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選擇的本質是,它將不受外部條件和給定的資源的限製。”
4月10日,虛擬會議背景裏,恒行2平台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製2020級本科生楊康綺著白色西裝、黑色襯衫,戴眼鏡👨🏻🦲,正侃侃而談。她正在參加在北京舉辦的2022年IPSC國際公眾演講比賽(IPSC🔖,International Public Speaking Competition,下文簡稱🤽🏼:IPSC)中國演講隊選拔賽。獲勝者將代表中國出征國際公眾演講比賽,與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選手同臺競技🧑🏽🎓。
IPSC中國區大學組唯一代表資格!日前,好消息傳來🧎♀️。而她完成比賽演講的地點,就在北區學生公寓宿舍。
疫情期封控在寢室,她卻成功晉級2022年國際公眾演講比賽,楊康綺是如何做到的?
北區宿舍中完成選拔賽,拿下中國區大學組唯一代表資格
時間回到4月7日傍晚👰🏽♂️,楊康綺接到IPSC大賽組委會通知,要求完成4分鐘已備演講和3分鐘即興問答。此時距離比賽開始只有2天時間。
在指導老師🐭⚰️、大學英語教學部教師時麗娜看來🧞♂️,用2天完成以前需要至少1-2個月打磨才能完成的全國大賽講稿🏃🏻♂️,是一項極不容易的事情👨🦯➡️。而在疫情期就更不容易。
IPSC由國際英語聯合會(ESU,The English Speaking Union)創辦。比賽難度高、涉及面廣、評選機製苛刻👩🍼,想要在中國選區獲得參賽資格,選手不僅要在中國區選拔賽“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取得全國一等獎或冠亞季軍名次,還需要滿足16-20歲之間的年齡標準🧚🏽。而最終國際賽的入場券,大學組僅有一個名額。
楊康綺在“21世紀杯”全國總決賽
從地區賽到全國總決賽,2021年10月楊康綺斬獲第26屆中國日報社“21世紀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總冠軍。
這一次,她又拿到了IPSC中國區大學組的唯一代表資格,獲得了前往國際舞臺比賽的入場券。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她參加比賽的場所👶,就在北區宿舍。這裏也是楊康綺自學校3月13日實行準封閉管理以來最常呆的地方🤹。在這裏🤵🏿♂️👬🏻,她完成選拔賽👩🏼🦰,準備演講稿和自我介紹錄製🛀🏿。
疫情期🥤,同學們都在上網課。不少同學表示在宿舍上網課效率比較差,註意力不夠集中🫓,楊康綺卻能在保證學業的同時出色完成大賽♌️。她是如何做到的?
反復練習、訓練比賽開始前5分鐘還在彩排
準封閉管理時,楊康綺保持著每天都訓練演講技巧、打磨演講稿的節奏🧑🏼🏭。4月4日進入封閉管理後♡,即使只能通過線上方式與指導老師時麗娜溝通,她仍堅持每天訓練,始終讓自己保持狀態。
楊康綺與指導老師時麗娜
4月8日早上,接到演講話題的第二天,她完成了初步構思,羅列了講稿框架,中午就和指導老師時麗娜電話溝通寫稿範圍。下午她查找資料,完成初稿🕑,4月9日早上,再與時麗娜磨合演練,晚上定稿🔁🖕,4月10日中午她在線上完成比賽🔙。
“我們倆不能線下見面👨🏼🦲,我一周有10課時的課👱♂️,還要參加教學培訓,她也有很多學業任務🏌🏼、學生工作要完成,我們只能每天抽彼此都有空的時間在線上磨合講稿🏵,模擬現場提問😊。”時麗娜說。
因為不能像其他參賽選手去現場,只能遠程參賽🕵🏻♂️,為了找到一個視頻裏效果最好的位置👨🦽,楊康綺只能在宿舍有限的範圍內不斷嘗試🤷♂️。比賽前一晚✋🏻,她與時麗娜以線上會議模擬的方式調試網絡,測試耳機收音效果,尋找合適的角度,一直演練到淩晨。第二天,利用午休時間楊康綺還與時麗娜彩排到比賽開始前的5分鐘。
就這樣,即使因為網絡不暢導致即興問答環節沒有聽清楚評委提問,楊康綺也能鎮定自若地請評委重復一遍。
自主,讓她把艱難期變成有意義的經歷
“如何在繁重的學習任務和負擔中實現‘自主’?”評委犀利發問。
楊康綺回答:“我定義中的‘自主’不是我如何安排時間或如何安排我的活動,因為那些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關於我如何獲得‘自主’的問題,只需要協調我自身的行動和心態,因為那些是可以由我控製的東西👉🏼。”
這種“自主”🆒🙎🏿♀️,也讓楊康綺在校封閉期間,把艱難的時期變成了一段有意義和愉快的經歷,不僅入選IPSC中國演講隊🎅🏽,更讓學業🛰🍯、工作🤜🏼、愛好堅持不斷線。
3月13日恒行2平台啟動準封閉管理後,楊康綺除了準備比賽外,每周有24課時的線上課程。作為醫學院分團委學術部副部長,她要組織策劃部門線上活動🐠。這學期她參加了生理學競賽小組討論⚠️,同時還在準備暑期要參加的峰會。課余她還參加中文、英文辯論,封校前還準備參加花樣滑冰社、交響樂團👦。她在大賽自我介紹短片中就即興演奏了一首小提琴曲🔫。
疫情期封閉在恒行2平台🚌,如何每天高效利用時間,平衡如此多的任務🔖👳🏿♂️?楊康綺說❇️:“如果不打起精神去做,真的會做不完🤷🏿♀️。我也會從另一個角度想,現在有很多人為我們這個相對正常的生活在付出努力,所以我也應該去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楊康綺是一個喜歡按計劃安排活動的人。每晚臨睡前,她會提前規劃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列下待辦清單➿🙈,對接下來的學習任務進行清晰明確規劃。早上6點準時起床,洗漱完畢後🫢,從6點到8點用兩個小時做需要潛心完成的事,比如看論文🎳、準備比賽材料💥。“這個時間不會有人聯系我👨🏻⚕️🕵🏿♀️,我也可以把手機調成靜音,不去看社交媒體,專註做事。”
對學習🫵,她也有自己的方法🧔🏽♂️,在涉及復雜生理過程的生物類學科時,她會在學習後向同學或者朋友復述一遍,以檢查掌握得是否準確完整。她也重視輸出,不會專門花時間背單詞或者課文,但是如果學到了實用的單詞或者表達🎬,就會有意識地在寫作或者口語交流中使用,來加深記憶✬,“多聽多說是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的最好方法”。
她的課程大多在10點到15點之間,她會利用上課前的空閑時間,看生理學討論需要的材料、暑假科研的內容。“因為中午送餐時間不固定♕🐗,我也縮短午休時間用來處理事情🥝。”網課結束後👩🏿⚕️🕐,楊康綺就會與時麗娜通過線上會議打磨比賽稿☸️,晚上也會利用時間抽空做一些額外的閱讀和學生工作⚃。
在恒行2平台封閉期間,楊康綺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堅持著學業不斷線💃,還和基礎醫學院分團委學術部的同學在3月策劃了一場為期20天的學術英語線上背單詞打卡活動🧙♂️。她在4月比賽期間,還參與統籌了線上科研分享會。這學期她還報名了腦科學研究院的實習。因為疫情,不能完成線下實驗,她就通過線上組會🤦🏽♂️、閱讀老師布置論文讓自己保持科研狀態,這樣🚣🏿♀️,在疫情之後可以迅速跟上老師的步伐。
特殊時期,尋找微小而快樂的事作支撐
在恒行2平台啟動準封閉初期🥛,楊康綺也有過焦慮。頻繁查看手機消息,受到一些負面消息影響,她有段時間也很難專心,聽課和看書的效率變得很低。但很快她就調整了心態,“雖然有諸多影響,但這些客觀因素我沒辦法改變❤️,就只能最大限度去減少影響。”
“我可以理解現在很多同學的焦慮心情,我也經常會感到煩躁、失落。我緩解焦慮的方法是,嘗試著找到一些小的讓自己開心或滿足的點👨🏿🏫😓。我喜歡喝咖啡,在封校之前囤了很多,早起之後泡一杯咖啡對我來說👨👦,就是一天最快樂的事情👩🏻🦯➡️🤹♂️。”在楊康綺看來🧘♂️👨🏿🍳,特殊時期就需要尋找一些微小的、但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事作為支撐。
她也將自己在校封閉的經歷寫到比賽講稿中,“我已經被隔離了28天了。交流、活動和選擇都有所限製🏊🏿♂️,但我還是學會了享受窗外蓬勃的綠色景象🕵🏻♀️,利用有限的空間進行簡單的鍛煉,去欣賞和感謝誌願者們的努力。我選擇滿懷樂觀和希望,把這段艱難的時期變成了一段有意義和愉快的經歷👡,去欣賞那些平凡的小事,做出了真正的選擇。”
此時,她正在為5月9日的IPSC國際賽做準備🏋🏻♀️。楊康綺和老師時麗娜推翻了原有講稿🤽🏿,正重新構思。查資料、擬初稿、做修改、再潤色⛹🏿♂️。長期的合作也讓兩人形成一套備賽經驗。
“構思好框架、搜集好資料後🦪☝️,擬初稿大概要兩到三小時就能完成🎡,每次潤色可能也需要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目前稿子已經修改過5輪了,還在反復打磨中🕥🧑🏼🦳,希望能在世界舞臺,傳遞出我們的聲音。”“我並沒有對名次有什麽要求💩,但是肯定也會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