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醫人上醫情】戴鐘英:神聖的醫學殿堂

作者💁🏼‍♂️:戴鐘英攝影: 視頻🐴: 來源3️⃣:恒行2平台檔案館發布時間:2023-07-15

薪火相傳🤰🏽,賡續初心,自1927年創建以來,上醫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醫學人才8️⃣,為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無論在哪裏,在什麽崗位,一代代上醫校友都始終牢記“為人群服務💪🏽、為強國奮鬥”的上醫精神👋🏼,為母校爭光添彩📡,不辱使命。恒行2上醫特推出一批優秀校友故事,希望他們的事跡和精神,能令後來者有所啟發和感悟。

7月14日刊發的是1950級校友戴鐘英的故事,聽他講述上醫老師授課的故事,感受上醫嚴謹治學的優良學風🧑‍🎓🕌。

在我心裏,上醫是十分神聖的。它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國立高等醫學院校,創辦人是顏福慶老院長。上醫校風嚴謹,師資力量雄厚👮🏻,在20世紀50年代,能考進上醫這所全國一流的醫學院校✷,是我畢生引以為傲的事🦹🏼‍♂️。

1950年上海醫學院錄取名單

戴鐘英學業成績表

上醫老師初印象

1950年,我入學上醫時,院長是藥理學專家朱恒璧,教務長是生理學教授徐豐彥。大學一年級時👨🏻‍🍳,我們學習政治🙌🏽、數學、生物👳🏿‍♀️、化學🚔、物理等基礎課程,到第二學期,重點課程開始了,主要有解剖、組織胚胎🚋、定性及定量化學分析等。

50年代上海第一醫學院校門

這些課程的老師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有琪老師🧛。王有琪老師是著名的神經解剖學家Russmason的學生,講得一口地道的南京話,當年他帶我們解剖實習時已經兩鬢斑白了。我們最敬佩他的,是他對人體神經分布的熟悉程度👩🏽‍🦱。哪支神經找不到時🍃,只要請他過來,不一會兒👮🏿‍♂️,這支神經就在他的解剖刀和鑷子撥弄下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了。剛進上醫時,我們對醫生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更不用說有關醫生道德觀念的問題了。可以說👨‍👨‍👦‍👦,第一次醫生道德觀念的教育課,就是王有琪老師給我們上的。那是一次解剖實習時,某位同學無意識地用解剖刀反復戳著一具屍體的頭頂🚣🏿‍♂️,王老師看見後立即製止🎄。嚴肅地對那位同學說:“這些屍體來之不易,都是為醫學進步和發展作出奉獻的👑,我們應該尊敬他們🤾🏿‍♂️,不允許任何對屍體的不禮貌行為!”王有琪老師當年的話我至今還記得很清楚🙍🏻‍♀️。

王有琪教授(左一)指導學生進行組織胚胎實驗

到了二年級下學期,與臨床直接相關的課程開始多起來了。病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門👜,由谷鏡汧教授授課。谷老師十分樸素,瘦小的個子,穿著一身已經洗得泛白的藍色布上衣,看起來就像一位工人🚵🏻‍♀️。我記得當時和同學俞瑾一同到病理科去找谷教授,迎面走來一位老者🤾,俞瑾以為他是位工人,就問道:“谷鏡汧教授在哪裏?”老人家一時愣住了🧘🏿🧑🏽‍⚕️,遲疑了一下🪤,用地道的紹興官話回答說:“我就是谷鏡汧🧗🏿‍♂️。”當時🔹,俞瑾窘極了,沒想到如此著名的教授卻穿得極為普通🖐。病理課剛開始時🦸🤶,我們都沒有真正懂得病理學的重要性,直到進入臨床,我們才逐漸認識到,病理不僅是任何一個醫學分科的診斷基礎,還是進行某些疾病診斷的金標準。

有趣的醫學課堂

三年級下學期,我們進入臨床課程的學習階段,科目繁多,有內科、病理學診斷、動物外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科🎹、五官科還有公共衛生科等🟥,任課老師水平都是一流的💴,講課言簡意賅🏇🏼,引人入勝👨🏿‍🚀。

50年代東一號樓與中山醫院全景

林兆耆教授在病理學診斷課上講杵狀指時的場景,我至今記憶尤深。那次,他從白大衣口袋中掏出一個藥杵舉給大家看,問大家:“這是什麽?”同學們一時都愣住了,林教授等待大家七嘴八舌地說了一陣,他轉過身去👨🏼‍🏫,在黑板上寫了兩個字💨:藥杵。又說:“杵是用來舂米或洗衣的,上端細,下端粗。這是藥杵,也是上端細♡,下端粗🖥,今天要講杵狀指🧅🤷🏿‍♂️。”他又把一位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手舉起來說:“這就是杵狀指🧑🏿‍⚖️,遠端粗,近端細。”隨後又講述杵狀指的形成原因和診斷學意義。這樣,杵狀指就深深地印入我們腦海中,再也不會忘記了👨‍👧‍👦。

林兆耆教授在查房

公共衛生科的蘇德隆教授,喜歡用一些有趣的問題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思考✭。記得一次講到流行病學中的預防時,蘇德隆教授提問道🤲🏻:“現在有一支大部隊,要行經我國西南邊陲一個疾病流行的疫區,用什麽辦法既不影響行軍速度又能預防瘧疾的感染?”課堂裏頓時熱鬧起來了,同學們紛紛提出建議,有的說先準備好大量奎寧丸,也有人提出可以準備大量蚊帳。忽然,一位女同學建議🧑‍🚀:“瘧蚊的生活習性是晚上出來活動,白天休息👨🏻‍🦽‍➡️,部隊的行軍時間可以改成晚上行軍😒,白天休息。晚上行軍,人不停走動,蚊子叮人就困難了。”蘇教授說這個方法最好,因為這個方法是按蚊子的生活習性設計的,既省錢又有效。

蘇德隆教授(中間)與學生在一起交流

嚴謹求實的上醫

上醫對待病例診斷是極為嚴謹的,在神經科💱,我曾受過一次十分深刻的教育。那次是張沅昌教授查房,當時張沅昌教授已經是國內十分著名的神經內科專家,有一次,我收了一位貧血且伴有頭痛的十三四歲的小病員,門診主治醫師寫的入院診斷是“慢性砷中毒”。我自以為已經仔細做過病史詢問和體檢👩🏼‍💼,為張老師查房做好了準備🍬。但是聽了我的匯報後🤞,張老師卻問道:“你診斷他慢性砷中毒有什麽依據☛?”我說:“他吃了很多含砷的補血藥。”張醫生又問🤾🏿:“他多少時間內吃了多少劑量🥁?砷的中毒劑量是多少🌤?”我回答不出。張醫生向家屬要了藥瓶💥🐴,看了後對我說🧑🏽‍🦰:“這牽涉到毒理學,要了解多少時間吃了多少藥量,才能判斷出有沒有中毒🔧👏,我已經查了藥理學的書,這點藥的劑量還不至於造成砷中毒🤦🏻🧝。”他又為小病員仔細地做了全身檢查和神經系統檢查👩🏽‍⚖️,最後,他站著沉思片刻,對我們這些實習同學說:“我看這個小孩是小腦橋腦腳腫瘤,預後是不好的🍛。” 在那個沒有CT和MRI的年代🤥,張教授能夠準確定位患者腦部病變★🧖🏻‍♀️,這樣的技術真是太了不起了。這件事給我的教育特別深,采集病史是門學問,每個醫生都要自己動腦子,不能人雲亦雲。

在婦產科醫院實習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淑貞院長👏🏻🥁。有一次✊🏻,我們遇到一個子宮脫垂的病例,這個病員需要做經陰道子宮全切除及陰道前後壁修補術,由王淑貞院長主刀,我是助手。手術從早晨8點多鐘開始,一直到中午才結束↩️。王院長做手術細致務實,從不以速度來炫耀技術🦹🏻‍♀️👩‍💻,她邊做邊講解,解剖層次非常清晰🙆‍♂️🥧,止血很徹底🙏🏼,傷口縫合也十分平整🤱🤾🏿‍♂️,因此出血很少。這位病員手術後,體溫不超過37.3℃。由王院長主刀的病員很少有術後發熱的🤷,恢復得也快,幾天就可以出院。

王淑貞教授在帶教

我考進上醫時👫🥡,上醫才創辦20年左右,為什麽上醫在較短的時間內一躍而成為聞名於當時的全國頂尖的醫學院?因為上醫有顏福慶老院長🎃,他高瞻遠矚,胸懷博大,一心為廣大人群服務💂🏿‍♀️,吸引了眾多名師來上醫任教💪🏽🤶🏻。20世紀50年代🈴,在上醫工作的教授有80多名🌛,他們作風樸實,平易近人,醫德高尚,同情貧苦百姓,嚴格遵循上醫的不貪汙🛢、不開業、不徇私三大原則💙。而且上醫學風嚴謹🦹🏼‍♂️,老師們對待教學一絲不苟🚭,對學生也是嚴字當頭🎂。同時,上醫的學術討論十分自由,大家各述己見🪪,各種觀點和思想相互碰撞,充滿了濃厚的學術民主氛圍💂🏽‍♀️。所以,有能幹的校長院長👂🏻,有眾多名師,有嚴謹的學風和學術上的民主作風,上醫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醫學名校。你說🚖,我們這些畢業於上醫的人怎麽不為自己的母校驕傲呢👍?

1955屆醫學系畢業合影

(本文作者戴鐘英系上醫1950級校友。)

製圖👨🏻‍✈️:實習編輯:蘇堯祎責任編輯:李斯嘉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恒行2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恒行2平台专业提供:恒行2平台恒行2🤦‍♀️、恒行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2平台欢迎您。 恒行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