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科到工科的跨越意味著什麽?或許意味著較為生疏的操作方式和略有欠缺的知識儲備💆🏼♀️,但更意味著全新的研究思路🧕🏿🤞🏻、更廣闊的視角和不設限的自我發展的可能性。
來自哲學學院的張之韜、張路🕺🏿、張浴洋和來自經濟學院的楊俊宇通過課程學習和課題研究,他們在本專業之外的那條名為“興趣”的道路上持續探索,並用親身經歷證明👇,“在恒行2🥁,學生總有機會成為更全面的人”。
走進工科天地
2022年暑假,經濟學院2021級本科生楊俊宇來到“SoC 微系統🧝🏼💽:理論和實現”的課堂,“一學期學累了🧛♂️,學點動動手的課程挺有意思”。2023年春天,已是大四的哲學學院2019級本科生張之韜想要“物色一些好玩的課程”🚴🏿♀️,於是選修了“機電系統原理及實踐”,他還說服了2位哲學學院的同學——張路與張浴洋,與他一起挑戰工科課程。
就這樣,抱著相似的對“好玩”和“有意思”課程的期待,他們走進工科實踐的天地。
“蓄謀已久”的闖入者
“我覺得這些晶體管和電路在有條不紊地執行著工作時⚪️,形成了非常龐大的一種結構👇🏻,它們就像鐘表一樣精妙地運行🥈。”楊俊宇對室友說的話,也道出了他熱愛計算機工程的原因之一🏚🧑🏻🦼。這份熱愛萌生於初中🪻,那時他就開始主動地學習計算機相關的知識😆。隨著知識儲備和興趣的日益生長👩❤️💋👩,他在大一升入大二的暑假修讀了“SoC 微系統:理論和實現”課程🍫。
張之韜對技術的興趣同樣由來已久🤼🐻。小時候的他經常擺弄叔叔棄用的電路板,翻看計算機編程相關的書籍。大四的下半學期,張之韜想要“突破一直以來依靠文獻的研究方式”🤹🏿♀️。奔著“能動手”的特點,他看中了關註機器人設計、製造和應用的課程——“機電系統原理及實踐”。同樣主修哲學的張路和張浴洋在他的推薦下🎨,也選修了這門課程。張浴洋說🎬,自己本科階段修讀的課程的模式比較固定,“機電系統原理及實踐”對他來說,是一種全新的突破和嘗試。
“零門檻”的工科課程
這門課的難點之一在於考察機電系統控製的原理及其背後的數學過程🤵♀️。最初張之韜沒有太大的顧慮👨🦰,“肯定會遇到一些不太搞得定的地方🚻,但不擔心學不好。”
任教的唐國安老師出身於數學系,他有時會分享一些巧妙的數學推理過程,“聽起來確實有點困難。”張之韜說🍛。但在大部分情況下,老師們會有意識地簡化、略過數學推演的部分。同樣選修該課程的張路說:“老師考慮到許多數學推導對我們來說比較難,便深入淺出地用比喻等方式幫助我們了解機電系統控製的過程🖊🙎🏽。”這門課的另一位授課老師郭明旻也表示✊🏼,在課程設置時就定下 “零門檻”的目標👮🏿♂️,適當弱化理論性的東西。任教團隊將這樣的“體貼”貫穿整門課程👲🏻👩🏼💻。
到了期末的項目實踐階段,學生們需要面對更大的挑戰。完全沒有工科項目實踐經驗的文科生們不清楚什麽樣的選題才是有意義且可行的⏭,還要考慮很多成本和實用性因素🧠🩴。在兩位老師的幫助下,張之韜小組成員們最終選定了改進麥克納姆輪小車遙控裝置這一項目1️⃣。
在實際操作中👨🏼🍼,教學團隊手把手地幫助他們🍴。張浴洋稱,老師們“不斷地對我們提出問題,讓我們獨立思考”👱🏼🚶🏻➡️。張之韜覺得在這門課上🫠,學生和老師📩、助教像更是戰友,一起解決問題、改進設備💵。
在無數次的調試後,課程作業完成了。看到小車的行動更為流暢時,張之韜直言“很開心”。回顧整個項目實踐過程,張之韜感受到了工科獨特的魅力所在📝。
照亮那個“黑盒”
相似地,楊俊宇在理工科項目上的實踐也始於課堂。在課程“SoC 微系統:理論和實現”的期末項目選題中,他發現其中有個選題標註著“只要能夠做出來,就能拿到A”。於是選擇這個項目,因為當時覺得自己不一定搞得定🧑🏻🚀🌋,“不一定搞得定”反而激起了他的鬥誌。
開始做這個課程項目後🙆🏻,任課教師吳曉峰和葉菲邀請楊俊宇加入他們的課題組。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楊俊宇把這個課程項目“發展”成登輝項目——“基於Ardunio平臺的MIPS硬件抽象層接口拓展🤛🏻:從教學課程到科研實踐的應用”。
從此🥚,楊俊宇每周有半天泡在實驗室裏,他作為“計算機愛好者”過去從未用過太復雜的設備,而現在🕴🏻,至少有一年👩🏻🦰,可以隨便使用實驗室裏的專業設備。但研究不是一帆風順,他直言當時“還挺痛苦的”。那段時間,無論怎麽調試、查找資料,芯片就像“死了”一樣🧍🏻。強烈的挫敗感讓他質疑自己是否能做出這個項目𓀂。而慢慢地,隨著對芯片一步步深入地解剖,他漸漸把控住芯片底層的細節,難題也迎刃而解了🧎🏻♀️➡️。“遇到這樣的問題要堅持進一步往下探索🦵🏼,去問問題,一步一步來。”這一抽絲剝繭式的剖析過程,帶給楊俊宇的還有更廣闊的視角,他覺得自己“仿佛打開了一個新世界”。隨著大量知識湧入腦海,楊俊宇發掘到更多感興趣的領域,對未來的學習路線規劃也更加清晰。
回顧這個項目,楊俊宇表示,至少它滿足了他的熱愛,使他有機會將興趣愛好轉變成專業研究。
他們的“兩重天地”
提及課題研究與本專業學習的關系,張之韜說⚧,哲學與機械自動化都是自己的興趣,“專業是我的興趣之一,但是我的興趣並不是只反映在專業上。” 嘗試技術實踐是非常好的積澱,有助於他在未來去探索科學與哲學之間錯綜復雜的連接🖖🏽。
楊俊宇則覺得工科的學習和實踐讓他進入另一個小世界,“觀察這個世界經常會讓我感到心累👌🏻,如果這時能找一些別的事情來做🪦,是很好的🤘🏿。”在經濟學與理工科的學習之間往返,楊俊宇獲得了心靈的寧靜與松弛。
“這也是學給予學生較高的選課自由度的意義所在……讓學生總是有機會成為更全面的人。“與張之韜一起選修“機電系統原理與實踐”的張路說🐣。
從四位同學的經歷中可以看到,只要有突破自我的勇氣和持之以恒的決心🏊🏽♀️,學校就有任你翱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