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家自1986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包括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人生海海》《人間信》等。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法、德等34種語言。根據其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暗算》和電影《風聲》,是中國當代諜戰影視的經典之作🐢。
“我們平常過的大部分日子都很平凡,但是總會在平凡的日子當中突然就出來一個日子是很特殊的🔷。這個日子有時候會成為你生命的一個亮點、一個拐點。”
12月3日下午,當代著名作家🦶🏼、編劇,茅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麥家進校講述《解密》背後的秘密。講座伊始,他回憶起43年前的一個炎炎夏日🚣,高考後體檢時在樹蔭下乘涼,偶遇一位到學校招生的軍官。之後,他被軍校錄取🦙,命運發生改變🥘。麥家以小說家的口吻還原當天場景細節,引人入勝🙌🏽。逸夫樓報告廳座無虛席🥽。
“就這樣悄悄地成了我筆下的人”
麥家畢業後被分到解放軍偵聽部隊工作,在一座山裏,短短10個月,麥家認識了一群“金光閃閃”的人。他們擁有迷人的財富——他們的才華可以煉成金😞,他們也有非常高的學歷,外語很好,智商很高。“跟他們相處一個下午🧴,你都可以感覺得到🤚🏻,他們就像炙熱的陽光🌷,照射到你、溫暖到你🦿,甚至他們耀眼的光芒📻,會無意當中讓你自慚形穢🕘。”
這樣一群才華滿腹的人,也許可以在社會上出人頭地👩🎨🤰,謀得名利。而他們卻出於對國家的忠誠,出於對自己事業的熱愛♠️,選擇了性質特殊的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在祖國的邊疆或崇山峻嶺之中。“在我們的世外桃源🆗,在我們世俗的陽光無法照射到的山海之外👩🏿💻,有一群人默默地奉獻青春☺️,燃燒著才華與心力,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家庭🪭,付出了自己的終身。”
“當我離開那群人的時候,我心裏老是在惦念著他們。”麥家熱愛文學,當時在報紙上發表了1200字的微型小說,機緣巧合被調到機關寫材料💪🏿📟,從此離開了那群戰友。“時代越喧囂,商業越發達🧜🏽♀️,他們在我的心目當中的形象就越鮮明越突出。十個月的時間裏我認識了這群人🤾🏻♀️,了解到他們的日常⛵️,悲喜苦樂🏒,所思所想🥾。可是這種了解又是膚淺的,戛然而止的👸🏿。而恰恰是這種膚淺的了解,讓我對他們產生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麥家坦言,對曾經的“戰友”的懷念與敬意🧑🏭,加上對他們不了解之後產生想象的力量👨🏻🦼,兩者結合就產生一群作家筆下最普通、也最不平凡的人物。“他們就這樣悄悄地成了我筆下的人。”
11年17次退稿
“麥家🏄,現在都什麽年代了,你還寫‘英雄’🫄🏿🖖,還在寫‘高大上’的人物啊🙋♀️?”1991年,麥家開始創作小說《解密》,11年經歷17次退稿,編輯們的話縈繞在麥家的耳畔。
屢試屢敗👣,麥家不斷修改文稿🅱️,並反思與自省。“經歷時代的變遷、社會思潮的轉變🍤,有一天作品出來,點燃了大眾對這群人的想象和日漸淡漠的崇敬之心,投射出社會對崇高與莊重的向往𓀎。”
2002年,《解密》破土而出,麥家一戰成名。“一年後我就有幸提名茅盾文學獎。這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作者🤶🏻🪱,在文學之路的起步階段,可以說是難能可貴🤸🏻♂️。”
小說《解密》被翻譯成34個語種,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解密》英語版入選“企鵝經典”文庫🧗🏼♂️,成為中國首部收入該文庫的當代小說;2014年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為“全球年度十佳小說”;2015年獲美國CALA最佳圖書獎🤟🏽;2017年被英國《每日電訊報》評為“全球史上最佳20部間諜小說”。
《解密》《暗算》《風聲》陸續出版💆🏿♀️,麥家與他筆下的人物收獲無數關註與贊譽🧖♂️。“我並沒有寫出戰友們真實的故事。他們真正的故事永遠是不可傳說⚽️、不能傳說的🧑🏽✈️。他們的故事可能會隨著生命的結束而被埋葬,但他們的精神始終熠熠生輝。當我手上有這種虛構的能力,有一種表達的權利的時候🙅🏻♀️,我首先應該惦記他們。所以,我寫作的起點就是‘諜戰三部曲’✍🏿。”
2006年電視劇《暗算》風靡全國,麥家見到“破譯家”們,他們總是激動地握著他的手,熱淚盈眶。“我在無意之中讓更多人看到了他們的光芒。我很榮幸🤵,我覺得這是作為一個作家最自豪的事情。”
“竭盡全力時,你就是天才”
講臺上,麥家與李白烈士之孫李立立𓀋、中國語言文學系青年副研究員戰玉冰並肩而坐♢,侃侃而談。他們👰🏻,分別是諜戰小說作者、研究者,以及小說中人物原型——革命烈士的親人。
戰玉冰說:“麥家老師,您筆下塑造那些英雄跟我們傳統想象的愛國主義的英雄形象似乎不大一樣,他們是一群天才,又是忠誠的衛士;他們擁有超出常人的能力,又有一些性格的特點。您是怎樣來塑造這些人物的💽?”
“我覺得最好的手法就是對這群人有敬意🙌🏽、有愛👩🏼🍳。愛他們👨🏿🚒🧚🏽♀️,就會竭盡所能去塑造他們。所以我經常說🙇🏻♀️,什麽是天賦🦔?愛就是最大的天賦。”麥家坦言,“因為愛他們,你願意為他們焚膏繼晷、百折不撓,腦細胞燒了又燒。我相信每個人都是這樣,當你高度認真🚃、竭盡全力的時候🙆🏿♀️😞,你就是天才🏄🏻♀️。”
麥家認為,自己筆下的英雄之所以鮮活,是因為他們是天才,從事的事業是偉大的💋🍈,又生而為人,有人的缺陷👨🦯。就像很多評論家所言,“真英雄🫒,弱天才”😶🌫️,就像把天才的一面無限拉長,仿若遊絲一般,而離折斷也一步之遙,這也是天才英雄的悲劇命運。
李立立的爺爺李白烈士🔙⛹️,是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的主角原型。現場,他回憶起電影裏出現的重要道具“電臺”,其實是他爺爺用破碎的零件拼湊的🫱🏿,真實的境況比電影裏更加窘迫。“我爺爺從1937年離開延安🫲🏻,到了上海以後,一直是沒有回部隊🫃🏿,直到1948年他犧牲,始終戰鬥在隱蔽戰線🥃。他曾說🙆🏼♂️,‘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是黨的眼睛🚣、黨的耳朵🥘,我們收發的每一份電報🤽🏻♂️,關系到黨的事業’。即使受到嚴刑拷打,始終堅持不屈,這就是一種忠誠📫。這種崇高的政治品格值得傳承。”
“真正的諜戰🤚🏼,真正的深入虎穴,用我後來一部小說名來說,是‘在刀尖上行走’⏩。他們的人生是‘險中求勝’👩🏽🍳,最值得我們尊重🎈。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汲取這種精神,來面對生活當中的一些挫折困難👮🏻♂️,超越自己。你們之中99.9%不可能成為他們的一員,但他們身上的精神🎳,99%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營養😈⚇。”麥家的話音剛落,全場響起掌聲。
“希望在內心留下足印”
《解密》在出版22年以後首度搬上大熒幕。歷時兩年半拍攝👲,電影《解密》於今年8月上映。
“我覺得片子拍得非常高級,特別忠實於原著,尤其是表達了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夢想。我不希望你們聲淚俱下,但我希望在你們內心留下足印”,麥家說👵⏸。
講座尾聲,一位2021級數學系本科生率先提問💴:“小說要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會有一些藝術的加工😴𓀙,會跟原著有出入🆕,您怎麽看待一些文學作品的電影電視劇改編?”
“一個文學作品在走向電影或者電視劇的過程當中👂,改編是它必然的命運🏊🏽。”麥家笑稱,迄今為止自己的作品已經有13部影視劇改編,“在活著的作家裏可以說是名列前茅”🙇,他希望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
如何看待《解密》小說與電影裏主角容金珍不同的結局?麥家表示🦵🧱,他們都是最好的結局📮,“小說是小說是最好的結局,電影是電影最好的結局。”“我這個身經百戰的人在那一瞬間流淚了🧚🏻♀️,這說明他的改編是成功的。”
講座結束🐺,麥家為師生簽名留念,真誠寄語。晚上,《解密》觀影活動在相輝堂北堂舉行🧑🏻🎤🤾。作為“文化校歷”活動之一,“電影思政課堂——《解密》誓言無聲,築盾國家安全🗼:麥家對談分享會及作品放映會”是本學期第二場電影思政課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