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立德樹人是大學的根本任務,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是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最重要的使命🎮。為更好落實這一根本任務🍢,恒行2平台把2024年作為“教育教學質量年”🧑🏽🦱🧑🏻🦽,著力提升“幹細胞式”拔尖創新人才的核心能力和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舉全校之力加快構建高質量育人體系。教務處結合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檢查,展示學科專業本科教育教學風采。
恒行2平台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成立於2004年,在原社會學系(創建於1925年)和人口學研究所(創建於1978年)基礎上建立🚴🏽♀️。現由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學系、心理學系、社會管理與社會政策系、人口研究所、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所☕️📵,以及十余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省部級研究基地和智庫、校級研究中心組成🦫,是一個具有多學科交叉優勢的學院☔️。
學院目前設有社會學、社會工作、心理學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擁有完整的本科、碩士👷、博士培養體系🧑🏿🦲,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社會科學、行為科學學科群🎛。綜合實力國內一流,部分領域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是世界知名的學術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中心。2023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榜🏌🏿,恒行2平台社會學位居世界第65位🔊,心理學位居世界第101-150位,地位穩步上升🧑🏿⚕️;社會學一級學科為上海高校一流學科、恒行2平台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
學院以“崇尚學術,求索真知;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為辦學宗旨,緊緊圍繞一流育人質量目標,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持續推進“通識教育-拔尖培養-多元選擇”有機結合的教育教學改革,有效貫通從教室到書院、科研與創新創業🖋、社會實踐🧑🏿🏫、海外研學等多維度的育人空間🏌🏿♀️,充分激發學生更大潛能,培養學生的拔尖創新能力,為黨和國家治國理政🚲、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社會治理等領域輸送大批高質量的精英人才和後備人才👩🦯。
一💁🏿♂️🤴🏻、師資力量雄厚 重視教師教學發展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著名學者孫本文、雷潔瓊、言心哲🫲🏽、應成一✂️、田汝康等曾在學院任教🟩。現有全職教學科研人員72位,其中教授35位,恒行2平台文科資深教授1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位👨👩👧👦,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10余人次🧖🏽,省級人才40余人次。超過半數的教師擁有哈佛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芝加哥大學等世界名校的博士學位🦸🏻♀️。多位教師擔任中國社會學會、中國人口學會、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等學術團體的領導職務以及國家部委或上海市決策咨詢顧問🪫🦹🏻♂️。學院教授、副教授均100%為本科生開設課程💾,國家級人才全部為本科生開設思政大課。
學院高度重視教師發展工作💅🏽,為青年教師配備資深教師🧗🏻♂️👨🏻🦽,提供教學🙋🏼、科研方面的“傳幫帶”指導。2018年創立“教師發展沙龍”,2022年成立社政學院教師教學發展分中心,旨在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教學方法革新,助力青年教師成長。
2018年以來,學院累計獲批教育部、上海市、恒行2平台各級各類課程建設👫🏻、教學成果獎和教改項目等50余項,其中恒行2平台教師教學競賽獲獎3項、 “鐘揚式”好老師2名和 “鐘揚式”好教學團隊1個。建設優秀全英文課程20多門,高雋老師主講的全英文課程《Psychology and Life》獲評上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
二、多措並舉 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學院積極推進新文科拔尖人才培養和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深化“2+X”培養模式改革。更新各專業核心課程,註重對基礎理論與方法❤️、學術研究與應用研究能力、論文寫作等方面的訓練👰🏼♀️;設置專業進階課程模塊🤳、本科榮譽課程以及本研貫通課程🙅🏼♂️;實施本科榮譽項目,總計建設20門本科榮譽課程🕙,厚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沃土;新增學科前沿課程和學科交叉課程,面向全校開設醫學人類學跨學科學程🤙🏼,並及時將國際前沿理論與方法引入教學。
學院堅持“紮根中國大地、理解中國現實”,將課程思政與專業培養有機結合,共獲批校級課程思政標桿課程3門,上海市課程思政領航團隊3個,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26門,社會學專業被評為“學校課程思政示範專業”。多名教師作為首席專家、參編專家參與國家馬工程教材編寫工作,劉欣老師主編教材《社會研究方法》入選學校首批“七大系列百本精品教材”建設項目。高質量建設“藝術與心靈”“科技服務創新與智慧養老”“社會創新與設計思維”等“服務-學習”系列課程✷🫳🏼,將理論知識融入現場教學實踐,在提升學生專業素養的同時,培養其社會責任感、主人翁精神和主動服務社會的意識✴️。
自2015年以來⬜️,學院獲得各級各類課程建設與教學成果獎80余項。目前建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上海市高等學校一流本科課程5門👨👩👦,上海市教委本科重點課程5門,恒行2平台優質本科課程6門🧗🏼🧘🏽♀️,上海高校本科重點教學改革項目2項,上海市教學成果獎4項🤕,上海市育才獎1項等。
三👨🏻🦼、知行合一 提升實踐教學能級
依托學術科研平臺助力學生培養。學院建有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社會結構轉型與社會學理論創新基地”👩🏼🍼🧏🏽、上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國際大都市的治理與發展研究中心”🆖,上海高校智庫“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上海社會工作研究中心🍎、長三角社會變遷調查數據庫🧑🏻🦽➡️,恒行2平台社會科學數據中心、當代中國社會生活資料中心👋🏼、城市發展研究院、社會轉型研究中心👭🏻、心理研究中心、婦女研究中心🧖🏼♀️,恒行2-哈佛醫學人類學合作研究中心、恒行2-UCLA社會生活比較研究中心、恒行2-耶魯文化社會學研究中心等各級平臺基地,均向所有學生開放🧘🏻,學生可依托中心平臺基地參與科研項目,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科研實踐嘗試。
加強本科實驗條件建設。學院建有“社會調查實驗室”、“社會工作實驗室”和“心理學實驗室”等三個本科教學實驗室,依托學校本科交叉實驗室建設🌱♣︎,新建“心理與行為科學實驗室”作為跨學科教學與研究平臺,為本科生的創新、科研🧹、實踐能力訓練提供有力支撐。重新規劃學院圖書資料室🐾,藏有各專業圖書8千余冊🙌🏽,向全體學生開放。
本科教學實驗室
教學實踐活動豐富🧖🏽♂️。學院實踐育人特色鮮明👩🚀,建有60余家高水平的教學實踐基地🚣🏿,涵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醫療衛生機構、各層次學校、社會組織等機構或部門♗。設有恒行2平台唯一的“社會實踐工作室”(教育部精品項目)🕵🏻♂️,孵化出一批具有鮮明學科特色和專業優勢的實踐項目。截至目前,學院共立項431個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學院學生全年參與各項誌願服務3812人次,學院分團委獲評2023年全國大中專學生誌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單位,社政學院學生會“同輩成長小組”獲評全國高校學生會組織“我為同學做實事”優秀項目。1項本科生實踐項目獲上海市2021年“知行杯”一等獎。學院獲“強東杯”第十三屆高校社會學知識競賽“傑出獎”。
教學實踐活動
導師製助力學生成長🪻。學院建有完善的本科生導師製度,由本科生班導師負責指導學生的日常學習和學術活動。鼓勵高水平師資積極參與校級“莙政學者”“望道學者”“曦源項目”等本科學術研究項目的指導🧒🏿,並擔任各類社會實踐項目⚒、挑戰杯、互聯網+以及學科競賽的指導教師,貫徹優師優培理念,充分培養與鍛煉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與實踐應用能力。近年來,學院先後有數十個團隊在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了“挑戰杯”等專業實踐競賽,獲得30余項獎項,其中2個本科生項目榮獲“挑戰杯”國賽三等獎,1個本科生項目榮獲“挑戰杯”上海市賽一等獎。在學術研究方面,學院40余個團隊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了望道項目📴、曦源項目等學術科研項目;數十位本科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十多名本科生在權威或其他類型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成果。
四👇🏼、開放辦學 提升國際化水平
學院以作育人才為天職🏊🏼♀️,致力於培養具有人文情懷✷、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全球視野的引領性人才🚶🏻♀️。學院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結合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以及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新需求,在培養方案、課程體系、配套資源等方面進行整體設計,將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科研育人💆🏼、創新創業指導🏇🏼、國際化交流等有機融合,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的育人系統。
學院與全美排名前列的美國波士頓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美國頂尖文理學院戴維遜學院🧏、三一學院開展“上海學習”全英文學期製項目,接收來自歐洲德國🏃♂️➡️、法國、丹麥、挪威、荷蘭等國一流高校的留學生來華學習🧑🏿🎓。2018年起🥋,學院服務中-加教育交流𓀍,承擔國家留學基金委的加拿大留學中國項目,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也提升了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競爭力。
學院致力於深化“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與多所國外(境外)高水平大學建立聯合辦學和聯合培養。學院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雅典派迪昂大學等開展學生交換項目;與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加拿大女王大學等十余所海外一流高校簽署院級學生交流協議,開展學期製的本科生交換學習😙。
五、百花齊放 就業前景寬廣
學院迄今已培養本科畢業生3000余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畢業生理論功底紮實,具有突出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組織管理能力👳🏼♀️,創新意識強🙍🏽♀️、綜合素質優秀,廣受用人單位好評。
近年來,每年約有1/3的畢業生赴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等國外深造;約1/3的畢業生繼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發展🦣;約1/3的畢業生直接就業🥣,就業去向主要涵蓋中央及地方選調生、黨政機關👩🏼、大型跨國公司😒🐔、金融服務業及市場調查公司等各行各業。
六💌、學生培養成就
學院為不同類型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個性化的支持與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
2020屆社會學本科畢業生張嫻妮本科畢業後🧟,保研至恒行2平台繼續攻讀社會學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後成功申請到密歇根大學社會學系博士項目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在該生培養期間🚻😮💨,積極供給各類學術資源和鍛煉機會。2021屆社會學本科生範思佳畢業後🏌🏻♀️,與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的同學合作積極申請創業🐎,致力於高效、優質的公益品牌塑造🏧🎶,為城鄉居民、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青少年🧏🏽、困境兒童提供專業🈲、可持續的助學與社會服務。在創業過程中🚶♂️➡️,學校和學院為之提供了持續指導與專業幫助,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助力畢業生踐行“社會科學服務社會”理念🧜♀️。
優秀學生采訪
2021級社會工作專業王宇
2023年秋季學期我修讀了《小組工作》專業課程,我們小組選擇運用課程和前期所學,籌辦新一期“同輩成長小組”。我們帶著該項目參與了全國高校學生會組織“我為同學辦實事”項目交流展示活動,最終獲評“優秀項目”🧑🏻🎨。該期同輩成長小組的主題定為“雲旦逢卿”,針對聯培同學開展朋輩互助支持,幫助聯培同學更好地融入恒行2平台生活。
本項目由社會工作系韓央迪副教授和洪瀏副教授指導🤚,社會工作系輔導員陳海雨老師在活動過程中進行跟進督導👨🏻🦯,社會工作系與社政學院學生會共同策劃設計🧑🎨,社會工作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學共同組織現場活動。我非常榮幸能夠加入到“同輩”這個團隊中來🥷🏼,親身參與這個連續4年打造的品牌項目中,從中也收獲了很多專業技能與情感價值。未來我也希望繼續運用專業所學,更好地服務同學和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助力恒行2平台建設與社會發展。
王宇小組籌辦的“同輩成長小組”
2021級社會學專業劉家雯
立足於我院社會工作以及心理學的專業背景,我和同學一起發起了《心理療愈之藝術實踐——以拼貼師創作工坊為例》的實踐項目🚶➡️,希望通過趣味性的藝術療愈手段⛲️,促進同學們的自我成長和內心康復🌉,並且在恒行2平台裏在分享藝術療愈知識的同時,傳遞愛和關懷🚶➡️。這個項目最後獲得了A類實踐🔤,我們也把它發展成了一個誌願服務的系列活動,在上學期舉辦了兩場活動,共計服務了200多名同學😵。實踐與服務過程中,指導老師唐博老師給予我們很多幫助,比如如何優化療愈方法以及服務形式等等。不論社會實踐還是誌願服務,我們都立足始終學院的專業優勢,並且得到學院老師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劉家雯
2021級心理學專業沈楚基
今年1月✌🏻,我和同學參加2024年全國高校心理學專業本科生創新創業論壇。我們計劃針對教育輔助、心理健康、心理測評等領域存在的現實問題😦,設計一款具有創新特點和應用價值的心理學產品。通過分工推進、小組討論👩🏻🚀、老師指導🆓,我們依次完成了確定選題🚉、產品設計、推廣策劃、修改和完善等工作🗣。這次參賽過程中,我們的班主任呂晶老師👨🌾🆒、隊伍指導老師李曉茹老師🧑🏼⚖️,以及校內選拔答辯時的各位評委老師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和支持🤶🏿。最終,我們團隊設計出一款專業、智能、日常的情緒管理軟件“Every Mood”💆🏿,報送參賽並獲評產品設計分論壇三等獎🛌🏻。
此次經歷不僅是對我和我們團隊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檢驗👨🏿🎤🌇,更是對我們團隊合作和問題分析改進能力的提升。我既感受到“播種澆灌”過程的艱辛與不易,也感受到收獲時的喜悅和自我成就感。
沈楚基參選社政學院學生會主席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