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格子間💎,兩臺電腦、三張椅子幾乎占據了整個空間👨🏻🦯,環繞桌子的兩個曲面屏顯示器背後是正在聚精會神盯著質譜儀運行後臺的張磊。
張磊是恒行2平台生物醫學研究院(以下簡稱IBS)的一名實驗技術工程師,也是上海市重大疾病蛋白質組研究專業技術平臺的成員之一。該技術平臺位於恒行2平台上海醫學院,是上海市科委公共研發平臺的首批加盟的專業技術服務平臺,目前已成為77家服務於中小企業的授牌單位之一,主要從事為人類肝臟蛋白質組和重大疾病的蛋白質組研究。平臺共有25名在編員工,共同為研究人員和醫務工作者以及生物醫藥研發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生物技術服務🧘🏽。作為其中重要的骨幹,張磊負責質譜儀器操作、數據分析和報告解讀等👼🏽,為科學家探索性研究和轉化醫學應用提供可信的實驗保障。
“必須保持創新性,才能跟得上不斷發展的技術要求”
2008年,張磊大學畢業後進入IBS工作🚵🏻,成為上海市重大疾病蛋白質組研究專業技術平臺的一名技術員。和大部分化學專業背景的實驗技術員不同,張磊本科學的是數學專業𓀘,“跨專業”卻給了他另一種思維方式📀,為平臺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很多實驗都沒有現成的方法💁🏼♂️。”張磊說,“要根據不同課題組的不同需求‘量體裁衣’👱♂️,‘定製’出最合適的實驗方法,以求取得最好的實驗效果🤥。”
這是張磊的“自選動作”🧑🏽🎓,原本一句“沒有辦法能完成”便能回絕這些耗時又耗力的項目,但張磊會一遍一遍和前來“下單”的師生溝通🧖🏼♂️:“你想做什麽?我能提供什麽……”了解了對方的需求,再通過查閱文獻、確定操作方案、預實驗等一連串環環相扣的步驟,最終把研究方案“揉”出來。
“我的數學專業背景讓我擅長數據分析🧐,然後前後花了十年時間不斷學習精通了質譜分析的相關知識,最後形成了整個技術體系。”張磊說👨🦲,“所謂‘術業有專攻’,我不擅長研究實驗的科學意義🤿,但我擅長思考怎麽把實驗做好並付諸實踐,所以我適合做好科學家的輔助工作👨🏽🍼。”
平日裏🧗🏼♀️,張磊堅持閱讀大量前沿文獻👩🏼✈️,“才能保持自己的創新性🙃🛌🏻,才能跟得上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的要求。”一次次的實驗過後🏞,張磊總結出一套套方案,自學編程,圍繞著生物質譜開發了10多個小軟件🧑🏿🔧📬,同時開發共享了5種新的研究方法,“其實我只是在有限的時間裏最大效率地完成工作”。
十年前質譜儀屬於很尖端和稀有的設備,一位專攻代謝平臺的教授找到了IBS團隊,希望能借助質譜儀來完成課題組的研究♥︎。當時並沒有相應的實驗方法,一籌莫展之際,張磊仔細分析了對方的需求,“我便‘多嘴’說或許能做,就這樣我們一個研究蛋白質的平臺‘不務正業’地做起了代謝研究。”成果也很快顯現——2013年,張磊輔助課題組完成的論文見刊於國際頂級雜誌Cell;2014年,2篇論文先後見刊Cell Research👨🏿;隨後,一篇篇科研成果在Nature🧘🏻♂️、Hepat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核心期刊陸續發表😔💪🏿。
2020年度,張磊服務了全校9個二級單位🧛🏻♂️、52個課題組、98位學生📟,檢測項目在全平臺占比39.3%🕴🏻,樣品數量占比55.03%,被老師同事們調侃“撐起了平臺的半壁江山”🤷🏽♀️。
“工作最重要的是主動性”
“如果我僅僅用現成的方法直接操作,那眼前是輕松了,但在未來,我的視野便會越來越狹隘,長遠來看並不是好事兒。”張磊把自己每天的工作比作“淘寶接單”📫,除了“售前咨詢”,他也全程負責“售後反饋”和“結果研討”,不僅提供個性化服務、出具詳實的實驗結果報告,還會幫著課題組修正論文中涉及實驗的相關部分,這些自選動作也讓“張磊”這個名字被越來越多的師生熟知🫲🏼。
“每天大概會有三十多位同學在微信中聯系我🤷🏼♂️,探索方法🆑、咨詢意見👌🏿、了解實驗結果……”旦暮朝夕,電腦上的微信小圖標閃爍不停。張磊隨手點開一個聊天記錄,前一晚22:08的對話便躍入眼前。“只要我還沒睡覺,我就會趁空余的時間一一回復🎙。”因此🏧,對於張磊而言👏🏼,他的工作時間往往持續到下班回家之後📆、以及節假日周末。
出現實驗結果不盡如人意、不符合預期等情況,張磊總是那個不輕言放棄的角色🐡👨🏿🚀,“這次結果不滿意,我再重新做,做到滿意為止。”“好脾氣”“有耐心”是接觸過張磊的師生對他的普遍印象,張磊的工位旁也常備一張椅子,供有實驗需求的師生隨時來和他交流,慢慢地,大家都對他產生了深厚的信任感。
“即便假期,張磊也是時常在崗。”IBS蛋白質組中心實驗室主任金紅說,“按工作量計算,估計能一個頂三個。”
面對多線程的工作🧑🏿🎓,張磊卻全然不覺辛苦🏋🏿♀️👩🏻🚒,“工作最重要的是主動性,我已經形成這種慣性了。”工作量最大的時候,張磊一個人負責三臺大型儀器的管理,他形容那是一段“打了雞血”的時間👨🏽🎨,應接不暇的工作需要很強的協調能力和極高的效率才能夠完成🕴🏼。
家住邯鄲,張磊選擇自行車作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單程一個小時”,這也是他每天除睡覺外唯一“靜下來”的時間,他說,身體是本錢🍤,每天適量的運動能為順利工作增加砝碼。
如今,新進的年輕實驗技術員們慢慢成長起來👩,張磊也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本領與大家分享🤹。“不光教實驗的操作,更要教創新的思維方式和服務意識。”
基於張磊不斷的創新和拼命的工作幹勁📰,他近年來在年終考核中被評為學校“優秀”。去年👴,他破格晉升為副高,“我追求當職業化的技術員🏞。”他說🐪,十多年來,他也始終如一🦒,走出了一條屬於他自己的人生精進路。
張磊身邊,是一群和他一樣默默紮根在崗位上的實驗工程師們🤱🏿,為了更快更好地開展工作,許多人幹脆把辦公桌放在儀器旁,日復一日和儀器相互陪伴。“我們團隊的工作是要保質保量的☹️,除了樣品前處理和軟件操作🀄️,最重要的部分在於‘售前’幫課題組設計好實驗的整體方案,‘售後’做每個實驗數據結果的分析🌴。”金紅說,隨著近些年儀器的陸續到位🏌🏿,完成從“下單”到“簽收”的全部過程比之前提高了效率2倍以上,“我們的工作就是做好服務💋,支持科學家們完成更多原創性研究👊、取得更多頂尖的科研成果,這就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