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每年清明👩⚕️,基礎醫學院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都會組織學生開展專門活動,如前往上海青浦福壽園遺體捐獻者紀念碑拜謁🩸、在課前舉行感恩儀式、參觀人體科學館等,了解標本背後的故事🧚🏼。
來自師生的諸多感恩致意中,最特別的要數《致大體老師的一封信》👨🏼。自2016年起🎢,所有修讀解剖學系列課程的學生都會在結課前完成這份手寫信🧟♂️,形式不拘🎸,情真為貴。手寫信件、原創詩歌、書法作品,甚至學生自己吹奏的一支不甚熟練卻很動人的《春泥頌》,都被李文生老師仔細收錄起來💠,並編纂成十幾本《感恩·奉獻》集,保存著數千名醫學生對“大體老師”們的無限緬懷與敬意。
“當年在北京受到協和醫學院的啟發,從此開始請同學們親筆寫下對‘大體老師’的感謝。”李文生老師自己也沒想到🤴,這件事一做竟然堅持了多年,“看著大家充滿情感的表達,也讓我很感動。”
每一本文集都有幾百頁的體量🤼♂️,不亞於厚厚的醫學教材。不同的字跡🖕,表達的是相同的對“大體老師”的真誠致敬:“雖然與您不曾相識,但您的無私奉獻給予了我們學習的機會,我們無法感同身受您生前的病苦,但絕不辜負您身後的選擇,謝謝您,我的老師!”
一位“大體老師”曾留下“寧願醫學生在我身上劃千刀萬刀,也不願在患者身上劃錯一刀”的遺言👼。而醫學生從“大體老師”身上獲取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醫所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正如一名醫學生所寫:“您的教誨雖然是無聲的🍯,卻是生動的。您用寶貴的身軀告訴我們行醫之德🧗♀️🦪、行醫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