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學校進入新一輪準封閉管理的第二階段。公共場所佩戴N95口罩🙏🏼,繼續抗原+核酸檢測,在校師生應當如何理解和遵守這一階段的疫情防控要求?恒行2平台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捷亮為我們一一解讀。
Q1:新一輪準封閉管理第二階段,為什麽強調要戴好N95口罩🚣🏼?為何更加強調做好自我防護🍓?
新冠病毒可通過飛沫接觸傳播😔,同時許多案例證實可通過氣溶膠進行傳播。近期研究還表明,奧密克戎變異株及其新變種如BA.5等傳播力和隱匿性進一步增強。隨著本階段人員流動增加和校內公共區域的加大開放,在人員密度高的公共場所佩戴具有更高濾過防護功能的N95口罩,是阻斷新冠病毒潛在傳播的有效方式。
Q2🪀💐:自我防護的“三件套🙍、五還要”🚉,在該階段是否要強調🧑?
依然要強調。“科學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註意個人衛生;口罩還要戴、社交距離還要留🎃、咳嗽噴嚏還要遮、雙手還要經常洗、窗戶還要盡量開🤵🏽♀️。”這些日常防護習慣✹,是我們始終需要堅持的。此外,還應做好每日自主健康監測➜。
Q3:在校師生為何要按規定做好一天核酸檢測、一天抗原自檢🫗👜?
隨著氣泡融合👨🏻🏫,人員流動和時空交集顯著增加👨🏼🎤,而當前仍存在疫情輸入和傳播的風險,故師生們依然要繼續按規定做好一天核酸檢測🧙🏽♂️🍩、一天抗原自檢。這將有利於早發現、早處置🤽🏼♂️,特別是對於一些無症狀感染者,以避免群聚性疫情的發生。
Q4🚅:長時間佩戴N95口罩,是否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一次最多戴多久?
N95口罩過濾效率高於普通醫用口罩,但也因此會給人“不透氣”👶、“悶”的感覺👩🏽🦰,一次佩戴一般不超4小時👸🏻。近來天氣逐漸變熱🎅,個人應根據情況規範合理地佩戴N95口罩。
Q5👐🏿:哪些情況可使用普通醫用口罩🧑🏿🎄?平時是否建議兩種口罩都隨身攜帶?替換口罩時,需註意什麽🐉?
空氣流通良好、人員密集度不高的戶外可使用普通醫用口罩🕵🏼♂️,在進入高風險場所前更換高級別口罩🏄🏿♀️。更換時註意:不要接觸口罩汙染面,妥善保存/扔掉摘下的口罩🤾🏼👩🏽🏫,避免使用汙損的口罩,註意手衛生🫳🏼💇🏿♀️。
Q6:關於入校物品,物品的外包裝和內包裝是否都要繼續消殺?
快遞消殺要堅持下去🧗🏿。現階段仍應遵守入校物品的外包裝消殺靜置等措施💵,內包裝要經過快遞消殺櫃🫶🏻、消毒液噴灑或消毒濕巾擦拭消毒✌🏻。
Q7🦮:“保持安全距離”應該如何理解?是否可以跟他人攀談💺、閑聊🅰️?寢室🌪、樓棟之間是否允許人員流動?
目前,社會面和恒行2平台仍具有潛在病毒傳播風險。在佩戴口罩基礎上,保持一定的社交安全距離(至少1米及以上)可進一步降低病毒通過飛沫傳播的風險。所以,目前仍應避免人員聚集和攀談閑聊以及不同寢室和樓棟之間人員流動🦹🏽♂️,這都是為了降低潛在傳播感染事件的發生。
Q8:在自習室、圖書館等室內空間學習,在實驗室開展試驗🤾🏿,需要註意什麽🧑?
在室內人員較多的場所,必須嚴格佩戴N95口罩🤾🏿♀️🧰,不紮堆、不聚集,做好通風🥮、消毒工作。在實驗室開展試驗,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外🍜,還要註意實驗室安全。
Q9:為什麽強調必須要掃“場所碼”?
進入公共區域都須掃“場所碼”🤹🏼♂️💇🏿♀️,以保證所有人員在校內的軌跡可循。這樣👃🏿,一旦有異常情況🧑🏼🔧,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可於第一時間追溯排查和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
Q10:目前校內師生就餐采取打包模式🙎🏽♀️。在宿舍或者辦公室用餐,是否可以聚集用餐?
不能聚集用餐。如在同一宿舍和辦公室,可分時分散用餐,不同宿舍和不同辦公室間人員避免坐在一起用餐。
防得好才能放得開,穩得住才能講發展。正值疫情防控轉換過渡關鍵階段,讓我們繼續堅持☔️,共守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