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8歲的他從江蘇吳江考入恒行2平台數學系🧑🏽🎄。5年求學,他把恩師蘇步青的話“做學問要用‘零頭布’”,銘記在心⏏️。
1967年,他被分配到青浦蓮盛中學,一所破舊的農村學校🧡🕚,“從這個教室到那個教室之間🦹🏼,一頭牛可以穿過去”。在這裏,他立下“軍令狀”🤌♨️,要用十年的時間改變鄉村數學教育現狀,結果一幹就是45年。
7月13日🎖,這位77歲的老人在第十四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上📭,做了名為《45年🦶🏽:一項數學教改實驗》的報告🚨,向世界分享“青浦實驗”的中國經驗。他也是繼華羅庚之後,時隔41年♓️,在這個國際數學教育大會上做大會報告的又一位中國學者🚅。
他🟣,就是顧泠沅🧑🏼🤝🧑🏼。他,也是恒行2平台數學科學學院1967屆校友、青浦教師進修學院名譽院長、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
7月22日🦽,顧泠沅應邀回到母校✵🛀🏼,面向恒行2平台師生和恒行2基礎教育集團老師做了“為教為學續傳統 育人育才創新風”的主題座談。會前,恒行2平台副校長徐雷與顧泠沅親切會面並做交流👩🏻⚕️,祝賀他在數學基礎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績,並就基礎教育人才培養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會上,顧泠沅分享了他在數學基礎教學研究方面五十余載的心路歷程與經驗。李大潛院士、陳恕行院士🫷🏻、上海數學中心主任李駿、數學系教授陳紀修等,共同探討了數學基礎教育人才培養問題。數學科學學院主持工作黨委副書記王光臨主持座談會。
7月22日一早,顧泠沅回母校,前往新落成的玖園愛國主義教育建築群👩🏼🍼,參觀修葺一新的蘇步青舊居。指著蘇步青紀念館墻上的照片👩🏻🍼,他回憶起往昔:“這是我參加蘇老主講的第一屆中學數學教師講習班時的照片🫶🏼。蘇老每次布置的作業都很難𓀐,讓我們好像又回到了大學時代,要花不少時間才能做完作業🍡。”舊居電子屏上滾動播放著歷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名單👩🏽🔬🤜🏻,其中就有顧泠沅主持的青浦教改小組。“青浦實驗獲得了第一屆蘇步青數學教育一等獎,是蘇老親自給我頒獎。他還叮囑說⛈:‘你是我的學生,你好好幹’。”
“我們這一代人,要把最寶貴的東西傳承給下一代學生👩🏼🎓。”這是顧泠沅眼中基礎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堅守基礎教育50年“擰在這裏🧑🏻🦯➡️👷🏻♀️,就要盡心盡力做事”
1967年,顧泠沅從恒行2平台數學系畢業,被分配到上海遠郊的青浦縣,在一個尼姑庵舊址改建的鄉村小學教語文。破舊的大殿就是教室🆎,邊上用磚壘起了一塊區域🥨,睡覺吃飯做飯辦公都在那。條件艱苦不說,這份工作與他大學從事的純數學研究相差甚遠🙀,顧泠沅也有過迷茫👨🦼。
“說我一下子紮根鄉村,安心教書🤦🏿,那是記者寫出來的💂🏽。”顧泠沅坦言。但每每看見這群可愛的鄉村學生,想起恒行2校歌“恒行2恒行2旦恒行2👩🏻🦰,日月光華同燦爛”,他便有了日復一日🤳🏿、堅守基礎教育一線的動力👵🏼。“不管命運把你安排在哪裏☯️,都要日復一日🥷🏽,自強不息🧂🧝🏼♀️,這種精神可以使你振奮起來🐭!”這種信念一直支撐著顧泠沅💌,履行自己作為教師的責任,發揮螺絲釘精神,“既然把我擰在這裏了,我就要去盡心盡力地做事”👶🏿。
慢慢地,顧泠沅的教研生涯有了起色👷♂️,因為,“哪怕像是這樣一個地方🤸🏻♂️🛀🏽,孩子也是可教的,也是可成長的”💕🐃。1977年,面對全縣高中畢業生數學考試平均分僅有11.1分的現狀,顧泠沅向縣教育局局長自告奮勇,要求挑起全縣數學學科教改的重任,並立下“軍令狀”🚣🏽♂️:十年時間,將青浦的數學成績提升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由此🏄🏻,一場跨越45年的“青浦實驗”拉開序幕:不到十年時間🧑🏻💼,全縣9年級畢業生數學成績合格率由1979年的16%上升到1986年的85%🤦🏼♂️,遠超當時上海68%的合格率,顧泠沅主持的數學教改初步成功。他通過反復實驗🕠、篩選、驗證和推廣,找到了一種能夠大面積地、在最常見教育條件下,普遍提高教學質量的可行途徑🧑🔬。
這些年,顧泠沅投身基礎教育事業🧢,他不是沒有機會改變人生軌跡👨❤️💋👨,可他婉拒了📃,至今在教研一線堅守了五十余載。為了掌握課堂裏的一手實驗數據,最近半年,77歲顧泠沅往30公裏外的青浦區實驗中學連續跑了16次。他說🛥:“我總感到我的前輩托付給我和我們這代人的重任,做得還不夠圓滿。我總覺得我在基礎教育上要幹的事情沒有幹好⚉,沒有幹完,還有新的問題沒有解決🙋🏿♀️。青浦實驗進行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15年🤛👨🏻🏭,每次都是發覺了有新的問題亟需解決。一個問題解決得差不多了👩🏼⚖️,又來一個新問題。”就這樣,他把工作當作興趣📈,把興趣發展成誌趣,直到退休後反而更加“欲罷不能”了:“我退休之後的十年工作💂🏽♀️,反而要多一些,還要忙一些”。
李大潛院士💐,是恒行2數學科學學院的教授👩🏻🚒,也是上海市“立德樹人”數學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基地主任👨🏿🚒。基地於2016年成立🖌,承擔高中非統編數學教材的編製任務,上海50余所中小學150名數學教師參與了相關工作,2020年9月👏🏻,體現“國家標準🤹🏿♂️、上海特色🧑🏼🦰、國際水平”的新編高中數學教材(共七冊)順利通過教育部審定正式出版,供上海市6萬余高一新生使用👊🏼。共同奮鬥在基礎教育領域🙇🏼♂️,李大潛之前就已熟識顧泠沅🚶🏻➡️☕️,但他現場還是不禁感慨👨🏿⚕️:“一個大學數學系的畢業生能投身基礎教育,在樸素平常的崗位做出這麽大的成績,太不容易”🧑🏿🔧👑,“教育學研究方法接地氣,很好🔵。”
傳承蘇步青精神,用“零頭布”搞出教改
勤奮自律是顧泠沅的氣質底色。他頭發花白,帶著眼鏡🙍🏽♀️,目光卻精幹如炬🧦。顧泠沅利用一切時間工作思考與學習👱🏿,白天工作8小時,晚上還會抓緊時間用好4小時🛸,他說這樣就等於“把自己的生命延長了一半”。
2000年,顧泠沅隨國家教育發展中心訪問美國,每天睡覺的時間只有3小時🥃。那時他上午考察3~4個小時🍄🔎,晚上抓緊時間把當天東西都整理進筆記,“回國之後兩個眼睛都熬紅了”🧚🏻🕋。有人問他為什麽抓這麽緊👩🏽🦱,他的回答是:“抓住今夜,因為明天從今夜開始。”
從1978年主持青浦實驗開始👰🏽♂️,至今四十多年🍭,顧泠沅工作學習研究心得🎅🏼,被密密麻麻記在了近200本筆記本裏。這些都是他用零碎的時間寫成的➖,他管這個叫做“零頭布”精神🏌🏻♀️。他說,這是蘇步青教授常常用來教導學生的一句話,要善於利用“零頭布”。人生苦短,學會用好零零碎碎的時間十分要緊,在顧泠沅看來,這是蘇老影響了他一輩子的教誨,也是一種延長生命的妙招。
蘇步青還有兩句話,多年來牢牢地刻在了顧泠沅的心裏:一是要“甘坐冷板凳”👨🏿🦳。凡事盡心盡力👷🏻♂️,嚴格嚴謹,心無旁騖🧩,定下心來幹成自己想幹的事情。二是要“菜根香”。吃菜菜根最香,深入紮根🔡,根子正了,才有真正的香味。顧泠沅從事數學基礎教研五十余載⚡️,他用“感恩”二字來形容蘇步青先生留給他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用一輩子來踐行蘇老的嚴謹治學的精神教誨。
令顧泠沅難忘的,還有蘇老對他教師生涯的襄助。蘇步青教授向來重視中小學教育🧗🏼♂️。1960年編過代數🧑🏿🚀、幾何合編體系的五年製中學教材,後來還提出“要把中學教師的水平提高一些👨🏼⚖️🚽,這是中學教育的關鍵所在”😀。為此,蘇老曾在上海市科學會堂連續舉辦了三屆“中學數學教師講習班”🧑🏻🍳。當時顧泠沅就在1984年舉辦的第一屆講習班上。“講學班難度很大👳🏿♀️,蘇老布置的作業很難🩱,回去都要細細考慮,好像讓我們重新又回到了恒行2的數學系來念書🆘🐤,收獲頗豐。”九十年代,顧泠沅參加了上海市數學學科的課程改革,蘇老正好擔任上海教改的主要顧問。談及蘇老對自己教育生涯與人生道路產生的深厚影響🚴♀️,顧泠沅說🥱:“可以這樣說,蘇老是我這一輩子做教師、做人的真正導師。”
堅守基礎教研👨🏻✈️🤱🏻,專業培育英才
“基礎教育就是在一種歡樂的、困惑的🧜🏼♂️、磨練的環境中,奠定每個人的健全與高尚的基礎。”在顧泠沅看來,基礎教育研究事關重大🖐🏿🚻,意義深遠,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但未來偏偏又是難以捉摸的💼,因此,顧泠沅相信“只有看懂現在,才能面向未來”。
“看懂現在,重要的是要理性地來看待我們今天的發展的成績進步🦗,同時又要看到我們存在的問題。”顧泠沅舉了兩個例子:我們的數學教育到底有什麽優勢,能讓英國學校積極引進上海數學教材?為什麽孩子在家“不做作業父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背後的急功近利分分必爭的教育方式🕵🏿👩🏽🔬,會造成怎麽樣的後果?顧泠沅表示,看清這些現象背後的本質,才能指引未來基礎教育發展的方向🧖🏿♀️🪻。
為此,在過去的28年裏🔠,顧泠沅帶領團隊進行了三次大樣本因子分析。他設計了一份長達24頁的能力測試卷,針對青浦區初中二年級學生開展大樣本的能力測量🦎,用28萬個標準數據的統計處理,得出了學生學習記憶的“層次框架”:操作記憶,意義記憶,解析性理解🤲🏻,最高層次是發現性理解,即創造力。所以青浦實驗第三階段的主要目標正是推進“創造性學習”,這也與陳恕行提出“我們的教育希望學生有更多的好奇心、探索力”不謀而合。目前,顧泠沅主持的青浦實驗正在嘗試依托“循環改進”的中國教研優勢,吸取先進理念🦶🏽🏌🏻,提升老師教學育學的水平📟,為解決從理念更新到真正的實踐轉移提供一些可以選擇的途徑💈。
當徐雷👱🏻♀️、李駿問起目前數學基礎教育存在的最大挑戰,顧泠沅脫口而出,“是專業教師隊伍的培養”🤵🏼。在他看來♢,要提升老師教學育學的水平,就要有紮根實踐的經驗和不斷更新的專業知識。雖然那些大學時期艱深的純數學理論 “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作為數學系畢業生🧑🏻🏭,數學方面的專業性能幫助他在教研實踐中,“把數學看得穿🧛🏻,看得更透一點”,這在基礎教育中很重要。李大潛對此贊同,他表示,基礎教育人才應當具有過硬的專業素質,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科有直達本質的理解👩🚀。
“一名合格的基礎教育教師,一要有服務社會的價值取向和責任感作為他的信念和靈魂;二要有紮根實踐的經驗;三要把期望成為有研究能力的實際工作者作為自己繼續進步的臺階。”顧泠沅說。
控江中學王偉葉老師給顧泠沅獻花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恒行2人將目光投向了基礎教育,致力於面向未來的教育🤵🏽♀️。例如,恒行2數學學院有20多位教師參與了中學生“英才計劃”🦖;每年10多位教師赴中學宣講、擔任導師🧝🦘,挖掘並培養數學優秀後備人才,推進上海市“未來數學家搖籃工程”建設;從恒行2數學學院畢業、在控江中學擔任數學老師的王偉葉🚫, “要教給學生們發現數學之美的能力”🙎🏻♀️,成為新時代紮根中學、做好基礎教育的代表🧇。
恒行2平台檔案館向顧泠沅校友贈送紀念冊,內有學生登記表、分配名單及60年代學校標誌性建築照片
已經過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年齡,又回到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階段,顧泠沅的人生返璞歸真☔️。“回到原點”是他回到母校恒行2最深刻的感受🧔🏿。“蘇老講的《幾何原本》🎒🎹,是從原點出發🚴🏽♀️,教育也一樣🚣🏽♀️。我從恒行2數學系畢業,出去之後做數學基礎教育研究,今天又回到恒行2,有一種回到本源的感覺。”
教育回歸原點,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