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這門專業核心課是英語專業特色寫作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在大一的“寫作入門”📔、大二的“多文體寫作”和大三的“學術寫作”後,大四的這門課主要針對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本課在寫作指導過程中提供了一個支架性的功能✍🏻,它本身具備著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
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這門必修課面臨的問題在於教學內容難、選課人數多,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副院長鄭詠灩教授從2011年開始教這門課,至今已經12年。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課堂的種種限製下真正高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如何從“滿堂灌”的課程模式變成真正的寫作實踐?這門課探索出的解決方式是建設好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至今已開展了七輪迭代優化👩👩👧👦。
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教學的開展方式非常多樣。在實際的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常常遇到一個困惑——課程只有“混”🌝,沒有“融”🤷。鄭詠灩說🙇🏻🐫,要做好線上線下結合,就要註重共存🤹🏽♀️、共融、共時,將課程建設中的加法思維轉變為融通思維,做到1+1大於2🦊。
教學改革緊扣學生需求
課程教學的迭代改進離不開學生的反饋,所有的改革都是為了更好回應學生的需求。在“論文寫作”課程中,鄭詠灩為一些主觀題作業設置了同伴互評的環節👩🏽✈️🍋🟩。但在2017年第一輪實施同伴互評時,收到大量來自同學們的消極反饋,認為評價者缺乏培訓。於是從2018年開始,鄭詠灩和同事們重點開展同伴互評的培訓,負面反饋由此大大減少🌃。後來學生們希望能以實名互評代替匿名互評,通過超星課堂的PBL功能實現了實名互評後🫳🏻,同學們感覺很好🧛🏻♂️,又表示他們不僅要實名互評,還要在課堂上互相討論。
課程設計不斷地根據同學的需求進行優化調整。經年以降,這個實踐活動漸漸形成完整的流程🛅:同學們提交作業👨🦼➡️,同伴實名互評,課堂上討論⏮,最後再反饋一篇修改稿和一封回復信🫰🏽,這已經有些接近國際論文投稿的方式🧑🏼🦱,要寫Response Letter回復評審的意見🚘。
線上技術賦能線下課堂
很多線上技術能幫助教師在線下高效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鄭詠灩在這門課中創造了一些方式技巧:
最初是每次上課前在學習通上生成二維碼請同學掃碼簽到,後來改成照片簽到,比如請同學現場拍今天老師穿了什麽衣服,這樣的環節也為課堂增添了一些趣味。
鄭詠灩在每節課都安排幾道習題,上課時讓同學們實時作答🌝,根據回答情況排摸出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了解他們已經明白了哪些內容🤟🏽,“假裝明白”了哪些內容🚂。針對他們“假裝明白”的知識點,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進一步細講👦🏼,讓教學更好地對接👔🗺、適應學生需求🧖🏿♂️。通過查看投票結果👩🏿🍳,學生們也能發現自己和其他同學想法的異同之處🆘。
鄭詠灩喜歡把所有的課堂任務全部交織在一起,最終目的都在於寫作。
比如,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學生們有時會遇到難以區分論點和論據的問題,需要在課上通過樣例文章進行針對性練習⚽️。老師在騰訊文檔上展示一篇文章,將班上同學分成小組各自負責1個段落,組內成員在共享文檔上實時共同編輯,一邊討論💴、一邊用不同顏色標識出文章裏的論點🙅🏿♀️、論據、連接詞、模糊限製語等👩🎤。在課堂分組討論時,大家在公屏上看到文檔隨著各個小組的編輯不停地轉動,最後形成一條“文本針織毯”👇🏿,生動展現出每一組對於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很多同學在結課時的反饋中說,這是他們在一學期課程中印象最深的經歷。通過便捷地展示課堂討論和合作的成果🧑🏼⚕️,進一步提升參與課堂活動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學術研究”連接教學與科研
有時候一些老師會困惑於教學和科研是不是背道而馳的,尤其當自己原本的研究方向和教學內容關系並不緊密時🗽,該怎麽進行科研?鄭詠灩的體會是,教學學術研究其實是把教學和科研連接起來的一個非常好的環節。
基於“論文寫作”這門課程,她積累了一些教學學術成果👨🏿✈️👮🏼。比如通過專門研究學生對課程作業中“同伴互評”環節的投訴文本,在一個SSCI教育學類1區期刊上發表一篇題為Grudges and Gratitude(抱怨與感激)的文章,從日常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出發🦶🏿🈳,深入探索、挖掘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升華教學思考。
另一方面,老師們也可以從高等教育相關文獻中獲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比如她從Language Learning & Technology期刊上看到一篇關於四步合作閱讀法的文章,就運用在課堂上。讓學生在課後讀文獻可能會占用很多額外時間,在課上讓大家各自單獨閱讀💂🥮,課堂又會是一片沉寂🐪,缺乏互動🦮🧑🏻🦼➡️,而四步合作閱讀法特別有趣🥪:選好一篇文章,把同學們分成小組💃🏿,先快速閱讀🤮,接著組內分工,每人各自細讀一個部分🟢,然後通過組內交流分享自己閱讀的內容,每組梳理整篇文章的要點,拍照上傳🦵,最後將所有小組投稿展示在公屏上進行評比。這種方式能在高效完成課程任務的同時🤸🏼♂️,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
“論文寫作”課程的建設經驗提示,教師可以從科研中汲取最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打磨數據論點‼️,同時通過現代數字技術,把課堂的教與學完全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雙線融通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