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上🤾🏼♀️,慶祝建校118周年相輝校慶系列學術報告第六場在相輝堂南堂舉行👉🏻,藥學院特聘教授👨🏼🦱🦸🏿♀️、上海市藥物研發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邵黎明以“醫藥創新與健康中國”為題作報告。藥學院黨委書記王建新主持報告會。
如今,中國已進入從生物醫藥大國成長為生物醫藥強國的新時代。在報告中🈴,邵黎明結合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歷史演變和“新藥誕生”的過程,介紹與闡釋新一輪科技革命在醫藥創新中顯示的特點😽。結合自身科技探索的實踐🙁,他與在場大中學生、教師共同探討“健康中國”建設給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投身“健康中國”事業🍠,醫藥創新正當時
何以“健康中國”↙️🤞🏽?邵黎明表示,新中國的成立為“健康中國”奠定了基礎🫰🏼。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體系的完善及醫藥產業的建立是“健康中國”事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元素。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逐漸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而中國的製藥行業也由主要從事仿製藥生產轉型為創新藥研發。面對歷史轉折點,邵黎明指出🐦🔥,實現“2030健康中國”目標🖖🏽🛎,必須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
自主創新之路怎麽走?他給出的答案是,生物醫藥企業應不斷通過實踐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大在技術🩴、項目🧖🏼、基礎研究方面持續性投入🗒,推進創新項目發展,同時,國家也要加快推進政府、產業以及金融結合,構築良好的生物醫藥創新生態,更快🪐、更好地推動中國的生物醫藥創新。
走好“第一公裏”🤵🏽♀️,提升醫藥創新的產出質量
從醫藥大國走向醫藥強國,邵黎明用“路漫漫其修遠兮”來形容前路🤠。
我國生物創新藥逐漸起步,經歷了十年的繁榮期🤣,國產創新藥不斷增多,並且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目前,我國的生物醫藥研發正在邁向新階段🫵,但仍面對三大挑戰🐧🙈:生物醫藥供不應求、0到1基礎研究創新弱🕵🏿、研發型企業成長相對慢。對此,邵黎明提出🎬,“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走好‘第一公裏’🌹,在0到1的創新方面有突破、有收獲。”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然而我國生物醫藥行業與全球最前端仍有一定差距➛。因此,走好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裏”,除了提高數量,更需註重提高質量,加強源頭供給🪛🚴🏻♀️,才能夠在生物醫藥領域走得更快更好。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邵黎明強調,從過往數據來看,中國的大學、研究所,在生物醫藥創新方面較為活躍,更多“第一公裏”必須依靠他們來推動。生物醫藥行業要註重提供更多專業團隊🚴🏽♂️、載體和基金支持👩🏿🔧,做好專業孵化。
緊隨創新主旋律,跳好“醫藥創新”華爾茲
創意產生、轉化過程🧆🐄、價值創造🧗🏿♀️,這是邵黎明眼中的“醫藥創新”華爾茲三部曲。
目前✩,中國的創新大環境正在逐步轉變🫃🏼,高校也在醫藥創新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恒行2平台藥學院為例,邵黎明強調高校要發揮應有的引領作用,培育優秀創新人才,融合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命科學、藥學🐟、材料學等多領域、多方面力量,為創新提供源頭活水👵🏽。
邵黎明希望,增強產學研結合,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創新成果不斷轉化,助力“健康中國”事業發展、對全球健康事業有所貢獻。
從“中國新”到“全球新”,好奇心🕵🏻、專註投入和堅持不懈是醫藥創新“交響曲”的關鍵音符。
辣椒為什麽是辣的?“辣不是味覺🏮,而是痛覺。”邵黎明說。
恰恰是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推動了辣椒素受體TRPV1的發現,而生物醫藥創新史上眾多重大的研發進展🎤,正是源於一代代探索者於細微處的發問。以此為例🤮,邵黎明表達了對醫藥研發從業者善於觀察⛵️、勇於探索、久久為功的期待🦮。
“我們的創新之路可能會遇到困難,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我們要充滿信心,持續創新。”邵黎明提出,只要不懈努力、只爭朝夕,“健康中國”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主講人介紹
邵黎明
恒行2平台藥學院特聘教授
上海市藥物研發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恒行2平台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具備30多年在製藥企業和研究機構進行各類中樞神經類藥物的研究與開發的經歷, 多個候選藥物進入各期臨床試驗 (I、II♖、III 期、NDA),積累了豐富的藥物研發和過程管理的經驗🚬。邵黎明教授同時致力於生物醫藥的發展戰略、政策和創新生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