品,為發展新的血吸蟲病防治手段提供了示範,也獲得了2016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近年來,胡薇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轉向🍥、“十二五”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專項課題🧐、國家基礎科研專項課題🧄、上海市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第二輪)課題等6項課題;作為骨幹參與了WHO示範項目、國家重點國際合作課題、衛生行業專項等多項課題。在Nature 🈚️、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Pathogens等雜誌發表SCI論文80余篇👩🏻‍🦰,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6項(第一發明人5項)👩‍🎤。

四🧙🏽‍♀️、加強國際交流,發出血吸蟲病防治的中國聲音

胡薇積極參加國際交流,並在國際組織中發出中國聲音🧑🏿‍🎄。多年來🧛🏼‍♀️,她通過參加國際合作課題,一直與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際同行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及良好的溝通交流🏒。2010年,她被聘為世界衛生組織/TDR蠕蟲藥物創新研究項目專家組成員,赴日內瓦參加TDR相關項目的評審👓;2010年 8 月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作為第十二屆國際寄生蟲學大會邀請的分會主席中唯一的中國學者,她擔任其中的“後基因組時代的血吸蟲比較基因組學研究”分會場主席並在會議上作題為“從基因組到抗寄生蟲藥物研究”的學術報告,代表我國的血吸蟲功能基因組研究團隊報告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進展👵🏻。此外🪞,她還積極參與籌建了由世界衛生組織WHO/TDR支持的“中國熱帶病診斷與藥物創新網絡”,擔任其中診斷組的組長。2017年4月,受到世界衛生組織邀請在“東南亞區域消除被忽視熱帶病部長級會議”上𓀚,胡薇作為唯一的中國代表介紹了中國血吸蟲病防治的經驗和技術創新成果。

鑒於她在日本血吸蟲功能基因組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年僅34歲的胡薇於2006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成為當時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最年輕的研究員。近20年來🦩,她曾獲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2004)🧏‍♂️、全國優秀博士論文(2005)、 “上海市科教黨委系統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獎”(2009)、中華女醫師協會基礎醫學創新獎(2011)、等多個人獎項。特別是在2007年,她被全國婦聯🪄、中國科協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等單位聯合授予了第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該獎項(當時)全國每年僅評選5名👰🏿‍♀️,2018年獲得“全國血防衛士”稱號。

俗話說“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在成果與成績背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靜下心🚋、認真學、踏實幹的科研工作者,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胡薇同誌對工作執著追求,有著堅強的毅力。她碰到過難關, 也遇到過坎坷, 但她從不氣餒, 總是帶著燦爛的微笑💘,鍥而不舍、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工作中。正如她曾經說過的那樣——自己手頭平凡的工作就是一座寶貴的鉆石礦👨🏼‍🏭,只要好好挖掘,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鉆石”。無論做什麽,只要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地去做,都能收獲豐碩的果實。

章真 恒行2平台附屬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主任

一.率先在國內建立優化的消化道腫瘤治療模式,為改善療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做出重要貢獻

直腸癌方面🧘🏽,率先在國內建立優化的直腸癌新輔助治療模式:領銜開展III期多中心研究在國際上首次證實伊立替康在直腸癌新輔助治療中的價值🥍,將療效較傳統方案提高了近一倍🐣,為患者實現保留器官功能🕵🏼、極大提升生活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胃癌方面👨‍🎤,在國內率先開展胃癌新輔助和輔助治療模式,使原先無法手術切除的胃癌患者實現手術切除🙎🏿‍♂️🛅,生存時間得到顯著延長⛪️。

二.積極推動消化道腫瘤精準放射治療的發展,為精準醫療的實踐打下堅實基礎

率領科研團隊應用最新的類器官技術預測直腸癌新輔助放化療療效,結果顯示類器官預測敏感性與臨床結果符合率高達87%,為直腸癌精準新輔助治療提供了依據和可實際應用的手段🅰️💁‍♂️。

率先利用ctDNA芯片通過液基活檢無創檢測技術🍃,監測患者療效🧑🏼‍🦰,建立ctDNA療效預測模型,為精準醫療的實踐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建立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放療新技術平臺、開發自主創新技術方法

率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平臺探索智能放療、適應性放療模式;主持放療中心開展了IMRT👩🏻‍🍼、SBRT🦶🏼、VMAT、4DCT及IGRT等先進技術,探索建立放療規範流程和質量控製標準並與國際接軌🏔🫳🏽。

針對放療中呼吸運動引起的靶區移動而產生的影響,帶領團隊自主研發被動呼吸控製技術並將其應用於胃癌臨床放療,顯著降低治療相關不良反應,並獲得專利認證。

四.參與製定和編寫全國消化道腫瘤診療指南和規範👷🏻‍♂️,為提高我國消化道腫瘤診療水平做出積極貢獻

作為專家組成員和放療部分的負責人🧘🏿,參與撰寫消化道腫瘤診療指南❕,並多次擔任國家級👨‍❤️‍👨、省部級等各層次繼續教育授課🏪;並通過開展大型多中心臨床研究、三級醫院間重大會診等活動,團結和帶領全國多家兄弟單位共同推廣和優化消化道腫瘤新輔助放化療的應用模式,為更多消化道腫瘤患者帶去治愈的希望。

五.提升我國胃腸道腫瘤放射治療的國際影響力

作為國內唯一受邀學者參與美國NCCN指南編寫討論🚴🏼‍♀️、ASCO會議論文評審💵;作為國內放療唯一代表加入NCI直腸癌工作組👨🏼‍🎤、NRG的non-CRC委員會和歐洲核子研究委員會委員;研究結果發表於 JCO(IF=32.9)🏍、Cell stem  cell(IF=20.8)等國際頂尖期刊⛹🏽‍♂️;受邀擔任放療權威雜誌編委🔳,受邀在ASCO,ASTRO等會議上講課和主持,提升了國際放療同行對我國放療尤其是胃腸道放療的認識和影響力。

六.建立人才梯隊,推動重點學科建設

目前已累計指導培養博士研究生28人,碩士研究生7人,對研究生和基地培訓醫師加強系統化教育,減少過早專業細分可能造成的技能缺失和發展局限性;針對醫學物理師人才不足的問題,率先探索並建立了醫學物理碩士的教學模式👩‍⚖️,在國內率先引入國外住院物理師培訓體系,並作為國內首家單位於2018年提交住院物理師認證申請及派出首個聯合培養生。

任職恒行2平台附屬腫瘤醫院放射治療中心主任,該中心為原衛生部重點學科,985、211重點學科;上海市放射腫瘤學臨床醫學中心🥶、放射治療質控中心;帶領腫瘤醫院放療科成為首家通過美國NCI/NRG放療質量認證🚴🏿‍♂️、可進行國際多中心研究的單位。

製圖🛤:溫瑞琪實習編輯:邊欣月責任編輯🏇🏼:李沁園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