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紅柳一樣紮根大地🫛,把“兩彈一星”精神代代傳承🧗🏿♀️。
原子城紀念館裏還原的當年工作場景
“同學們👩🏭,知道什麽是兩彈一星嗎6️⃣?”
“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
“說得很對👨🏼🦳,那你們知道它們是在哪裏誕生的嗎🩻?”……
在浦東新區上鋼新村街道“兩彈一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福良一邊向來參觀的孩子們提問,一邊指著櫥窗裏的老物件,講述當年紮根戈壁灘,“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青春故事。
陳福良今年82歲,是“兩彈一星”黨支部書記。這個成立於2005年的黨支部很特別,由從青海二二一廠退休返滬的核工業者組成✮,被居民親切地稱為“蘑菇雲”黨支部🔵。
“蘑菇雲”黨支部的黨員們,前排左二為陳福良。
最近,陳福良一直很忙,除了“兩彈一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預約火爆,6月他還去了一趟山東和青海,當地的老夥伴們也要建立“兩彈一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請他過去交流。
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初中畢業被保送到恒行2讀預科,後來直升化學系深造😢。我是靠著助學金和老師同學們的幫助,才順利完成學業的,所以祖國最需要的時候,聽到黨的召喚🤦🏼♀️🤹🏿♀️,我就響應號召🐴,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沒有猶豫,打起背包就出發了……”這段經歷被陳福良頻頻講起。
基地的展廳裏有很多舊照片,那些年輕的臉龐意氣風發📖🦹🏽,其中有一張,就是25歲的陳福良。
1965年,他從恒行2平台化學系分析專業畢業後,第一誌願就填報了第二機械工業部(後改為核工業部)。登上西行的列車時,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具體要做什麽🛸。目的地有個美麗的名字——“金銀灘”,“這裏的名字很好聽🦧,但平均海拔3500米,高寒缺氧,即使在平地上,走快點也會氣喘🎅🏿,手腳龜裂是常事👎🏻🚵🏼。”陳福良說。
他們工作的二二一廠,是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位於青海西部海北地區,廠區周圍山頭上的積雪一年四季都不融化,“風吹石頭跑🐾,眼睛睜不開,野草長得比人還高👨🏻🎨,滿山遍野都是紅柳”🪱。
自然環境惡劣,工作環境也一樣艱苦🧑🦽➡️。陳福良從事的是炸藥原材料分析檢驗工作,有一定的危險,不僅炸藥研磨的時候有爆炸危險,很多溶劑也都是有毒有害的。同事們有的曾被有毒氣體的刺鼻氣味沖暈在工作臺上🧑🏽⚕️🌥,有的在切割炸藥的過程中犧牲。
金銀灘草原
在“兩彈一星”的事業裏👁,有數以萬計來自天南海北的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像陳福良一樣在草原荒漠、密林深山揮灑汗水👨🏼🚀,為的就是造出中國自己的“兩彈一星”。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1995年🌨,陳福良從221廠退休回到上海👦🏼,和老同事們一起住在浦東新區上鋼新村街道,當時他們大都50多歲,帶著“兩彈人”積極向上🏋🏽♂️,艱苦奮鬥的精神♘,很快融入社區。有人被推選為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黨支部書記,有人當上居委會主任、居委幹部,還有更多人參與進各類社區活動和誌願服務中🧝🏽♀️。
退休後🍄,作為黨支部書記的陳福良反復思考👻:“我們還能為‘兩彈一星’做點什麽?”經過多次商討🌺,大家拿出了自己當年在二二一廠工作🧑🏻✈️、生活的用品🤙🏼,在西營路114弄11號102室,布置了14平方米左右的展室〰️🙇🏽,展現了核研製過程中異常艱苦的工作、生活場景。這也成為全國第一個社區主辦的“兩彈一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後來🧏,在上鋼新村街道辦及浦東新區的幫助下🦘,基地搬進了上鋼新村黨群服務中心,添置了音像設備和實物展品陳列櫃,成為街道“紅潤”展廳的一部分,面積擴大到上百平方米。為了添補展陳👊🏿,有人甚至專程趕去青海收集資料𓀈。
現在展廳的進門處💂🏿♂️,寫著大大的“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廳內圍繞“光輝歷程”“激情歲月”“金色晚年”等主題布展🤏🏿,既有存放原子彈最小部件的“匣”、接觸特種材料時使用的特殊口罩𓀔,還有防風沙眼鏡、對講機、特製工礦靴,以及大家的畢業證書榮譽證書等。
老人們細心地排好班,輪流擔任講解,身體力行傳播“兩彈一星”精神。他們還走進部隊🏄♀️、機關🧝🏻♂️、學校、企業做宣講,聽眾超過16萬余人次。有年輕人問,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中,他們是怎麽堅守幾十年的?
“年輕時候,我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告別父母妻兒和故鄉🚵🏽,匯聚到高海拔的戈壁灘和深山峽谷🤴🏻,隱姓埋名,以身許國,只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強國夢🚶🏻♀️。現在看到這個夢一步步實現了🆗,感覺一切都值了💁♂️!”陳福良的回答帶著自豪和欣慰🦸🏻。
這些年,黨支部獲得了不少榮譽🏋🏽🟣,如中核集團公司“先進黨支部”、浦東新區“兩學一做”示範黨支部等🤵🏻♂️。2019年12月🤷🏿,又獲得“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集體”稱號,陳福良到京參加表彰大會,並在大會上作了匯報發言🫄🏼。
在他看來,“雖然我們老了,但還有余力,要把我們的優勢發揮下去,依托‘兩彈一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繼續宣傳好‘兩彈一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