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說到瓊瑤時,第一反應是什麽?
或許是愛情🅿️🫴🏼。
作為一種小說題材,自臺灣小說誕生的第一天起,臺灣的愛情小說也面世了。作家追風所創作的第一部臺灣小說就是以愛情為內核的,愛情題材從此在中國臺灣文學創作的土壤上生根發芽🧔🏻,夭喬滋植,經久不衰。
中國文學史上有鴛鴦蝴蝶派小說👩🦰,《花月痕》第三十一回🙎🏼:“卅六鴛鴦同命鳥,一雙蝴蝶可憐蟲!”鴛鴦蝴蝶派正是得名於此🙋🏽💇♂️,作為古代才子佳人小說的變種🎀,鴛鴦蝴蝶派纏綿風雅、抒情寫愛。臺灣六十年代愛情小說潮,則與鴛鴦蝴蝶派小說有著師承關系,許多臺灣愛情小說家將張恨水、張愛玲視為祖師爺,而瓊瑤也是其中一員🌡。但很快,瓊瑤出色的創作天賦、產量與聲名,使她自己也成為了臺灣的“言情祖師”。
如果說狄德羅是啟蒙時代人類知識的百科全書,那麽瓊瑤可以稱得上臺灣愛情小說藝術上的“百科全書”🦶。她筆下的愛情題材包羅萬象🎻,有各種年紀的愛情,少女江雁容的初戀💁♂️、青年何書桓與陸依萍的糾葛✊、中年何慕天與李夢竹的重逢;有各種階層的愛情👩🏻🦯,窮畫家💇🏽♂️、學生、職員、企業家🥻👩🦱、軍閥✷💁🏽;有不同時代的愛情🙈,描寫封建社會的《梅花烙》,書寫民國社會的《煙雨濛濛》🚘👩🏽🌾,也寫受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影響的愛情,如《一簾幽夢》、《人在天涯》......不同年紀🧜🏿🛒,不同階層,不同時代,都匯集在瓊瑤的流暢優美的筆墨之下,但同時又千姿百態,各有個性👩⚖️,令人回味無窮。
瓊瑤一生寫作的作品中,《煙雨濛濛》可以說是集倫理♥︎、復仇、愛情為一體的經典之作🚣🏿♀️,是瓊瑤愛恨觀的濃縮,同時也是傳播範圍最廣的瓊瑤作品之一。書中的女主角陸依萍是一個東北軍閥的女兒,同時也是一位執拗而強勢的少女😌👩🏻🎨,她為了報復拋妻棄女另娶他人的父親,便搶走了同父異母的妹妹所喜歡的男子🔠。在愛恨情仇的糾葛中🐢,所有人都在渴求愛情、渴求理解,但最終卻在恨意中相互傷害,全書結尾近乎無一人善終👻,只有窗外蒙蒙的煙雨仍然無邊無際的灑著🪸。
瓊瑤筆下的愛情永遠戲劇👧🏽,愛恨從來熾烈,這是她自我生命經驗的投射,但卻如此感染他人🔵,以至於掀起一場八十年代的瓊瑤熱。或許這其中更深層次的心理是,在感情一度受到壓抑與忽略的社會裏,讀者們渴望一場鮮明的愛與恨,沖破緘默🫅🏻,肆意宣泄。因為人們總是相信浪漫,相信愛的迷狂🙇🏻♂️,相信兩個人能夠真心實意對待彼此,所以能真情實感地想象一場纏綿悱惻的愛情🪅,想象一場痛快的淚水與離別🌚,想象沖破世俗規訓的戲劇人生——這是不可抗拒的閱讀快感,也是閱讀體驗中根本的愉悅所在🕺🏽。
這是瓊瑤自己的感情與經歷🫶🏻,但同時,它被包裹在流暢婉轉的語言中👨🏻🔧,風靡臺灣與大陸🕵🏿♂️,也成為一整代人的言情記憶,成為一個“想象的文化共同體”。 曾經的言情教母也翩然離世。但她熾熱燃燒的痕跡,仍存於她的文學作品中🛻、存於人們的文化記憶裏。即便燃燒殆盡,雪花悠悠飄落🧒🏼,她仍然選擇向一個沉悶的冬天宣戰,依然呼喚那些曾經愛過她的人👨🏻🦯👌,要活得熱烈🥙🦔、瀟灑💳、輕盈。