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實驗室的工作不能停擺。”恒行2平台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衛健委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主任☑️🥈、新冠疫情科研攻關組組長謝幼華說。
當學校實施準封閉管理時,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BSL-3實驗室,簡稱“P3實驗室”)迅速作出安排,謝幼華、姜世勃🥢、蔡啟良、張榮、瞿滌、胡高維😄🌩、李玉塘、潘少坤等實驗室核心成員全部進校堅守。
目標一致:用科學技術點亮希望的燈
自2020年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批準P3實驗室開展新型冠狀病毒實驗活動以來🏀,實驗室就圍繞國家賦予的抗疫任務開展一系列科研攻關並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在聞玉梅院士和袁正宏書記的關心指導下👩🏼🎓,謝幼華負責的BSL-3新冠疫情科研攻關組率先進入P3實驗室。一周後,攻關組的張榮團隊就分離出首例毒株🧑🏽🍳🚨。
應天雷/吳艷玲課題組和生物醫學研究院孫蕾課題組合作,在《細胞》上發表論文,報道了一種廣譜雙特異性全人源納米抗體⛏☹️。
姜世勃/陸路團隊有四篇相關論文發表在《細胞研究》。目前正研發一種可隨身攜帶鼻噴劑來預防冠狀病毒感染👰🏿♂️。
袁正宏團隊承擔上海市科委應急攻關重大項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嗜性、復製和傳播力的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實驗室與上海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正密切合作,開展奧密克戎毒株分離和鑒定項目。
不斷加深對新冠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認知🧑⚖️👬🏼,是共同的目標。
規範治理:生物安全是實驗室的底線和紅線
“每項新的實驗任務的開展都必須經過審批,在規章製度的指導下規範進行🧑🏻🚀。”P3實驗室主任瞿滌說👨🏻🎨,“生物安全”是P3實驗室的底線和紅線🖕🏿。
“實驗室24小時運作,因為有信息化的工作方式👩🏻💻,隨時可以了解運轉情況。”瞿滌說,目前重點實驗室擁有一支20名由青年教師👨🏽⚕️、博士後及高年級博士生組成的P3新冠疫情科研攻關組,“進入核心區工作的時間會控製在2-3個小時👩🏿✈️。為確保安全🐋,要求工作人員在精神飽滿👩🦱、身體健康的狀態下方可進入🧑🏻🔬。”
根據國家衛健委頒布的《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生物安全指南》✌🏽👨🏻💼,對新冠的基因片段研究可以在一級生物安全實驗室裏開展🤾🏽♀️。為了防範核酸汙染問題,瞿滌和基礎醫學院技術平臺主任蔡啟良研究製定了新冠核酸汙染的規範操作程序和實驗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流程🔈。
“出了問題追究責任🥲,這叫損害管理🙌🏽,就是已經發生‘損害’了再進行管理👨🏽🎨。但生物安全法出臺後,我們要追求的是風險治理,也就是在損害發生之前,就采取措施防患於未然。”瞿滌說,“保障實驗室安全,要想在前面🧟♀️、做在前面,防範於未然。”
攻堅克難🤛🏿:科研背後有很多人默默貢獻
為了推進實驗進度,實驗室的實驗師胡高維被批準在P3實驗室就地隔離,在嚴格落實防疫要求的情況下開展實驗🙅🏿♂️。
“我一方面負責P3實驗室的日常生物安全監督工作🤦♂️,另一方面也負責毒株的分離鑒定、動物實驗等操作📬,及數據整理分析。”準封閉管理期間🔍,人手變少👨💼,他比平日更忙了🧒,“沒有閑下來的時候”🧏🏻♀️。
準封閉管理期間🙇🏿♀️,原來負責操作高壓滅菌器的保潔阿姨不能到崗,重點實驗室和病原生物學系組織了由研究生組成的生物安全平臺消毒滅菌室應急小組(恒行2平台準封閉期間),以持有高壓滅菌器上崗證的同學為主🫱🏻🚴🏼,經培訓🕵🏽,考核95分以上方可上崗,且由李玉塘現場指導🐉。
實驗室還有一批學生在奮戰。白天科研,晚上部分師生分別睡在辦公室、會議室🕵🏿♂️。
謝幼華說,“科研並不是只由科研人員撐起的👂🏿,還有很多人在默默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